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曾经的旷野荒郊如今已逐步被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取代。也正是在这一高速发展的时期,大量建设工作带来的建筑垃圾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建筑垃圾成为了城镇化建设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然而近年来,人们经常能在

首页> 固废处理> 垃圾处理> 评论> 正文

“靠山”的困惑 ——建筑垃圾问题何日得解?

2017-12-08 14:55 来源: 中国建材报 作者: 黄天皓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曾经的旷野荒郊如今已逐步被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取代。也正是在这一高速发展的时期,大量建设工作带来的建筑垃圾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建筑垃圾成为了城镇化建设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然而近年来,人们经常能在新闻中看到建筑垃圾污染环境、肆意堆放、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的事件。这不禁令人忧虑,建筑垃圾问题何日得解?

“山脚下”堆放的建筑垃圾

垃圾山外侧围挡

近日,本报记者收到读者爆料,北京市房山区某小区周边长期堆放着大量建筑垃圾,对附近的共和国部长纪念林存在生态威胁。为此,12月4日,记者专程走访了这个建筑垃圾堆放地点。

都市中的“田园风光”

从京良路向北望去,大片整齐排列的高层住宅楼堪称一道别样的景致,让人难以相信附近堆放着大量的建筑垃圾。怀着疑惑的心情,记者从林立的高楼之间一路向北走去,途中逐渐看到,远处的一座座楼房正在建设施工之中。道路尽头是一片开阔的树林,树林深处红墙围绕着的正是读者提到的共和国部长纪念林。

“山上”的小屋和洞穴

垃圾山旁的南水北调排气井

站在道路一旁,记者并没有发现建筑垃圾的踪迹。然而就在这道路尽头的西侧,紧挨着附近住宅小区的围墙,一些围挡板圈起来的区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由于围挡并不严密,记者走上前去,看到围挡内部的区域似乎是一片“小山坡”,这里正是读者指出的建筑垃圾堆放地点。为了充分了解实际情况,记者最终穿过了围挡,并设法爬上了“山坡”顶部。

这片山坡平均高约六、七米,占地面积有将近三个足球场的大小。四下观瞧,在山坡相对平缓的区域,竟然散布着一片片菜畦。这样的景象与山坡南侧现代感十足的高层住宅小区放在一起,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并且,这里看起来也完全不是想象中建筑垃圾堆的杂乱景象。然而记者很快发现,除了能够种植蔬菜的土壤,山坡上不少裸露的地方能够看到一块块灰白色的废弃混凝土,并且夹杂在已经枯萎的植物之间,星星点点地分布着不少被随意丢弃的空油漆桶、板材等建筑垃圾,在两块菜地之间,甚至还有半个“镶嵌”在地面的陶瓷马桶“残骸”。由此不难推断,读者所描述的建筑垃圾堆,其实正是这座“山坡”,只是被表层的泥土和枯萎植被所隐蔽,从外部看并不容易发现其“本来面目”。

沿山坡顶部由东向西走,前方的“山坳”处竟传来了开门声。俯瞰过去,一位老人正从一个十分隐蔽的“山洞”中缓缓走出。由于距离原因,记者未能上前询问,但随着老人前进的方向可以看到,这座山坡在前方拐了一个90度的弯,向南侧望去,还有一大片或高或低的小山坡,看起来同样是泥土覆盖着的建筑垃圾堆,六七个用隔离板、木板和塑料布搭起的简易小屋零星散布在这些小山坡之间的平地上。记者无法判断这些小屋的用途,但在这样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加之如此简单的“建筑风格”,安全问题实在令人担忧。

从另一侧走下山坡,记者又有了新的发现。紧挨着隔离板的山脚下,不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混杂着堆放在一起。这些垃圾所处的位置,无论从紧挨的住宅楼还是之前的山坡上看过来,都很难被发现,恐怕正是这样“完美”的视觉盲区,使这里成为肆意倾倒垃圾的聚集地。由于是冬季,这些垃圾并没有发出异味,但若是夏季,这里恐怕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带着不少疑问,记者回到路边,随机采访了几位在附近散步的居民。据了解,山坡上的蔬菜基本都是附近小区的居民自己种植的,一些老人平常没事的时候就来这里给自己种的蔬菜浇水施肥。采访对象中,有两位住在旁边小区的老人称:并没有觉得这片垃圾堆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恰恰相反,这里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在城市里过“田园生活”的机会。一位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搬到这里已经一年了,而且就住在山坡紧挨着的这栋楼,从自己家朝北的窗户就能看到这里,经常见到有人来打理自己种的蔬菜。然而当记者询问这些居民是否看到山脚堆放的垃圾时,得到的全是否定的答复。

记者来到紧挨山坡处的小区出口,看着干净整洁的住宅区,让人很难想象,就在身后不到五米的隔离板另一侧,堆放的竟是一连片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记者从小区门前站岗的保安口中了解到,他从去年三月份起来这里工作,当时这片小山坡就已经在这里了,而且也没见到有人来清理这片已经堆积成山的建筑垃圾。同时,这位保安再次证实了山坡上的蔬菜确实是附近居民们种植的,但自己并不清楚记者看到的“山洞”和附近小屋的具体情况。而当记者在附近采访另一位正在巡逻的保安时,得到的答案却与之前有了一定的出入,据这位保安称,这些建筑垃圾会有人定期来清理,并不是一直就这么堆在这里。但当被问到上一次见到有人来清理的大概时间时,这位保安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是再次强调“肯定会拉走的”。

垃圾山暗藏深层隐患

读者爆料中提到,这座建筑垃圾山可能威胁到附近的共和国部长纪念林。据记者观察发现,从大约三百米的距离上讲,这些建筑垃圾确实有可能对东北侧的纪念林产生威胁。为了解准确情况,记者采访了纪念林的看守人。据看守人介绍,自己来这里已经两年了,关于附近建筑垃圾山的情况自己并不怎么了解,但林区暂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然而记者考虑到,北京多风的春秋两季,附近的建筑垃圾是否会随之造成林区沙尘弥漫。对此,看守人也表达了这样的担忧,如果建筑垃圾堆的范围逐渐扩大,更明显的环境问题恐怕就会随之出现。

看守人的回答不禁使记者想起了之前看到的多个建筑工地。虽然现有的这些建筑垃圾出处尚不明确,但周边这些施工单位的建筑工作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如果都如此肆意堆放丢弃,未来或许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原路返回时,一小片紧挨建筑垃圾山北侧的区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如果不是金属栅栏的围挡,这里确实很难被发现。栅栏上的两块标示牌分别写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排气井”和“保护水源,人人有责”。据了解,此处埋设着南水北调北京段的地下暗渠,由于水流进入管线后,在密闭的输水线路中随着压力变化,会产生一些气体,这些气体可能对管壁造成冲击,进而对管线内壁造成破坏,而排气井的用途,就是为这些气体提供“出路”,保护输水管线。

如果说三百米外的纪念林暂且处在“安全区域”,这个关系到北京市民用水安全的南水北调排气井和建筑垃圾山之间仅有不足百米之遥。由于栅栏的围挡,我们无法仔细观察到排气井的细部构造和封闭、遮挡情况,但这么短的距离之内,大风天气很有可能将近在咫尺的垃圾“送”到井边;另一方面,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可能产生的渗滤液也对地下的暗渠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当记者结束此次走访时,再次看到了附近居民种植在山坡上的蔬菜。其实当我们刚刚来到此处时,感受与这些居民是基本相同的,如果看不到这座垃圾山“埋藏”的种种隐患,闲暇时有一片都市中的“田园风光”固然是好事。但这样的垃圾山终究不是真正的田园,如果附近的建筑工地纷纷效仿这里,将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丢弃,随之而来的环保问题、安全问题最终会使这片“田园”的风光不再。就像那位小区保安反复强调的那样,记者也十分希望这座建筑垃圾山能够被妥善清理,为周边居民带来一片真正的田园风光。

原标题:“靠山”的困惑 ——房山长阳镇大型住宅社区“开门见山”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