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往年冬天暗无天日的雾霾天,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最近俩月开启了“蓝天模式”。蓝天多到朋友圈里的小伙伴们都懒得晒了…
图片来自大嘴君的朋友圈截图
刚刚过去的11月份,北京PM2.5月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比今年夏天的浓度还要低,同比下降54%,为近五年来历史同期最低。
北京同期9月至11月PM2.5浓度30日移动平均值对比(2013-2017)图片来自:绿色和平
与此同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于8月份颁布及执行之后,在过去两个月间,“方案”所覆盖的“2+26”城市的空气质量也有显著提升,11月份的月平均空气质量更是创下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优值——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达37%。
为什么这个冬天蓝天不断,让帝都的小伙伴们惊喜连连?这样的好天气是否会一直延续?大嘴君结合了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针对“2+2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数据分析结果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攻坚行动方案”:措施及实施
8月底,由环保部办公厅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中提到了要将目标城市的PM2.5的冬季平均浓度(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同比降低15%。这一目标主要针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以下简称“2+26”城市),覆盖了中国燃煤使用及空气污染均非常严重的主要区域。
“方案”提出了针对不同高污染行业在本供暖季的停产和限产要求:水泥厂(水泥粉磨站除外)等建材相关行业全面停产,水泥粉磨站重污染预警期间也实施停产;钢铁厂和铝厂需限制在自身产能的50%和70%以下生产;除重大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以外的大部分施工项目都被暂停工,以此降低其带来的扬尘污染及对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潜在生产需求和污染排放。
与此同时,政府派出了大量的环保督查人员对4000余个工厂进行实地监察。而仅在第一轮环保督查结果显示,就有70%的被检查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并因此对地方官员执行不力进行了责任追究。
“方案”中另一项针对加快散煤污染治理的目标,即在10月底前“2+26”城市完成煤改电、煤改气300万户以上,根据环保部的信息,目前这一目标数已超额完成。
这么大力度的政策带来了哪些效果?下面的几组数据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今年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
SO2污染浓度的历史性下降
作为区域性PM2.5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的SO2污染浓度水平,在过去的一个月经历了历史性的下降。
“2+26”城市2017年11月SO2及NO2平均浓度同比变化
该图纵坐标显示为多布森单位,红色代表浓度同比增加,紫色代表浓度同比下降情况。图片来自:绿色和平
与去年同期相比,区域内SO2的卫星监测数据降低了50%以上。与此同时,河北省作为毗邻北京的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大省,其NO2浓度下降了10%。其中钢铁重镇唐山的NO2浓度下降幅度达到了15%。
空气污染的两大主要污染物SO2和NO2同时也是PM2.5的前体污染物,其污染浓度的降低对区域性空气改善具有极大的贡献。拿北京市2012-2013年的PM2.5源解析数据为例,根据环保部的分析结论,由包括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有机物等前体污染物二次生成的PM2.5占比达到了总量的75%。
蓝天和烧煤只能二选一?政策执行还需进一步优化
今年的寒冬一如预测中到来,据报道由于对需要被替代的整体散煤量的低估,部分地区居民被迫面对没有供暖、没有热水、甚至没办法做饭的局面。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没有及时完成百万计的居民及商用的煤改电、煤改气必须的管网及供暖装置的安装。绿色和平能源分析师柳力认为,对于散煤使用量数值的低估,直接导致了对于替代使用天然气用量的预估严重不足,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城市在缺乏足够天然气供给的同时面临了供暖缺乏。
澎湃新闻网截图
政府迅速对供暖短缺问题进行了回应,勒令适当放宽限煤政策并把民生供暖保证放在首位,并允许尚未完成煤改气/煤改电改造的区域继续使用燃煤供暖。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已经全部关停的北京燃煤电厂中的一座——华能北京热电厂,也紧急启用备用机组以减缓北京市的燃气使用压力。
这一紧急措施想必会对现有的民用天然气紧缺现状有所缓解,但也极有可能对现有治霾成果有些许影响。虽然目前没有任何信号表明政府会对长期的散煤控制有任何的放缓,但这次燃煤改组与供暖危机事件也提醒我们重新思考——在能源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如此依赖天然气真的是正确的选择吗?对此,大嘴君之前也写过文章讨论过清洁供暖的出路。
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由于“方案”初显成效,截至目前,今冬还没有出现持续雾霾污染现象。通过对多项气象因素的分析发现,由于气象因素的利好,11月份“2+26”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会因为高风速、更多的北风及较低的湿度而产生20%左右的自然下降。
但实际上11月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7%,这足以证明11月污染物浓度下降不仅有气象因素利好的原因,同时也得力于“方案”的有效执行。从PM2.5预测浓度和监测浓度数值间将近20%的改善指标可以看出,假如“方案”可以在整个供暖季持续良好执行,则政府对于降低PM2.5浓度的目标很有可能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方案”的实施带来了较大空气质量改善的情况下,北京及周边区域依然存在大量排放源。就在十二月初,北京地区在经历今年供暖季后首次有可能生成雾霾的不利气象条件时,重度污染天气随踵而至。如果没有“方案”的有效实施,“2+26”城市将雾霾依旧。想要做到供暖期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北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6”城市污染浓度水平30日移动平均值(2014年1月-2017年11月)与PM2.5基于气象因素的预测值之间的数据比较。图片来自:绿色和平
上图显示,PM2.5的实际预测值与基于气象因素的预测值具有趋势一致性。虽然“2+26”城市在十一月份的PM2.5污染浓度水平远低于基于本地气象数据的卫星模型的预测值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方案》的实施效果,但今冬会导致重污染天气的不利气象因素(蓝线峰值处)目前尚未开始,对于“方案”实施效果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原标题:数据解读 | 被最近的蓝天惊到了?你正在经历帝都有史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冬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