近年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的努力,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经济学领域,有个概念叫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当经济发展到达某个临界点后,随着人均收入进一步增加,受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规制加强等影响,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就构成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曲线。为了在2030年甚至更早让中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接近峰值,中国正在加快步伐。
顶层设计追根溯源
早在2009年,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便做出承诺,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比2015年下降15%,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22%。
2015年6月,中国在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节能环保产业拔得头筹
随着我国产业政策的推动以及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更是世界瞩目。
寥寥数年,中国完成了从新能源起步到世界第一的过程。2011年中国风电装机46GW,光伏装机仅2GW;与当时世界可再生能源的领头羊德国相比,同年的德国已经有风电装机29GW,光伏装机24GW。而时至今日,2017年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已达到5.8万亿元,其中风电、光伏技术装备发展更是格外迅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2.7亿千瓦,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70万辆,绿色低碳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据了解,2017年,工信部加快实施了绿色制造工程,利用绿色制造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了225个重点项目,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利用绿色信贷支持了454个重点项目,首次发布了433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了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一举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出和完善市场化的减排机制。去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这些市场化减排机制的推行,无疑将有利于更好地调动企业减排的积极性,并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减排目标。
总体观之,虽然当前中国的环境问题仍然不容乐观,降低排放、治理污染仍可谓任重道远,但是中国政府正在以其有效的产业政策和严格的环境政策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即将迎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提前完成2030年的承诺。
原标题:【独家】中国正在加速迎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