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人大代表熊小薇认为,近年广东省中山市虽然加大了垃圾分类理念的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如在相关媒体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不同类型垃圾桶的设立等,但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许多市民无法判断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另一方面,市民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分类投放到公共垃圾桶后,环保车又将全部垃圾投放在一起。
无可否认,推行垃圾分类已有多年,不少城市却只流于口号,或者还在“试点”,很难有实质的突破。
于笔者看来,一者“最后一公里路”没有打通,导致垃圾分类功败垂成。很多市民会发现,分类垃圾桶里的垃圾被一起倒进了同一辆垃圾清运车,最终又合在一起了。
这种情况的存在,造成一些市民的垃圾分类热情不高。而垃圾分类回收的终端处置涉及到技术和硬件,其投入相当大,政府在终端处置设施建设方面积极性不高;二者,垃圾分类没有形成效益产业,市民更无法获得“红利”,分类积极性不高。
因而,广东省中山市要做好垃圾分类,除了加大宣传垃圾分类好处,提高社会面宣传覆盖率,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外,更要从“深层次”处理好上述原因。
针对没有打通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就要舍得投入,理顺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关系,统筹协调管理链条,扎实做好终端处置工作,把该建好的设备设施建好。
比如,要兴建处理分类垃圾的相关设施,购置好相关车辆,公布处理分类垃圾的合作企业和公司,让民众看到完整的处理分类垃圾工作链条,以及垃圾分类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特别是对环境保护和减少资源浪费方面的贡献,民众自然会觉得政府是在真心实意地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等。
更重要的是,开展垃圾分类后能获得意外“红利”,这是最能促使市民参与其中。
举个简单例子,现在不少地方都实现厨余垃圾的降解处理。通过把厨余垃圾回收,送进降解车间,厨余垃圾会被脱水、粉碎,然后经过24小时的发酵,就可以变成有机肥料,其它垃圾经过压缩以后送到填埋场焚烧或者发电。
一旦形成有效益的产业,政府就要帮助环保产品走向市场,实现真正的循环利用。
这样一来,政府不仅不需要再花钱购买这种服务,出于追求利益的角度,可能还会有公司主动向市民群众“购买”分类的垃圾,还“红利”于民。再比如,要不断完善和明确垃圾分类标准,科学设置垃圾回收设施设备投放点,方便市民分类扔垃圾;尽快制定了奖励措施,每月进行张榜公布,评出“垃圾分类环境友好家庭”,对做得好的家庭,将可以领到有机肥料或者减免部分污水处理费等。慢慢地,大家就会每天自觉将垃圾送到垃圾收集点分类投放,市民素质自然提高。
原标题:从“深层次”解决垃圾分类难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