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概况
1.设施建设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开展了“问题村”、“连片整治”、“美好乡村”等一系列改善农村环境的战略、行动和计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数量大幅增加。
安徽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期3年,共补助中央专项资金8亿元。根据全省2011-2013三年农村环境示范项目统计,安徽省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涉及64个示范县(市、区)、141个乡镇、822个行政村,分别占全省的57 %,9.3%,5.9%,受益人口约178万人。
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596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13905套,铺设污水管网2555.6公里,每年可形成污水处理能力3526.6万吨,实现COD减排9182.7吨,氨氮减排788吨;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56个,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设施2402套。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工艺应用情祝
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多为2011-2013年的项目,工艺种类繁多。主要工艺包括:厌氧(主要为三格式化粪池与沼气池)、厌氧+潜流人工湿地/氧化塘、地埋式一体化土地处理、A2/O与A/O工艺等。其中厌氧+人工湿地工艺技术成熟,投资费用低,运行维护简单,具有污水处理与景观美化兼顾的优点,是目前安徽省北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太阳能微动力(A2/O或A/O)+潜流人工湿地工艺占地面积小,处理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在水量较大、污水污染负荷较大的皖南地区被广泛采用。
3.运行管理现状
目前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类:村委会(村民)自管模式、政府(乡镇、县有关部门)运管模式、市场化运管模式,其中以村委会自管模式为主要模式,以市场化运管模式取得的运管效果最佳。
在设施的运行监管方面,由于项目计划不同牵头及参与单位的多样化(环保、农办、林业等),使得设施的运管主体也多样化,造成职权交叉不明的现状;加之监管人员普遍缺乏专业技术能力,当设施非正常运行效率低下时不能及时予以处理、修复,致使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率很低,还有一部分设施建设施工就有问题,自建成就未投入使用。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原因分析
1.前期调研论证不足
通过试点工程分析,污水处理设计规模与实际处理水量不匹配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单位不了解农村实际用水需求和排水特点,工程设计时照搬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范,造成污水处理规模偏大;二是某些试点村没有考虑流动人口,结果造成污水处理规模偏小;三是一些基层单位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盲目贪大求全,结果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
2.工艺选择不合理
一些工程在技术选择时未充分考虑水环境功能区要求、自然条件、污水特征、外来人口数量等因素,导致出水不达标。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工程成功运行的关键。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出水水质、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管护要求差别很大,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并不是越“高新”越好,也并不是出水水质标准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当地用水需求结合起来,“够用”就好。调查中发现,一些试点村选用的膜生物处理工艺,虽然出水水质标准很高,普遍可达到冲厕所等优质中水同用标准,但其吨水运行费用在一些试点村工程中高达6.0元/吨水,而通常农村的中水同用需求多是满足于灌溉或果园浇灌而己。
3.配套管网及工程质量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试点村工程完工后迟迟不能投入运行,主要原因是配套管网建设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除涉及到与乡政府的沟通协调外,管网建设产生的改造费用没有出处也是问题产生的原因。土建、设备及材料质量不过关,建设未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有进水无出水,为节省资金或其它原因对管道材料和池体结构等偷工减料。
4.运行管护资金短缺,重建设轻运维
从安徽省前几年己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来看,总体上只保证了建设资金而不保证运维资金。由于缺少运维资金、村民缺乏污水设施管理的专业知识等原因,很多污水处理设施处于零维护状态,设施停运、湿地堵塞及杂草丛生、管道破损等现象屡见不鲜。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维护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这是阻碍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调查显示,90%以上的村民担心运行费用成为负担,希望由政府出资,他们只愿意承担0.1-0.2元/吨水的运行费用。
5.缺乏政策和标准支持
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污染治理问题还缺乏科学可行的对应政策和标准,这些政策和标准的制定还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尝试。这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各个标准和政策在农村区域中的协调。现有的很多建设问题都遇到了依据不足的情况,并且没有根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来选择对应的标准出水指标。
6.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站主要由村民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维护管理技术人员及运行管理经验严重缺乏。另外,基层环保机构力量薄弱,大部分未将农村环境管理纳入日常监管范围。
7.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绝大多数村民还维持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环保意识薄弱,厨房污水和洗涤污水直排现象突出,有些甚至在治理设施的人工湿地或处理池堆放垃圾或种植其他作物,对于生活污水治理效益没有直观感受,认为污水治理是政府的事,再加上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观需求不高,参与整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就不够高。
延伸阅读:
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计详细方案
PPP模式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中的运作(干货)
三、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管理维护的对策与建议
1.确保规划先行
抓好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为契机,深入实施《安徽省农村环境保护规划》,以各地“农村环境保护规划”为基本依据,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做好任务分解,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乡镇和各行政村,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
2.形成部门合力
进一步明确省农治办、环保、农业和卫生等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相关部门间的衔接,形成合力。加强相关资金的整合,建设时间安排的无缝对接,促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体工程与配套管网建设、化粪池改造、新建农居建设标准化粪池等有序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多次建设。
3.配套标准政策
编制《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研究出台《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指导意见》等,对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设计要求、材料标准、施工要求、工程标识和资金使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4.强化监督管理
按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可监测、可核查、可报告”的要求,根据相应标准政策,管理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内容和责任,针对设计质量、施工质量、材料质量、运行维护、资金使用和档案保管等进行监管。
5.加强运行维护
保证运维的技术力量和资金保障,创新运维的模式,推出集中管理模式,如培养和鼓励建设运维公司;制定运行维护制度,加强运维人员的培训。
6.开展普查摸底
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己经开展了多年,皖南、皖北及平原、山区因气候、地形差异较大而对污水处理模式的选择有很大差异,但至今尚缺少全省统计数据。因此,很有必要适时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的普查工作。
7.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处理每吨水2000元的建设费用,不包括收集管网的建设费用及运行维护的费用,需要将超过100亿元的资金用于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又根据调研发现,如果是以村庄单位集中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其管网投资占到工程总投资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以上的情祝相当普遍;而运维费用方面,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均没有经费保障来源。因此,除加大主体工程建设投入以外,建议对管网和运行维护费用进行适当补助,制定相应的补助政策。
8.提供技术支持
委托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有较深研究和应用经验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环保公司等单位,开展技术总结、技术培训、技术引进等工作,如编制《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实例汇编》,对相关的环保管理人员、乡镇干部、污水处理设施使用者及运维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延伸阅读:
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计详细方案
PPP模式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中的运作(干货)
原标题: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点及对策研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