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于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大会以“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优化水系统,保障水安全”为主题,围绕海绵城市、智慧水务、水质监测、村镇水环境、净水技术、污水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管网漏损控制、再生水利用、城市内河水环境(黑臭水体)整治、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等行业热门议题展开深入探索和交流,在水行业专业与学术交流、技术与设备展示、示范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开幕式及主题演讲于11月30日上午9点开始。开幕式和主题演讲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邵益生主持。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主席仇保兴;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张琦;海南省水务厅厅长王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曲久辉等业界权威出席开幕式并做主题报告或致辞。此外,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北京、深圳、重庆、海口等各地自来水公司、排水集团、水务公司;亚洲开发银行、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美国水联盟、韩国水协、日本水道友好协会、葡萄牙、德国、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水务机构;威立雅、首创股份、南方中金、北控集团、中联重科、盈峰环境、上海凯泉,敢创科技、新兴铸管等全球知名企业;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师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住建委、水务局等城镇水务行业的地方政府的领导、高管、从业人员等共计30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主持人
邵益生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重建微循环——城市水务绿色转型新理念
仇保兴 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主席
在此次报告中谈了城市水务转型。城市水务需要转型,转型的方向就是微循环。转型的基本思路就是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从机械式的机建化的处理转向小型分散的有机化处理的模式,从建造大型的基础设施要转向小型私密的基础设施。包括水处理的模式,我们要从单向排放的这种水污染的处理模式要转向循环利用,要从相互分离脱节转向综合利用和共生,要从过去从上到下进行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转向从下而上、上下结合充分调动民间创新、企业创新、社区创新的积极性来完成这样的转型。
我们要着眼于重建我们的微循环,因为城市跟自然界相比,自然界是处处时时都是微循环,所以它是坚韧的、它是节能的,但是我们的城市有非常大的生产者和非常强大的消费者,但是缺乏微循环的降解者,所以要重新找到重建这个降解者,找到他们三者之间的平衡。微循环整个体系可以分为8个部分:
微降解--重建失去的环节-“分解者”。
微净化——就近净化循环利用。
微中水——源头处理、多级循环、乘法用水。
微渗透--城市与生态基质共存之道。
微绿地--从美化景观到节能减排。
微修复——城市原有水系的治疗康复。
微农场--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
微调控--以信息化促进城市水务绿色转型。
重建微循环是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生产产业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微循环可以补充原有的大循环可以补足设施的不足,它可以提升经济生态效益,互相之间可以强化。推进微循环改造是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是城市双修改善人居环境的必由之路。重建微循环的关键是着眼于每一个城市的细胞每一个建筑每一个行为人的行为能力,使他们来创立绿色生态方式和生产方式,这样就会自然的涌现形成绿色生态城市。微循环最大的障碍在于工业文明大而集中长循环一刀切的旧思路,旧思路经常用大挖大填、大拆大建,看似非常宏大,但那是那种征服自然挑战自然的旧思路在作怪,所以我们要警惕那些反绿色城市的行为。智慧城市是进行协同评估和反馈的共识,所以我们可以用现代化的技术把微循环协同起来,使硬软件共同发挥最大的效应,使中西医共同调理我们的城市,使我们城市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城市的转型就能成功。
致辞
左律克 威立雅亚洲区高级执行董事
威立雅是法国的一个公司,它是在1853年创办的,它也致力于环境保护也像跟海南省一样的关注环境保护与海口一样城市的发展,尤其是水务方面的系统开发,我们威立雅会去应对一些挑战,然后在2017年也会从中国的相关公司进行合作来开发中国的市场,我们致力于水安全和水应用的公司。
在上个月十九大的报告中,习近平主席也强调了要促进这个城市青山绿水的发展,然后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我们知道水的发展是中国在最近几年来一个重要发展的领域,也能够促进其他部门、其他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采用PPP的模式,我们知道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透明,更多水的公司也发展到国外市场去,国外的水公司引进到中国来了,所以会促进双方的合作以及水的处理、还有黑臭水体的治理等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还有一些新技术运用进来,能够促进我们一些合作的模式,比如说中水的回收等等。
监管和创新在水源和垃圾处理政策中的作用
Jaime Fernando Melo Baptista 葡萄牙水伙伴关系战略委员会主席;IWA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委员会前主席;IWA战略委员会前成员;IWA董事会前成员
联合国推出了人类2016年到2030年的一些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的问题,目标六就是为各个国家在接下来十几年当中跟水相关的小目标。我们提出了一些提案,让每个世界的国家都一起来应对这些挑战来解决这些问题能够达成这些目标。
一套健全的公共政策通常由以下因素组成:
1、Strategic plans.
2、Legislative framework.
3、Institutional framework.
4、Governance models.
5、Service access targets.
6、Quality of service goals.
一套健全的水务监管模式分为多个方面:监管水行业的结构,监管水务企业,对水部门组织的贡献,对水部门立法的贡献, 对水部门信息的作用,对水部门能力建设的贡献,法律监管和合同监管, 经济监管,服务质量监管, 饮用水质监管, 用户层面监管等。
另外还有我想讲的一点,我们想打造非常有效的公共水政策和水改革,我们就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然后定制有利的公共政策,比如说要有一个机构监管所有的水服务提供商,然后使得我们促进有效的监管。
密尔沃基海绵城市流域管理
Kevin L. Shafer 密尔沃基大都会水务局局长、美国水联盟董事会主席、水环境与水回用研究基金董事会联合主席
Kevin与我们一起分享了密尔沃基在海绵城市流域方面的发展,密尔沃基的城市在海绵建设方面有很多的成绩,19世纪20年代的时候,我们已经促进了这方面的发展,直到在过去几十年才有显著的成效。我们是从土木工程开始做的,然后进行水管网的建设。我们知道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也会促进未来的发展,当然我们会采用一些天然的方法,我们知道现在城市的环境会有更多绿化的建筑也会促进水的发展,密尔沃基在2000年就开始了这样的反思,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投资做这些工作,所以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河道的治理,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让MMSD和水理事会、水质水量监测、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可持续能源、农村雨水管理、洪水管理、城市雨水管理、水利教育九个拼图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我们必须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比如像氮气的问题,就是存在很多水体和河流当中,对我们的国家和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问题,我们要和污水处理厂和农业相关的人员以及农民一起来合作,采取更好的办法、更好的做法、促进未来的发展,我们也需要能够有更多的绿地面积,我们希望能够在土地上放置更多的生物质,可以在未来提供一些营养,通过营养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绿地的维护,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环境更好的发展。
关于城市供水安全几个问题的思考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位委员会主任
我们特别希望有一个优质安全稳定可持续的饮用水的安全来保障城市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但是,我们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说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蓝藻水华爆发、突发性污染事件、新型污染被广泛关注,所以我认为新一轮的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当中,如何保护修复利用使我们的水质更加安全,应该是水环境保护的核心任务。我们应该关心什么样的问题,有很多的事情都给予了关注,我认为有三件事在中国的水源保护当中应该重点关注。
第一,如何保护好我们的饮用水源。第二,如何治理好污染水源,第三,如何使用好本地的水源。除了一些化工企业以及上游污染以外,一些特殊行业的点源和面源污染也会造成了饮用水的污染,我们现行水源标准存在三大问题,它的标准不能覆盖水源当中大量现在就能发现的污染问题,标准外的污染物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所以水源保护必须要考虑上下游的关系、全流域产业结构系统的调整,全流域进行周密筹划的保护策略的制定。所以在科学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应该发展实用的先进方法,再工程上采取具体措施实现智慧化管理和决策知识系统对水源保护发挥的作用。在水源和治理过程当中,基本策略是因水制宜、因地制宜、系统管理、措施协同,采取分类的治理方案。
对保障水质安全有三点基本认识:第一,基本策略。对保护治理调用和使用要有一个优化和平衡,就是要做到保质调用的优化与平衡,在这个平衡里面,保护与治理保护先行,治理和弃用毫无疑问是以治为上策,本地与外地饮水应该本地优先,所以本地水源的保护应该采取供水的科学管控和系统的保护策略,对水源进行科学治理和生态修复,对本地水源要充分利用格外珍惜。
第二点认识,饮用水水质的根本问题是保护水质,水质的根本影响是对健康有没有独立的作用,无论是外地的水源还是本地的水源,深度处理、简单的方法、复杂的方法,都需要做到标准和效用进行协同控制这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
第三点认识,多级屏障。在水源的保护上,我们应该从单元到系统的全方位控制,控制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单元都能够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就是说,从水资源的保护措施政策立法、科学研究、公共参与和民众意识,还要说饮用水水质的问题、饮用水安全的问题是全民族的问题,全民的问题应该有全民的参与,应该有对全民的水质安全的公众交流,这样应该得到全民和饮用水源安全保障的总体支持。
30日下午的城镇水务发展综合论坛,主要探讨我国城镇水务发展过程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综合论坛由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余刚主持,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
主持人
余刚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及净化对策
侯立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今年国家和当地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水质基本上能够保证在四类,但是离我们地面水源的要求三类水和二类以上的水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水也是我们人类必不可少的最基础的资源,很多地方出现了黑臭水体,以至于水十条提出了阶段性的和最终的目标。
首先,城市水环境与黑臭水体的概况。一是对水环境治理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水环境治理的理念在转变。黑臭水体问题比较突出,根据住建部今年10月份的相关数据,我国295座地级以上的城市中,220座城市发现的黑臭水体,大部分都在我国的沿海或者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其中有21个位于我们的海口市,基于这样的情况,住建部有205个黑臭水体进行重点挂牌督办,其中北京、上海各14条,另外两个直辖市天津和重庆各10条,海口也有7条,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的一线二线城市。
二、黑臭水体成因及典型治理案例。介绍了黑臭水体识别及判定;黑臭水体的成因;典型治理案例: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奥地利维也纳多瑙河、莱茵河源头治理、南宁那考河PPP模式、南四湖治理、海口福创溪大排沟。国内外经验表明,黑臭水体是多因素综合导致,需全流域、系统化治理理念引领顶层设计,多措并举,才能实现黑臭水体的有效治理。
三、黑臭水体净化对策。树立科学的黑臭水体治理理念;健全长效的治理制度;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探索前沿的治理技术;创新先进的治理模式。黑臭水体治理对于建设水景观、美化水环境、改善水生态、实现“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黑臭水体治理应践行“两山理论”,健全长效治理制度,遵循“外源减排、內源控制、生态治理、管理保障”的技术路线,以治理技术和模式创新驱动水环境质量改善。
“一级A”变身引发的思考
张悦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住建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原主任;城建司原巡视员
张悦理事长此次报告聚焦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的问题。 从“一级A”与“变身”引出了更多的思考。同时讲述了为什么生活污水不同于工业废水?以及“厕所革命”,我们该如何行动?厕所革命控污先行、系统治理、人畅水清。在这种系统要求之下,为了厕所革命的真正成功,要收集处理尤其是源头的分离和再利用作为厕所革命的切入点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样是生态文明的要求。
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水系统安全
邵益生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水系统安全问题,主要介绍了三个部分,一是观测事实,现状和追诉一下过去的情况。二是影响预估,未来的发展和影响是什么。三是应对策略。
全球气侯变化的事实是百年来全球的气温一直在升高,由于气温升高全球海平面上升,两极冰川的熔化。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预估从几方面展开研讨:继续增温、降水变化、全球水资源、全球洪水风险、全球海平面上升、全球水源水质。并列举了伊朗、美国、澳洲昆士兰、泰晤士河、印度孟买、奥地利等国的案例。并对我们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进行预估:温度、降水变化、海平面上升、强降水增多、对供水系统的影响、对排水系统的影响。
同时介绍了应对策略:国际经验—纽约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荷兰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伦敦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法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等。国内策略--源于1998年特大洪灾系统反思,国家层面组织开展了战略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系统战略研究成果。
最后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第一,海绵城市的建设,怎么增加弹性和抗风险的作用,对于应对未来气侯变化。第二,要切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的过度工程化的问题。
传统智慧的标准化与海绵城市及水生态修复
俞孔坚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中国传统的理念和海绵城市有机的结合,特别是介绍了海口、上海的成功案例。针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壤生态、水生态、空气污染等等,我们必须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系统的方法就是生态的方法,生态方法中国有五千年的农业智慧,必须把传统的智慧和当代的技术相结合突破关键的难点,然后进行大面积的使用,营造一个花钱不多效果很好,同时又是很美的生态城市。
第一,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严峻的城乡水生态环境问题。关乎民族存亡、洪涝、水体污染、栖息地消存等等,生态文明建设这么大的命题,实际上这方面中国有丰富的传统智慧可以借鉴。比如人与水调的工程,自然排涝的系统,比如梯田、保水、施肥等等,这都是中国的传统智慧,以水为核心的传统智慧。
但是生态智慧的效率很低,关键的难点是如何用于解决当代的城市水问题,难在标准化很差、工程化程度低、效率很低,传统农民的智慧很难用于大规模的作业、传统智慧和工业时代的技术还无法做到平衡。
第二,如何将生态智慧工程化进行创新,智慧化就是通过生态学的研究和地理信息分析,刚才信息系统的分析,可以将传统的智慧包括梯田技术进行提炼成一种模式,然后进行亮化设计,通过亮化变成图集。然后进行POE的监测,就是亮化完了以后知道设计是否有效,然后形成标准化的工程技术模块。这个技术模块然后就可以大面积推广。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四种模块化技术。第一种技术模块:源头渗蓄,绿色海绵技术;第二种技术模块:过程减速消能,水系统生态修复技术;第三种技术模块:末端弹性适应,生态防洪技术;第四种技术模块:加强型人工湿地,水生态净化技术。
第三,传统智慧的综合应用。介绍了全国首个双修示范三亚,由住建部召开现场会向全国进行推广,三亚的双修结果,原来是水污染、涝、河道被侵占、市民空间缺乏等等,首先要做一个水系统,然后再找一些关键的节点,用了中药的理论找了一些穴位,哪些是堵塞的把它打通,哪些痛点消除。三亚设计的一个东岸湿地公园将近60多公顷,用的就是农民的低技术高智慧,传统智慧用了池塘的做法,把地表雨水截流进行过滤然后进入中央,中央的水池有大量的填挖方形成的岛,在岛上种树,有榕树,有发达的根性可以把水利的营养吸收掉形成水上森林。其中经历了5个月就建成了,经受住了考验,吸附器把营养物都吸附掉了,成为水上森林。
11月30日晚7:30,来自国内水环境、水生态领域数十位顶级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海南,宣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以下简称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正式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领导、分会领导、委员及嘉宾6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本届大会由开幕式,综合论坛和33场分论坛同期平行召开。
论坛议题包含: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城镇水务改革与发展战略、供水设施改造与运行管理、供水管网运行与漏损控制、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供水排水新设备材料应用、城市节水技术与综合管理、污泥无害化处理与处置、农村与小城镇水环境治理、城镇水务运营绩效管理、城市智慧水务建设与运行、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排水防涝与管网规划建设、水系统规划与水景观设计、再生水利用与水质保障、净水技术与供水安全管理、城镇排水系统监测技术发展、气候变化与城市水安全、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新趋势、水质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智能水表设计选型与物联网抄表技术应用、智慧水务建设的实践与问题剖析、中-德水务科技发展论坛、供排水管网非开挖检测与修复新技术、超声测流技术在供水管理中的应用等,深入分析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新挑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城镇水务发展,水生态修复,推进水美丽中国建设,积极探索城市水务绿色循环低碳之路。论坛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富有深度,囊括现阶段城镇水务建设领域最热门的话题,最棘手的难题,为大家奉上一场场精彩的盛宴。
本届大会承办单位为参会专家特别设计了两条考察线路,线路涵盖了海口市近年来的4个重点水务治理示范工程,分别是:五源河出海口、潭丰洋湿地公园、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美舍河七中段。为参加考察的专家实地展示了海口市近几年的水务现状。
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名誉会长李振东考察美舍河七中段
接受海口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
外籍专家考察潭丰洋
考察队在凤翔湿地公园观看展板
参加此次考察的专家们在考察结束后对海口市近几年的水务治理纷纷表示肯定,更了解到海口市为治理水污染,在短短一月内拆除了凤翔湿地公园附近的800多户违章建筑,看到了海南省生态立省的决心,对海口市未来的水务发展前景十分有信心。
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大会召开十二年来,始终坚持立足国内,面向全球,努力开拓全球水处理行业大通道,共同构建产业合作新格局。会议同期征集论文出版,旨在增强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发展,在科学理论传播层面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期待,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大会能够加强沟通交流,开展国际合作,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全球水处理技术推广,推动人类绿色可持续发展事业健康发展,迈向新时代的社会主义。
原标题:国内外大咖,水大会论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