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江苏省扬州市环卫部门将首批出厂的一款新型“有害垃圾收集箱”下发市区60个试点社区使用。
这款新型的垃圾箱,实现了各类废弃灯管、电池、油漆、化学溶剂、家化用品等有害垃圾的分类投放,同时也避免了垃圾投放时产生破损等引发污染环境的问题。
据悉,扬州市为了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今年将成立专门的有害垃圾收集队伍,全市1300个住宅小区主出入口都将设置此新型“有害垃圾收集箱”。
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入推广,不少群众已经开始有意识加强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但问题与成绩并存,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灯管、电池等“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混装打包”,没有经过细分就直接扔掉。这样做固然也可以实现垃圾分类,但却对后期的垃圾处置增添了许多工作量,也容易引发环境污染等问题。
论及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政府部门对垃圾强制分类的相关要求普及不够深入,让群众仍存知识盲区,对如何正确处置“有害垃圾”,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实行垃圾分类时,措施相对比较粗放,大多数地区的垃圾桶只设置了“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其他”三种,对“有害垃圾”如何分类处置没有明确指引。
不少地区尝试做出一些改变。比如,北京地区将垃圾桶由“三桶”变成“两桶”,从最简单的干湿分离开始推行。
办法虽然很简单、群众一听就懂,但这种方式却并没有将“有害垃圾”单独挑出来,不仅会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容易因处置不当造成垃圾遗漏、破损、污染等问题。再比如,广州地区实施了“垃圾计量收费”,想靠奖勤罚懒的方式,来刺激垃圾减量化和循环利用,倒逼群众自觉分类处理垃圾。
虽然规则很给力、可以让群众更“长记性”,但这种方式更侧重于倡导大家进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至于该如何更科学、更有效、更正确处置垃圾却并没有明确规范,也没有对“有害垃圾”清理提出相关参考意见。
基于此,“有害垃圾收集箱”的作用就尤为突出。
一来,通过对“有害垃圾”的单独收集,可以尽量减少“有害垃圾”对生活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二来,通过“收集箱”的特殊构成,将“有害垃圾”再进一步分类处置,可以提高环卫工人工作效率,让后续处置更加有的放矢。
三来,通过环卫部门工作人员对“有害垃圾收集箱”的介绍,可以让群众对“有害垃圾”有个更深认识,进而在日常接触中,慢慢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可以说,“有害垃圾收集箱”迈出了垃圾分类从粗放走向精细的第一步,值得期待。
原标题:“有害垃圾收集箱”让垃圾分类更精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