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水务局公布了流溪河流域范围划定成果和流溪河干支流源头区划定成果,首次对流溪河流域面积进行了详细划定;并划定14个干、支流源头区,共162.78平方公里,源头区内禁止野炊、烧荒、毁林等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
近年来,广州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其中河涌水质更好了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最新数据显示,广州推进35条黑臭河涌控源截污已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流溪河从化段消除劣V类水质。
流溪河,在广州人心目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在地理上,流溪河流域面积占到了广州市总面积的三成左右;在民生上,流溪河长期以来都是广州的水源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流溪河与广州相依相存,从灌溉农田到通航商贸,在广州发展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保护好流溪河,既是城市发展和民生的需要,也源于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情感纽带。
保护好流溪河,首先要规划先行。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城市建设的根本遵循。
当前,广州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首先必须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体现在城市发展建设、环境保护、河涌整治的规划计划中去。去年2月,广州市政府印发实施了《广州市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4~2030年)》,这也是广州首个“环境总规”,是未来十几年指导广州城市空间布局、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
其中首次划定的广州生态红线,就包括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等41个区域,红线区内禁止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现状的生产经营活动。此次对流溪河流域面积进行详细划定,并规定源头区内禁止野炊、烧荒、毁林等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进一步完善了相关规划,细化了“负面清单”。
保护好流溪河,关键在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
治水之难,难在维持和巩固治水成果。
大力开展河涌治理,力度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形成长效机制。
不能一阵风过去了,河涌又渐渐回到了老样子。在这方面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比如此前拆除流溪河边的违建餐厅、整治违规农家乐等行动,重拳打击之下一时销声匿迹,但过一段时间“回头看”,却发现又有冒头现象。
当前,广州治水工作取得了具有标志意义的进步,流溪河从化段也消除了劣V类水质,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巩固成效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近年来大力治水的过程中,很多方式方法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有必要将其纳入常态化的制度建设之中。
比如充分发挥好“河长制”作用,有序开展“洗楼、洗管、洗井、洗河”治水行动,用好有奖举报等共防共治举措,应当常抓不懈。
应当看到,水污染治理对很多大城市而言都是一大难题。
但对于广州这样一座依水而建、因水得城的城市来说,却是一件必须要做、必须做好的事。保护好流溪河,从中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水污染治理经验,是进一步巩固提升广州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由之路。
原标题:流溪河治水重在“长治久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