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27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与日本经济产业省、日中经济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在东京举行。活动期间,中日双方围绕节能管理、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洁净煤技术与煤炭火力发电、中日在节能环保领域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中日长期贸易等6个议题开展研

首页> 固废处理> 综合> 会展> 正文

文一波:深度探索中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行之路

2018-01-02 09:48 来源: 全联环境商会

12月23-27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与日本经济产业省、日中经济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在东京举行。活动期间,中日双方围绕节能管理、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洁净煤技术与煤炭火力发电、中日在节能环保领域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中日长期贸易等6个议题开展研讨。

环境商会荣誉会长、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受邀在“资源循环利用”分论坛做题为《深度探索中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行之路》的演讲。

环境商会荣誉会长、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

中国环卫与垃圾分类市场空间

文一波表示,国家宏观环境的政策的变化和环卫行业本身难管理、低效的特点,让民营企业在产业中有了施展空间。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入行的手段问题,另一方面也创造了新商业机会,实现在环卫行业的快速增长。

中国环卫市场化发展阶段:

早期由政府行政主导(1949年-2000年)

环卫属国有体制,由事业单位环卫部门监管实施。

小规模市场化(2000年-2010年)

部分地区通过招标,引入社会资本,环卫行业逐渐起步。

市场化推广发展(2010年-至今)

政府广泛采购环卫服务,市场打开,民企积极参与。

文一波认为,从环卫这个产业来讲,具有很大的空间,过去市场没有起来之前,可能每年大概就是一两百亿,但如果达到一个新标准的话,就可以达到三五百个亿,甚至一千亿,未来可能有更大的空间。所以,这个领域也确实值得去做。

同时,国家宏观环境的政策在逐步变化,一方面政府在简政放权,逐步把一些业务推放到市场上,另一方面中央对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管理,包括出台了PPP、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新政策。

自2014年起,启迪桑德就积极在环卫领域进行布局,并开始环卫云平台建设。经过3年发展,启迪桑德线下已经成立了遍布全国的百余个项目公司。此外,截至2017年中,线上的易再生网实现了10万人次的日访问量。

文一波强调,环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垃圾分类能否做好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

桑德集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探索实践

现在,桑德正依托环卫基础,打造“环卫+资源回收+物联网”三网融合创新垃圾分类模式,文一波说:“我们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方式,把环卫和再生资源、垃圾分类连接起来,进行智能化管理,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实时的数据。”

在硬件端,桑德环卫有环卫车、环卫工人,还有一种与社区垃圾分类连接的“好嘞亭”。再加上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使它们都与环卫连接在一起,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形成一个信息互联互通的网络。

以此为基础,桑德环卫云平台还可将社区经济、广告、物流、停车、充电、城市管理、绿化、物业管理等连接起来。由此,便可打造智慧化运维的城市管家。

文一波介绍,有了这样的平台,政府监督工作也会变得方便起来。任何一个角落、任何时候的作业状况,包括垃圾分类的情况,都可以通过监测的数据计算出来。桑德环卫云平台的线上管理体系,可对人、车、物进行全面管控,精准分析人员年龄、身体状况、作业面积、基本消耗等数据,进而实现自动派单、自动规划、自动匹配等操作。

“我们希望用市场化的方式,从垃圾收运、处理、终端利用进行全链条的布局,并打造一个财务成本能够覆盖、不依靠政府补贴实现盈利的环卫一体化模式,进行大面积区域化的布局。

多业融合创新

桑德正依托环卫基础,衍生出供应链及社区服务,向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拓展。

目前,启迪桑德的环卫模式已经在安徽蚌埠成功试点。“未来我们希望扩大试点城市。不仅仅是城市,包括城乡一体化都可以统筹起来。城市可以做智慧城市,农村则可以做智慧城乡,包括农村电商,过去做不起来的东西都可以尝试做起来。”

桑德在软件、硬件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其相关业务的发展保驾护航。软件方面,有支持环卫和创新业务为核心的云平台。硬件方面,智能手表、桑德盒子、垃圾桶RFID设备、满溢识别设备、智能称重设备等智能硬件已广泛使用。

文一波希望用互联网思维及方法颠覆传统环卫产业,打造新的产业运营模式。通过环境领域全产业链优势,在环卫领域成为中国最大的环卫服务商,进而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服务企业。

文一波表示,桑德集团将继续以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支持两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谱写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原标题:文一波:深度探索中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行之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