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款清洁、耐久、高性能的新型声屏障。“通过对微穿孔板背腔的巧妙设计,新型声屏障吸声性能有了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制造材料不易石化,耐久度能达到五年以上,此外也不易沾灰,不需要人为擦拭,用水枪喷射即可以实现清洁。”
据了解,目前该产品已在南京南站高架上应用。“我们还筹划进一步优化产品参数,不断提升性能。同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让价格更亲民。”闵鹤群告诉记者,未来,这种技术不仅能应用到城市高架上,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房间顶部安装产品,可以打造效果清晰的家庭影院,带来不一样的视听体验。”
会上展示的苏州市绘制的古城区交通噪声地图,也是科技范儿十足。“通过研究预测模型,建立GIS基础数据库,绘制不同时段示范区的二维和三维噪声地图,弥补了噪声监测空间覆盖不连续等不足,结合噪声监测数据,可以实现对城市声环境全貌精细化展现。”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长张仁泉表示,同时建立的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准确掌握城市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和城市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的环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声环境质量监测提供技术依据,实现苏州区环境噪声监测的现代化。
建平台促声学产业发展
随着科学管控、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噪声污染治理水平有了提升。但随着城市生活区域的不断扩大,生活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等污染情况变多,环境噪声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提升。
“噪声污染调查取证难、反复性大,给现场执法带来困难,噪声污染防治研究及管理队伍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程炜表示,目前,对噪声污染防治研究工尚不够深入,一些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缺乏有效解决措施,各地专职管理人员普遍不足,工作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有待加强。他建议,要开展噪声综合整治,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加大对噪声污染防治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宣传,争取市民对噪声污染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时,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发挥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为高校科研机构、环境监督单位和企业搭建一个沟通桥梁。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噪声与振动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常荣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荣初表示,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可以打造声学领域相关专家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推动声学技术开发应用,为声学产业发展带来新思路,推动更多科技成果的市场应用,树立声学环保新理念,促进声学产业新发展,在加快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体系的同时共同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原标题:绿色城市与声学新技术学术会议在宁举办:科技防控 让噪声无所遁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