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需要从规划管理建设全过程中落实海绵理念,通过建设大片海绵型公园绿地、自然和人工湿地等措施,加强城市的雨水蓄滞和净化能力,保护自然水体,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联通,通过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增强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增加生态多样性,向积极探索规划管控和建设方式转型。
目前全国上下进行海绵化改造的新区已不在少数,诸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的西咸新区、贵安新区、横琴新区、延安新区、温岭东部新区、台州湾东部新区等,将“海绵城市”理念浸润到城市每个角落,实现区内河流全覆盖,“大水大绿”的生态格局才能逐渐显现。
新区的海绵化建设有其规律可循,主要围绕绿地系统建设、道路广场建设、给排水系统建设和水系整治。
绿地系统建设
绿地系统建设包括居住区绿地、城市公园绿地和中央绿廊,其中建设要点包括下沉式绿地建设,植草沟的设计,植物的选择及配套雨水传输与收集设施,如绿色屋顶、生态树池、植被缓冲带、植草沟、生态滞留(流)设施和水景湿地等。
道路广场建设
道路广场的建设包括居住区、城市公园道路和城市交通道路,其主要功能是组织交通、引导游览,提供集散场地以及组织排水。因此,通过合理的道路布局设计,可以促进海绵城市建设。
给排水系统建设
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是满足城市日常运转、城市绿化养护所必需的工程措施。给排水系统设计必须满足功能、技术和美学等多方面的要求。
新建或全面改造区域,排水体制全部采用分流制。对于已形成合流制的建成区,应结合规划逐步改造城分流制。发展分散的生态式污水处理。同时,在雨水排放过程中,除利用植草沟进行雨水输送外,配套安装相应的工程设施,如护土筋、挡水石,以减弱雨水径流流速。
水系整治
通过雨水湿地、滞留(流)设施(植被缓冲带、生态驳岸、生态岛等)、雨水排出口末端处理设施(沉砂过滤池、砾间等),调蓄洪峰,增强河流综合防洪能力。
流域综合治理应在保护控制范围划定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防洪整治、水质提升、生态补水、景观提升的需求,进行分河段、分功能的整治。充分利用雨水及污水再生水,增加河道补充水量,做好河道水质保护工作。
案例分析——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项目
1丨光明新区新城公园
新城公园占地面积57.33公顷,是一座以山体、林地、池塘、谷地等自然资源为依托的生态型区级市政公园。其技术方案结合公园自身特点建设自然排水系统以及雨水收集回用系统,采用多种类型的景观生态措施,实现雨水径流量削减,径流污染净化,雨水资源化以及生态景观的综合性目标。
技术设施
技术设施
2丨公园路
公园路位于光明新区行政配套区北区,道路红线宽度40m,北段1.4km的道路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设计。道路机非隔离采用生物滞留设施,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
项目技术方案综合采用“渗、滞、蓄、净、排”的设计理念。
机动车道→道牙石豁口→生物滞留带,非机动车道径流漫流排入绿化带。
当降雨量超过生物滞留带处理能力时,径流由生物滞留带内的溢流口排至雨水管道。
技术设施
3丨木墩河
木墩河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是茅洲河流域中上游段一级支流。河道由东至西穿越了光明新区中心地段。
现状问题
设计方案
案例分析——台州湾东部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
台州湾东部新区按照“生态水城”的要求,着手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借力“海绵建筑小区”“海绵厂区企业”“海绵公园”“海绵道路”等建设,同步展开雨水综合利用、市政管网工程、公园广场及河道沟渠、洪涝预警信息监测平台等工程布局。目前,已完成部分项目的方案与施工图设计、造价咨询、图纸审查等工作,40余项各类型海绵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建设推进。
1丨标准厂房(一期)海绵城市建设
生态停车场——透水铺装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对厂区路面雨水进行净化
下凹式绿地——厂区路面雨水经路沿石开口进入下凹式绿地净化
雨水花园——通过土壤过滤和植物根部吸附、吸收对厂区路面雨水进行净化
2丨C3地块(神威石油)厂房海绵城市建设
雨水花园——通过土壤过滤和植物根部吸附、吸收对厂区路面雨水进行净化
渗滤沟——建筑雨落管与市政雨水管断接, 通过渗滤沟对雨水进行净化
3丨青龙浦路海绵城市建设
改变传统的道路排水模式,通过竖向设计让道路雨水引入两侧的雨水花园,通过土壤的过滤和植物的根部吸附、吸收净化道路雨水
4丨月湖雅苑海绵城市建设
月湖雅苑应用输水性草沟和雨水花园——雨水通过输水性草沟进入雨水花园,通过土壤的过滤和植物的根部吸附、吸收净化小区路面雨水。
原标题:【技术】城市新区遍地,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到底哪家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