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环保创新年度峰会暨(第三届)环保创新创业大赛于10月25日在北京四季酒店隆重召开。
延伸阅读:2017环保创新年度峰会暨(第三届)环保创新创业大赛今日开幕
北极星环保会展网为你带来现场播报: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易斌:
下面的新面孔比较多,要把这个主题做好有点难度,因为我都在做一些杂事,没有和好思考,把我了解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些交流,说不上是一个主题演讲。
大概从四个方面做一些交流,创新环境、创新要素和创新发展的方向,周围都是年轻的企业家,也可以提一点建议。
第一,讲一下整个创新的环境,大家都知道2008年、2009年前后世界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国家突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目前的情况一直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这么一个状况,技术方面围绕特别是以网络、计算机还有人工智能等等方面的一些技术,我们国家在这块发展也是应该讲,在世界上逐步地从过去的五年跟跑,在一些领域在往前面发展。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未来特别是大国的竞争,创新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刚刚结束的十九大里面多次强调创新,现在我们国家在很多年前就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路程也是比较遥远的。在创新过程中,十九大的报告也围绕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大概一共是四个,绿色发展是第一个,其中要提到了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每个时期、每一届政府或者是每一次报告都有不同的提法,实际上从大的来讲这三个产业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环境产业。
从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大家都很清楚,包括国家出台了《创新驱动发展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大家也要注意这个事儿,过去就叫科技什么规划,这次专门加了一个创新,可能从着力点是有一些差别的。
从市场上和环境上讲,一个是《生态关系规划》和《节能环保产业规划》、《战新产业规划》和特别重要的三个十条的实施,对于产业的创新其实影响很大。
另外从国家法规和政策层面讲,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法,最近出台了一系列,科技部和财政部等等一系列出台了关于跟创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成果转化转移的,刚刚提出了一个东西。
从我们国家来讲,整个大的创新环境,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排名,我们可以从两个比较有影响的报告来说,一个是世界知识产权局的,这个报告已经做了很多年,现在在往上走,排到重伤了,2016年已经到25位整个的全球创新体、评价的指标很多,而且是一个综合的指标,现在2017年排到22位了,从我们国家来讲,科技部下面有一个战略研究院他们做的,是对于40个国家的排名,我们大概在17、18,过去第一年大概在19这样,这几年的发展是很快的,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这块也很大,大概达到了56家。
第二,环保产业创新的核心要素。主要有几块:政策、技术、服务,其实服务模式或者是商业模式这应该是密切关联的,还有资本和平台。这些方方面面对整个产业的创新影响都是很大的,政策创新我们真正要解决的就是优化市场环境,提供有效的市需求,大家最知道的一个事情就是说我们三个十条,我们很多市场是在迅速的成长,水十条出来黑臭水体包括小流域的治理的是在迅速的成长。
在这个形态下跟它密切相关的PPP的这种商业模式或者是服务的模式或者是商业化综合的模式,迅速成为市场的主流。
技术创新我想现在重点解决就是从研发到产业化,到商业化应用整个的创新链条中的一个过程,这个比较典型的事情就是过去我们科研都是在整个部门分了很多段,科技部自己管的也分了很多段,973、863等等,现在都归到创新链条来设计,现在已经在环境领域启动的大气专项大家可以注意到,我们设计的创新的几个基本要素,技术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研发和管理技术的研究,在整个项目的大的设计下来安排,比如说大气专项安排了六个方向,从技术研究、检测预警、技术开发、管理和健康等等的链条来安排项目。
然后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我想这个更多地是摧生环保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动能的问题,从产业发展来看,我们早期更多地在关注技术和产品,现在发展到现在,商业模式和服务,将来可能是产业更具有前景的方向,特别是对我们的一些领域,比如说电厂,在18年以后,超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完成的更多工作是要服务,做好服务、做好管理,资本会产生结果,大家都清楚。
还有创新平台的事情,创新平台其实我们国家搞了N年,搞了很多所谓的创新平台,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等,花样很多、名堂很多,实际上有一个问题是没有解决好的。
这个机构,比如说去年一口气成立了1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涉及到环保产业的主要方面,但是它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没解决,我们将来知识产权和资本关系是没有解决的,都是一个大学牵着一个工程中心,一堆企业和一堆研究所在一块来做。拿点钱回去一分,分完自己做自己的,最后验收的时候一凑,这个东西真的不是一个创新平台的概念,也不是过去做课题的想法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整个创新链条的问题,其实是比较初初的。
我们去年做了一个报告,对2015年环保产业发展的整个情况,从产业技术、产业环境和产业能力三个分析,三个一级指标做了一些分析,超过100的是向好的,越往上走指数的影响越大越好。低于100的就是负面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投资和创新能力,这块对整个行业的创新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们今天也是在谈创新,我看了一下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下面再讲一下我们刚才谈到的几个因素。
第一,体制的因素。刚才已经提到了,这几年影响最大的,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市场很活跃,活跃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在生态文明总体改革方案这个大的框架下,一系列的环境相关的改革和政策,包括市场开放的政策,比如说第三方检测市场、PPP的市场、社会化治理等等这些改革,我想催生了很多新的市场。
这里面影响最大的两个东西,大家要关注,一是新环保法的修订,大家做企业的人不太关心这个事儿,因为我们不是排污者,其实这里面很多一些新的管理思路办法和一些东西都跟这个有关。
二是中央环保督查,实际上是落实了党政同责负责环保的问题,大家都是党的部门当官的人,对这个事情很重视,真正落实了以后,市场的启动和监管的到位,实际上是催生了整个市场。
谈一下技术的事情,我刚才已经提到整个环保产业目前的情况,我个人的看法,中国的环保产业的技术,包括我们产业的整体水平,一个观点就是说,目前国家的整个发展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第二个观点是环境管理的需求是基本相适应的,这是一个大的判断。
从技术水平上来讲,科技部搞了一个领跑、并跑、跟跑的事情,我们认为多数其实是并跑,少数领域处于领跑。
从整个行业来讲,电厂烟气的中国整治,超级排放的事情,它的技术在全世界我们不是第一个这么搞的,也不是第一个做的这么好,但我们是第一个对所有的电厂大规模的实现,而我们现在的电厂发电水平、治理水平都远远高于美国,主要是燃煤电厂。
我们还有一些比较落后、起步比较晚的,像修复领域,特别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还是比较晚,和八十年代做水的情况差不多。
这块给了一张图,这张图比较旧,当时科技部做十三五环保科技和产业预测的时候,委托中国院关机所做的查询,对2000年-2012年全世界专利的情况做了一个热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主要的几个方向:大气、水、固体废物、检测仪器,基本都进入第一个方队里面,我们做专利数或核心专利数大概都是这么一个情况,能够进入到前三名的可能还要努力,大气基本上接近前三名,其实很多方向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刚才提到的产权结构的事情,包括很多项目的安排、科研、政府,产学园脱节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主要做的几个事情是:
一是推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园相结合的技术整个体系的建立。
企业创新主题这个事儿,政府提了很久,但这么多届下来我们还是有很多问题,大家可以真正在做一些技术创新的可能是中小企业比较多,大的企业很多可能并不太关注创新的事情,都在忙着抢市场。
二是引导企业高效院所形成共同体,刚才提到创新平台的事情,包括我们在一些课题当中真正要实现的,通过课题,我们企业参与过后要真正转化可以转化的技术,这是一个问题。
坚持市场导向里面,做的不好的一个事儿就是技术转移体系,还有一个就是真正有效的机制,机制转移体系这一块其实在欧美做的比较好。最近科技部出的文有点那个意思,可能是想向他们学习,大家可以去学一下,去看一看。
中间这个环节,我们大学主要做的是知识创新体系的设计,做一些基础的研究,技术创新这一块以企业为主体,实际上我们很多的科研项目安排里面,有时候是倒置的,我们很多国家支持项目是大学生在做这个东西,做完之后没有真正好好的转移,这些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举个例子,北京协同创新院的事儿,他们搞的有点意思,它是政府在推动的,因为北京市现在定位为四大中心,其中一个就是国家科技创新中心。3年前谋划这个的时候就在搞这个事情,成立这个院,最大的一个初衷,是要跳出体制外来设计这个院是政府支持的,政府背景、政府给钱的,是这么一个机构,但是它没有设立成一个事业单位,而是在民政局设立了一个民办非的研究机构,搞成一个社会组织。它的合作方式和北京的十四所大学和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包括外界的一些科学院的研究机构来做这个主体,里面也有很多的,大家可以在网上看,里面有很多片子。其中环境是他们的一个方向。它成立才三年就资助了一些项目,主要是资助转型转化。技术开发以后到市场这个环节,做到工程化环节,他们主要自主这个项目,现在拟资助了130多个项目,有点夸张,我看有的项目科学院原来都做了很多年做好的,是一个什么机制卖出去了。
接着就谈一下服务和商业模式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今天有很多老总在这儿,这块也不用展开讲。
商业模式创新,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至少和技术产品的创新是同等重要,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更追求。
二是几年政策的出台,由于是PPP的、黑臭水体的、空气质量管理、园区环境管理,包括互联网+防卫的事情,互联网的一些东西,包括城镇污水的,也是互联网+城镇污水处理模式,包括园区的环保管家等等这些发展都很快,有些都不大,这里面我想要特别强调一下,过去我们很传统的服务的行业,都是被科研和大学垄断的,现在启发已经开始介入,比如说区域空气质量管理这个事儿,国外更多地是企业去做,是一个咨询的活儿,在我们国家过去都是大学和财政来垄断的这么一个事情。
另外就是大家要关注的,服务模式创新里面和大数据,包括这几年比较热的智能技术的一些东西,也是发展很快,互联网的技术的应用。
这里面重点要提一下PPP,PPP是改变了我们环保产业的生态,现在特别是涉及领域的,现在已经要求包括垃圾处理、城镇污水处理都要做PPP,涉及流域的项目基本上都是PPP模式,并且投资规模都很大,我想这个里面对我们产业将来创新也好、发展也好,它的无形的影响应该是非常深远的。
军用的事情,这几年也是中国做的很快,昨天李干杰部长答记者问的时候,据说我们国家绿色金融的研究和产品这块的发展,包括实际市场的发展现在在国际上是领先的,并且我们的产品多样化也是这样,但是我也会担心,将来会不会引发新的金融泡沫。
但是更多投在绿色金融这块,我们所谓的物联网控制产业的、环保产业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也更加地在包括风能、太阳能等等这些方面,还有生物质能源等等这些方面,新材料等等方面也有很多好的项目在做。
我大概准备了四个案例,一个是行业问题,电力的行业问题解决,中国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也知道关于湿法脱硫与雾霾的事儿炒的很热,这个观点肯定是不正确的,电力行业属于超级排放的事情,应该讲是一个集成创新加管理的结果,从炉内到脱销、除尘、脱硫,大家炒的很多的脱硫大家用的是湿法,现在从市场来看,真正的干法在电厂没有应用的,真正在应用的只有半干法的烟气循环硫化厂,用的水量大概比湿法1/3,不是说没有水的,系统是有水的。
我想,想达到现在的超低排放的标准,我们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组合,实际上对技术路线上是没有,这些都有成功的案例。
氨法现在在大电厂没有应用,主要是要建一个大的氨的供给系统,在电厂来讲有一些问题,现在在石化和中小型锅炉用的很好。烟气循环硫化厂的钢铁、水泥包括一些非电行业,在电力行业目前做的最大的是三循环技术这么一个情况。
这几年进展最快的,就是除尘的事情。现在大家都知道电厂的主流除尘技术就是电除尘,现在我们也发展了自己非常有特色的电带俘获的除尘,现在电带除尘和带速除尘最近几年是在下滑的,主要是在长期运行中有一些问题,不是说是致命的,是系统阻力、运行费高等等的很多问题。
这几年发展最快的就是点除尘器,我们超低排放能够达到10毫克,和电除尘器这几年进步是有很大的关系。十年前就有很多专家告诉我,我们电除尘器做到50毫克是极限不能再做了,实际证明这几年的发展不是这样。
这是一个案例,后面电除尘,整个常规的系统,后面加一个电除尘器的系统,可以达到超低排放的要求,这是一个电厂的实际案例,这是属于半干法的案例,半干法主要还是适合于CFB炉,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初始浓度比较低的系统。
第二我想讲一下元素创新的事情,我给了一个厂子,江西省会昌县的一万吨的污水厂二期的东西,我不具体讲了。它采用的技术工艺就是所谓的FMBR,这个里面有很多的意思,我给大家看一些照片。一期也是一万吨,用的是氧化沟,我去看过,二期大概是这样,它的拍下来的照片这是二期,大概就是稍微大的会场的这么一个情况。
这边是出水的情况,我看的还是很震的,大家对这个工艺有不同的一些说法,但是已经运行的一年半了,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另外它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污力系统的。这是最后出水的情况,目前可以达到1级A,好像是氮有一些波动,别的都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个案例,作为企业创新来讲有些东西我们不是太关注,云南有一个公司叫新年环保,现在也是上了新三板他们主要是针对钢铁的烟尘提取资源,其实我想最核心的一个问题,这个是一个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案例,其实想法很简单,前面一块含新的烟尘,通过回转窑把这个蒸出来,然后把它收集下来冷静下来再进行集中处理。它核心的创新在回收的金属这块,这是做的比较好的,我们也去看过,它的真正的现在排口只有一个,就是会钻窑这块,大气的这块,其实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应用,它也建立了一套商业模式,技术近几年发展也是比较快的,也搞了几个点,在云南有一个湿法的处置中心,现在在江西又做了湿法的处置中心,其他的很多钢厂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把干法的回转窑这块建立在钢厂,把提取出来的东西要做回收的运到几个点去处理,商业模式也很就意思,包括合资、活动服务和环境服务管理,还有包括应用很多基金等等很多方式,也是多种模式来把这个项目除尘,现在整个运行情况和推进的情况也非常好。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网格化检测的事情,我们现在政府也在推荐网格化检测,政府的这套标准的网络检测实际上投资是很大的,一个标准的空气站基本上都得要七八十万。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二个就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一个直供的平台,核心的几个东西,里面也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就是说我们一次一表,我们检测器,如果按标准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定的话,是需要花很多钱的,我要做到网格化,在一两公里里面建一个站点,一定要把成本降下来,成本降下来选择监测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是达不到标准这个平台的要求的,而又采取了一个自适应的机器校验,实际上这块把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用上了,做的比较成功。
目前,在30多个城市已经有案例了,这是河北兴和的,做的最好的就是保定和河南新乡,现在这个项目政府比环保局还着急,市长着急,他随时想知道每一个地方实时的情况,这块主要是车的问题还是willC排放等问题,它可以切换不同的检测头来提供不同的数据。
另外,企业不光过去是卖系统、设备、检测仪器,现在其实是长期给政府做服务,我刚才讲的原电池,因为有了实时的数据就可以实时的去做了,通过仪式数据结合起来就可以做了,他们把这个活也做下来了,我想创新不光是技术还是一个模式,对我们的市场影响也很大。
技术创新的标准方法就是10-20公里设置一个点,对于小型的网格检测,1-3公里我就可以布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校准平台,过去我们实验室主要是量值传递,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科什么院那套智能管理体系。
我最后想提一下,从卖仪器、运维、数据、咨询、服务是整个的一个链条做起来的。
再回到刚才这个片子,点一下创新发展的事儿,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没有从技术的角度来归纳,如果从技术角度归纳又是一大堆,要说很长时间,我想说的一个是要适应新常态和绿色发展的要求,十八大给环保、生态环境的任务里面第一条就是绿色发展,要顺应供给改革,让环境质量改善。
我想多说几句环境改善,十九大刚刚提出了很明确的目标,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要根本好转,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所以这里面要做到根本好转,我想我们有好多好多工作要做,对企业来讲我们要做的就是市场、技术、服务。
另外,我们也要关心新技术的发展,环保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些别的东西,后面还会提到。
我比较关注的还有“一带一路”,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问题,我的感慨比较多。我们现在的产业老是说大而不强,我们的盘子很大,但是真的不强,我们要把出口的事儿撩出来看真的很差,我们真正能够装备、整体出口的量比较大的就是电池整体,工程过去还做几个,现在工程出去的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大家要关注新材料、新的生物技术,智能化技术刚才已经提到了,可能将来会产生一些全新的东西,这几年从产业技术某些方面的突破、颠覆性的发展来看,实际上和这个是有关系的,后面是屈院士在发言上讲的,我觉得讲的挺好,我们产业真正要做大做强,做到一个非常有国际影响、设备化、产品化、智能化、工程化,他谈的几个从设施到设备化,从模块化到系统化,从工业化到产品化,从自动化到智能化。
我想这几个方向,有些东西是有这个苗头,很多东西是在这么起步。比如说搞水的,如果我们还守着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那套东西,是不是真正解决水大循环的问题,这个要真的思考。
这是给了科技部做预测的,提到了将来我们国家重点要做的十个方向,还有很多方向,就要求提十个方向,所以讨论就别的删掉了。
还有技术创新最核心的问题是理念和概念的创新,要革自己的命。举个例子,我们污水厂过去是考虑污水厂的处理,没有把整个城市的水循环纳入考虑,在考虑城市的水循环的时候,可能没有把一个流域的水的上下游的关系来综合起来考虑,等等这些问题,我想都是我们今后要产业发展解决的问题,也我们市场呈现在黑臭水体开战,PPP的项目大量地落地,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好的起点。
我特别关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走出去,我们国际工程化人才培养的问题。我也列了几个方面,环境问题或者是某一个企业的环境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一个比较综合和复杂的问题,更多地是人才的培养方面来看,可能要考虑这几个方面,企业我想在人才培养也要考虑这些事情。
我为什么专门把这个拿出来,最近跟天大想做一个工程管理的培训班,最后没有人报名,最后叫的特别热闹的精英班、领先班报名的很多,但是想系统给大家讲点知识,请这些方方面面的国际工程有经验的专家来讲讲工程方面、管理方面,报的人很少,为什么要专门提这个事儿,作为我们企业家,人才的事情一定要放在首位,不是光找人来开发技术就完了。
最后的建议我已经提了,其实就是对企业创新创业来讲人是第一位的,这是核心的要素,其他的都可以看一下,人是核心要素,你们都很年轻,要把更年轻的人、更有创新思维和发展思维的人弄到必要的岗位上来推动事业的发展。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于现场速记,未经本人确认。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