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8日举行的中国环联第一届战略性新兴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处副处长齐玉梅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历程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主要介绍了2010年以来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主要做法和典型案例,以及对下阶段分类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她坦言上海近阶段火热推广的垃圾分

首页> 固废处理> 垃圾处理> 人物> 正文

齐玉梅:社区垃圾分类核心团队的强烈意识与牵头能力是垃圾分类成功与否的关键

2017-12-13 13:15 来源: 固废观察

在12月8日举行的中国环联第一届战略性新兴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处副处长齐玉梅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历程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主要介绍了2010年以来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主要做法和典型案例,以及对下阶段分类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她坦言上海近阶段火热推广的垃圾分类是受到当时世博会的台湾馆里垃圾分类的展示所震撼,加之之前上海市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的探索经验作为基础,现阶段已基本进入成熟时期。她认为现阶段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三大成效是共识、基础和模式。针对下一阶段的思路,齐处长强调了单位全面实行强制垃圾分类的工作,谈到居民区是否会强制分类,她坦言还在观察,不过会努力达到垃圾分类全覆盖。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处副处长齐玉梅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审核。 记录、整理:陈思勤

上海垃圾分类三大历程

上海市垃圾分类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的萌芽阶段是在上世纪50年代, 当时处于物资匮乏阶段,居民自发进行垃圾分类。我认为这是垃圾分类的黄金时期,但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

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从1995年到2010年, 上海经历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一直在探索,从一开始以物质特性为依据进行垃圾分类,到后来以产生源为依据分类,再到2007年,上海开始有了垃圾综合处理的理念,不单填埋一种处置方法,开始有了焚烧和生化处置,因此开始了以末端处理技术类别来分类。

第三阶段是2010年以后,上海开始了大分流小分类,垃圾分类进入成熟阶段。

现阶段垃圾分类

主要做法和成效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2010年以后上海市推进垃圾分类的主要做法。 2010年,世博会台湾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让人震撼的垃圾分类结果,上海开始火热的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基本思路提出了规划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提出这些思路是因为到现阶段,更加注重到了解决全体系问题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010年以来的工作是基于十二五规划设定的三大目标。因为在2010年上海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处理量还是有倒挂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人均生活垃圾减量、生活垃圾处理的能力要提高,最后实现处理能力和产生量之间的平衡。

现阶段垃圾分类的成效我认为有三点,第一是达成了社会共识, 是人的共识,在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状况调查报告中,市民的垃圾分类的认识是高度认同的。我们对现阶段垃圾分类工作的评价是,也许我们的工作并没有把垃圾分类的体系在上海全覆盖,只有几个典型,但是我们居民对垃圾分类是有普遍共识的。

第二点是基础。 上海最火热的模式是绿色账户模式,其他地方的各种模式可能只推广了一两个小区或者一两个街道,但是上海的绿色账户模式是作为上海模式在推广的。

第三点是模式。 第一是绿色账户这个上海模式,第二是两网协同,社会在变化,回收大军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上海着力推进了两网协同模式,由政府助推了低价值回收物的回收网络建设。两网协同模式既有政的扶持,也有主体企的培育和推进。 最后,社区越来越多意识到垃圾分类需要综合治理。

上海垃圾分类的典型案例

垃圾分类依靠末端的机械分类或者中间依靠专业团队分类,都不是最困难的,生活垃圾最难的就是源头分类,要求社区的业主委员会要有强烈的意识和牵头的能力。 最近我们在社区的跟踪研究,总结垃圾分类成功的小区都有几个特点:第一是核心团队, 无论是居委会、业委会还是物业,主要作用是让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要明确。第二是督导人员要到位, 这些人员要和市民交流和沟通,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之间的关系,到底需要做什么。第三是硬件配合, 现在有的小区垃圾箱旁都配有洗手处。第四是责任划分清楚。第五是尊重分类行为规律。

下一阶段,上海垃圾分类的指导思想有三点:第一,向国际水平看齐,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为全国做出表率。第二,将垃圾分类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第三,破解关系到垃圾处理的邻避困局。

下阶段上海实施垃圾分类的范围将稳步拓展,实施强制分类主要是党政机关和单位,至于是否会在居民区开展强制垃圾分类,我们会实施全覆盖,但对于强制分类我们会有一个观察的过程。

原标题:齐玉梅:社区垃圾分类核心团队的强烈意识与牵头能力是垃圾分类成功与否的关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