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常出现在烟囱上、河道边,像医生一样运用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为甬城的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把脉。前天,金报记者走进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跟随环境监测员前往企业采样,记录了这些环境医生为甬城的一方蓝天碧水付出的辛劳。严冬酷暑,与污染源正面较量28岁的

首页> 环境监测> 其他监测> 报道> 正文

环境监测员采样:他们是“医生”也是“勇士”

2017-12-08 09:51 来源: 现代金报 作者: 陈嫣然

在宁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常出现在烟囱上、河道边,像医生一样运用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为甬城的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把脉”。

前天,金报记者走进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跟随环境监测员前往企业采样,记录了这些“环境医生”为甬城的一方蓝天碧水付出的辛劳。

严冬酷暑,与污染源正面较量

28岁的沈浩锋,是一名普通的环境监测员,大学毕业后便加入到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从事现场采样工作。4年间,他和同事每天与监测设备为伍,常年和各类大小污染源为伴。监测的数据几乎覆盖了百姓日常生活环境相关的方方面面。

当天上午8点半,他所在的监测小组正准备前往江北洪塘工业区,这次的主要任务是采集监控废气样本。

记者跟着监测小组首先来到一家生产注塑机的大型企业,却被告知“这周停产”。

“这次是突击检查,很容易碰上企业停产或者设备维护的情况,吃个闭门羹也很正常,再去下一家。”沈浩锋说,废气采样的前提是企业正在排放废气,否则就无样可采。

七拐八弯,环保监测车开进了一家正在生产作业的家具厂,三个大大的排气管,其中一个正在轰轰作响。

戴上口罩、拎着装满采样工具的塑料篮,沈浩锋爬上5米左右高的采样平台,然后将一根两米长的空心管插入排气管内,用一支直径约3厘米的透明针管抽取排放出来的废气。采好样后,还要在针管上标注采样编号和采样时间。

沈浩锋告诉记者:“在做企业废气监测采样时,一次性需要采集4个样本,平均每个样本的采集时间间隔为15分钟。”

“登高5米还算容易的,碰上爬烟囱的话,恐怕你都没办法体验写稿子了。”同一监测小组的邵峰开玩笑说。

邵峰说,有些涉气企业通过烟囱进行废气排放,采样平台一般距地面20-30米,冬天时风速较大,经常冻得手脚发麻,夏天却是烈日暴晒。

长年做采样和监测工作,环境监测员不得不置身于高温、湿热和噪声环境中,很容易对神经造成损害。

突发事件中,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回到实验室,沈浩锋和邵峰立刻将废气样本交给了实验室的检测人员,环境监测员会根据分析数据编制正式的监测报告,一旦发现哪个采样点的数据有异常,将会迅速告知环保部门,采取措施。

“除了定点的日常监测,还有一些临时性的监测任务,包括一些非法排污企业的现场取证,还有市民对大气、水以及噪音的举报,随时需要我们到现场。”邵峰告诉记者。

“监测员日常的监测工作环境虽然艰苦,还有一定的可预见性,但在突发性环境事件中,监测员要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用小型便携、快速检测仪器或装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判断和测定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范围、扩散速度及危害程度,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中间当然也会存在着不可预估的危险,因为监测人员往往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源监督监测室副主任杨明光告诉记者。

不能忘记这些“勇士”

环境监测员,一个听起来很普通的职业,也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职业,在人们的想象中,他们也许就是每天乘坐在环境监测车里,到企业去取点污水样品、气体样品,机械地做些周而复始的工作。

而在这次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体会到,一线环境监测员的工作不是一般辛苦。无论风吹雨打日晒,要出外勤去企业采样,爬烟囱、闻废气,在遇到突发环境事故的时候,无论身处何地,都要随叫随到。此外,辐射环境监测岗位的监测员,在多年辐射监测任务中,还会面临因为长期处于辐射环境中而带来的吸收附加辐射剂量超标的危险。

当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叹自然的美好时,不能忘记,在同一方蓝天下,这些守护着甬城的美丽环境而默默付出战斗着的“勇士”,这就是他们平凡而又伟大之处。

原标题:金报记者跟随环境监测员采样,他们是“医生”也是“勇士” “以身涉险”,守护碧水蓝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