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水处理行业来说,是一个全面治理年,国家全面推行河长制,力推生态文明建设。在水处理领域有这么一群人,在水处理领域发声:
1.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今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将污染防治作为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集中体现了中国政府加快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中国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中国国家习主席多次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重要战略思想,带来了发展理念和执政方式的深刻转变,为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推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认识程度之深、治理力度之大、政策举措之实、执法督察之严、环境改善之快,都是前所未有。
2.把水存起来、还回地下让城市不再“看海”——法国水资源学院主席布里斯•拉隆德
欧洲曾饱受污染之苦。十六世纪,含有病毒的水会渗入皮肤致病,这让人们害怕沐浴,越来越多的城市甚至关闭浴室,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长年拒绝洗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登基时,白金汉宫并无一间洗澡间。
直到十九世纪饮用水源被污染,传染病肆虐多年,欧洲才开始治理城市污水。疫情结束后,各国纷纷改造下水道。
现在,法国不仅拥有着先进的排水系统,在布里斯•拉隆德的眼中,巴黎被绿色环绕,植物帮助城市获取更多水资源,而这只是庞大的城市水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
如何避免“看海”的城市越来越多?71岁的布里斯•拉隆德,这位当过法国海滨城市“圣布里亚克”市长,执掌过法国环境部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特别顾问、法国水资源学院主席为我们解惑。
我们会先做天气预报,设立警戒级别来告诉人们做好相应的准备。但是,防止这一切最重要的是改变整个城市的建设规划。所以我们绘制了淹水区的地图,这些地图都是公开的,人们可以看到哪些地方存在洪涝风险,不允许有建筑,这是主要的预防措施。还有其他措施,比如把城市设置在洪水区域的下游,这样水在到达城市之前已经消散在郊区。我们还需要保护好沼泽和湿地,因为它们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水分。
如果我之前说的这些措施都未能阻止洪水,一旦城市被水淹,我们会试图让水减速,渗入排水系统,并且尽量避免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转,把洪水往预先建造好的储水库引导。它可以是一个地上露天广场,平日里供市民和儿童休闲,洪水来临时用来储水,随后引导水慢慢地流走。
除了下水道,我们试图在城市的街道周围建造更多的孔洞,让这些水流到水渠里去。
如果这些排水系统仍然没有用,现在巴黎已经建成了四条隧道和八个地下水槽来存储洪水。我们有能力存储将近一百万立方米的雨水,底部的雨水通过隧道底部会流往污水处理厂,顶部的水是干净的,会慢慢流往河流系统。这个系统在过去的20年内已经作出了很多贡献。
而对于中国正在流行的海绵城市,我认为建设海绵城市有不同的方法,但共同的理念是你必须把水储存起来,吸收并慢慢放回自然里去。大自然中的湿地就具备这些功能。人们目前在城市里做的就是试图引进小湿地,让这些小湿地来发挥作用:减缓水的流动,储存,渗透。
3.中国经验可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解决水问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
中国在解决自身水问题的同时积累了经验,可以和“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开辟解决水问题的共同探索。中国的地域辽阔,跨五个气候带,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世界发达国家面临的追问题在中国东部地区面临了,中等发达国家和好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东部地区也经历了。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有后发优势,在学习欧美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发了自己对水问题的解决之道,用6%的水资源,9%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1%的人口。中国解决水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世界很多国家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中国助力“一带一路”,首先是要关注两点,加强顶层设计,水资源安全保障涉及的工作很多,要提高效率。首先开展水资源保障顶层设计,做好面向生态环境保护的水资源评价和规划方案。其次,要抓住木桶的短板,沿线国家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能力有限,建议要系统分析水资源安全保障的薄弱环节,优先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的最短板。
中国和印尼的合作在水资源保障可以说是一个范例,目前印尼只有39%的城市人口可以饮用到清洁的自来水,只占印尼全国人口18%。我们参与了印尼水资源管理的顶层设计,从全流域的广度管理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系统规划以及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全方位治理,致力于保证老百姓的清洁饮用水。同时,印尼也分享中国水资源的管理经验,开展了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行动,用支撑中国30年快速增长的经验提升印尼水资源治理保障的顶层设计水准。我们还参与了印尼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蓄水坝清洁水的生产工厂,污水处理厂工程等等这些系统工程。提出了巴厘岛南部水库城市水厂和管网建设方案,保障未来十年巴厘岛供水的安全和水生态环境的安全。
“一带一路”区域覆盖了亚洲大陆到欧洲的主要国际河流区,围绕总体战略部署以改善提升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为重点,深化与周边国家跨界的水合作,充分发挥中国在水利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加强水利双边、多边合作,开展与沿线国家在水资源领域的广泛合作,既是水利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水利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
4.中国海淡技术还存在薄弱环节要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李琳梅
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具有“不淹地、不移民、不争水、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特点,能稳定供水、应急供水和战略性供水,是解决沿海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李琳梅表示,海水淡化技术与自然界中淡水生成机理是一样的,大自然的水循环其实就是海水淡化的过程。本质上,海水淡化技术属于水处理技术的一种。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在国家科技支撑、海洋公益、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等项目的支持下,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我们已经掌握反渗透和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相关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李琳梅介绍说,国际上已商业化应用的主流海水淡化技术包括反渗透、低温多效和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与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日产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整体技术指标与国际接轨,多套海水淡化装置出口国外。
尽管如此,李琳梅坦言,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与国际前沿相比,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首先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对关键材料、核心部件本身以及交叉作用机理探索研究不够深入,某些技术瓶颈尚未突破,国产产品的部分性能比国外同类产品还有差距。
其次是缺少为自主技术提供验证试验的服务平台,无法为自主技术与国际产品提供比对性试验,以促进自主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升。
再次是大规模的工程实践案例不多,工程经验积累相对国际同行要少,国际知名度与声誉还不够理想。
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全球已有160多个国家应用淡化技术。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
5.中国农村污水治理的现状与挑战——全国村镇污水治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已接近3000座,污水处理规模已达1.23亿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厂为我国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已经达到相当水平,新增的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对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有限。
根据住建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2011年针对全国开展的调查,村镇污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与城市污水不相上下。但是,截至2015年,除了浙江、上海、江苏等少数地区外,我国大部分省区农村污水处理率不到10%。因此,村镇污水、特别是农村污水治理已经成为根本性地改善我国水环境质量的关键制约要素。
近年来,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但总体来说,农村污水治理存在设施正常运行率低、规划缺乏科学依据、标准规范缺位、费用负担机制没有确立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无法进入一个快速、有序发展的轨道。因此,我们需要在借鉴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的同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创建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体系。
为了迎接我国农村污水治理高潮的到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于2008年设立了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该中心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要肩负了三项主要任务:开展国内外技术调研和交流合作,充分吸收国际经验,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标准、政策研究,支撑政府,服务行业。
在住建部村镇建设司的指导下,住建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北方研究中心与有关科研院校和地方政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对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国农村污水治理事业刚刚起步,面临的挑战和难题还非常多。只有通过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齐心协力,通过机制、模式和技术创新,才能找到一条适应我国国情和各地条件的农村污水治理道路。
6.做领先环境与新能源综合服务商——桑德集团文一波
目前环保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概而言之,环保产业面临的新形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环保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过去大家认为环保企业是治污的企业,现在我们发现,有些环保企业也是排放污染的主体,运行压力增大。“过去大家一窝蜂进来的时候,觉得这个事情很简单,有钱就可以进来,现在看不是这样。环保的严格监管,无论是对已有工业排放的企业,或者是对城市来讲,都是巨大的挑战,这也是催生市场的根本动力。”文一波说,“最近环保督查组下去,会查出一些问题,很多可上可下的企业就没有那么侥幸,环保产业的门槛不断提高,这是对产业有益的推动。”
二是产业政策性越来越强,监管越来越严格。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处罚力度的日益严格,偷排漏排、数据造假等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文一波介绍说,过去处理建筑垃圾的费用很低,未来估计会产生较高的费用。而对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将会更加专业和严格,处置成本将大幅提升。
三是环保产业的容量在扩大。近两年,环保新兴板块不断涌现出来,催生出很大的市场。“全国有很多地方一下雨就‘看海’,于是,地下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市场很快就显现出来了。”文一波说,新兴板块的产生和标准的提升,使环保产业的投入规模从“十二五”期间的5万亿增长到“十三五”的17万亿,增量超过3倍。“一方面,过去几十年累积的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环境的需求提高,使得这个市场得到比较大的释放。”
四是大量资本涌入市场。随着环保产业被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支柱产业,大量资本开始涌入这个市场。资本给这个行业带来很多不一样的因素。文一波说,“以前的业内人士基本上是做技术或者管理、工程出身的,资本进来以后,这个行业从人员到市场策略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过,资本也促进了产业在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进步与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资本对产业阶段性的发展,不仅仅起到了整合作用,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国家需要一个拥有创新技术的环保巨头——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
“我们从国外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只能靠自己、靠创新。”日前,在接受采访时,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如是说。在他看来,当前我国生态环保领域的创新尤其重要,重视学习传统的、尤其是国外的技术本身没有错,但是我们今天碰到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是国外不曾遇到。所以,解决问题只能依靠自身的创新。
以北京为例,文剑平指出,北京这座城市不仅缺水,而且水环境容量也已经饱和。就算按照国外的最高标准来建设污水处理厂,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北京必须把污水变成新的水源,才能持久解决北京水环境问题,同时缓解北京的缺水问题。一把钥匙开两把锁,这就需要创新的技术和方法。
在他看来,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和饮用水不安全等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很严重,是国家在通往真正强盛的道路上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并非资源不够,而是生态环境的容量不够。比如说,水资源总量可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但是接纳不了那么多污染物。环境容量只有这么大,但是GDP不断增长又会造成污染物排放的持续增加,如果不把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环境容量范围内,“装不下”的结果只能是环境继续恶化。
所幸当前国家治理生态环境的意志空前坚定,大力提倡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意味着战略机遇的到来。文剑平认为,在机遇面前,碧水源具有很明显的发展优势。作为一位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企业家,文剑平表示,碧水源做的事情一定是要为社会、为国家解决某些问题,要从社会、国家需要的层面来考虑企业发展。“评价一个公司的价值,要看它为国家、社会及为老百姓解决了什么问题,要有社会责任感,而不是看它赚了多少钱。”
最后,他说:“国家的经济要强大,环保一定要跟得上,我们国家需要一群强大的、拥有创新技术的环保巨头公司支撑国家经济的发展,否则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保巨头一定是最有创新力量的企业,如同要打造航空母舰,国家一定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材料工业企业。碧水源一定要成为生态环保领域的中坚力量,能为国家解决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8.政策催逼下的产业发展更需要富有创新和变革的精神——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
中国环保的PPP模式带来了行业的很多问题,我认为确实如此,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我们的PPP模式可能成为制度创新下的“毒资产”。因为本来借助PPP是希望让专业的私人公司提供更专业公共服务,但在中国一讲到PPP,其中的PRIVATE就被单纯地理解为“社会资本”,忘了PPP的专业属性,也导致现在PPP的业务中,存在“专业缺失、低价中标,履约风险”等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而PPP成为毒资产的问题,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为什么前面提到的新四大发明,虽然也在烧钱,也在试图击败竞争对手,但是他们却能带来用户的更好的体验,而环保行业则出现的是低价低质的问题?
我想这是因为在其他行业中购买服务的时候,用户自己有权力去根据体验来决定选择谁的服务。而环保这样一个公共服务上,政府的人在购买服务的决策中,虽然自身也是受益者,但可能更多考虑到决策的安全性,这就带来购买决策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分离,也导致环保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也希望今天在座的很多专家,政府部门一起为产业更健康的发展,做出思考和努力。
中国的制度环境下我们还会面临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政策驱动。其实美国的环保市场也是政策驱动的,但中国的政策驱动会来得特别迅猛。比如我们的水、土壤、大气三个十条,瞬间催生了数以万计的市场。可以说整个环保产业其实还没有做好准备,巨大的市场就扑面而来了。
比如“水十条”在2015年推出来的时候,就规定2017年就要消除特定城市的黑臭水体,2020年,地级市90%以上的河道都要达标。这在短期内形成了巨大的市场,而长远看,这样猛烈的政策催生的往往都是有断崖的市场。为什么钢铁、水泥等等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这些行业都存在一种政策催逼下的产业发展,而遭遇市场断崖后就出现了过剩。
今天环保的政策驱动非常猛烈,那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就不要做呢?恰恰相反。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之下,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更富有创新和变革的精神,要对未来做出前瞻性的判断,这是环保企业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9.以生态战略促进行业协同发展——北控水务执行董事、总裁周敏
相比之前,现在的水务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发展模式上,正从TOT/BOT转向PPP;项目规模上,之前水厂项目投资一般都以亿元为量级,现在则是动辄几十上百亿的水环境项目;项目形式上,之前以单一水厂为主,目前综合性项目为多,集合园林、旅游、地产、生态环境等一体;从竞争态势看,近一两年,不少企业跨界环保,快速扩张。一些企业为抢夺市场,采取低价策略,竞争惨烈。整体看,市场上的好项目、好并购标的越来越难找。
“共同构建生态体系,转型为生态型企业。”周敏认为这是北控水务未来发展破局的路径。
周敏将这种转型称为“生态战略”。他介绍,收购几百万吨水处理规模,只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发展思路,北控水务要想实现更大的目标,需要做更高层次的思考。北控水务“生态战略”中构建的生态体系,不是生态圈,不是联盟,它们都太窄;北控水务的生态体系也不是由北控水务自己构建,而是邀请行业企业共同来构建,互相滋养、共同发展。而要想成功地构建生态体系,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各个参与者都升级为生态型企业。所谓生态型企业,就是一种高度灵活,能够自我更新、可以进行新陈代谢的企业组织,而要成为生态型企业,很重要的是要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打破边界、开放融合的勇气,与合作伙伴要赤诚相待,共同努力、共同创造、共同担当、共同分享,只有从根本上认同这个理念,才能成为生态型企业,只有大家都认同这个理念,才能成功构建有活力的生态体系。
“传统企业发展,以行业间零和博弈为基础,尤其对于同类企业,我多挣一点,你就少挣一点。”周敏认为,“生态战略里的生态体系不是这样,它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用更全面的能力,创造更多新价值,大家一起共享新价值收益。”
不管大公司或小公司,都需要依据自己的优劣势和资源,判断自己到底如何参与大生态系统的构建。每个公司都应该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只有成为生态型企业,才可以适应变化,只有更多的生态型企业合作,才可以做更多更大的事情,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北控水务也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未来的目标。
10.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北京北排装备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琼
北京北排装备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排装备不忘初心、紧密围绕行业发展需求和市政污水处理运行中的难点、痛点,先后发明了刮泥机、孔板格栅、塔式曝气器等多项产品,在预处理系统、沉淀池系统、生物处理系统、资源再生系统等领域均有相当高的建树,拥有国家自主研发知识产权60余项。
同时,公司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和专业的管理团队逐步拓展业务领域,已形成五大产业板块,包括:排水官网和污水处理系统自主产品板块;依托自主产品和技术的系统集成板块;立足提高服务保障、降低全生命周期运行成本的设备维修板块;覆盖水源热泵、光伏发电、沼气开发等资源综合利用的新能源板块;促进污泥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的药剂开发板块。
北京北排装备公司在环保装备领域地位独一无二,是完全独资的国有企业,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提出,北排坚定“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积极培养装备人才,并为培养全国有影响力的装备大师而准备。继续创新与研发,希望未来北排装备能替代进口装备,为成为全国环保装备龙头企业而努力。
随着社会逐渐发展,企业改革也势在必行,2017年,北排将着力推荐股权多元化和混所有制改革,使企业规模和实力得以迅速增长;同时,在混改的基础上,将后续考虑证券化;且在核心竞争力研发与技术的基础上与资本对接,更好地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企业力量,并更好地为中国环保装备行业作突出贡献。
2016年北排装备公司参与南宁那考河流域治理,为该项目提供核心设备孔板格栅、塔式曝气器和膜元件等。南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其环境治理效果格外引人注目。2017年4月20日,习主席莅临那考流域现场,对治理效果高度评价。
原标题:年终盘点:2017年水处理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人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