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污水处理率已超过90%,但处理污水后产生污泥的处理率不高,全国范围内ldquo;重水轻泥rdquo;的现象严重,尤其是污泥产品出路问题一直限制着污泥好氧发酵行业的发展。记者近期采访发现,我国正在加速推进污泥处置产品化,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创造条件。业界认为。只有污泥处理处置ldquo;产品化rdquo;

首页> 水处理> 污泥> 评论> 正文

污泥“洗澡消毒”能变废为宝 “产品化”是根本出路

2017-10-24 13:4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李伟

我国污水处理率已超过90%,但处理污水后产生污泥的处理率不高,全国范围内“重水轻泥”的现象严重,尤其是污泥产品出路问题一直限制着污泥好氧发酵行业的发展。记者近期采访发现,我国正在加速推进污泥处置产品化,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创造条件。业界认为。只有污泥处理处置“产品化”,并最终推向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泥的出路。

污泥“洗澡消毒”能变废为宝 “产品化”是根本出路

“重水轻泥”

污泥处理成行业短板

污水处理一直是环境治理热点,近年来,全国污水处理率已超过90%。但在污水处理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泥,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但因处理技术的欠缺,污泥成为亟待解决的行业难题。全国范围内“重水轻泥”现象严重,对于处理污水后产生污泥的处理率不高,在不少地方,污泥通常被运送到市郊进行简单填埋处理。

根据我国“十二五”期间制定的规划,全国规划建设城镇污泥处理处置规模每年518万吨。但是,在五项任务“管网、污水处理厂新建、村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和再生水”中,只有污泥处理处置的任务未完成,污泥处理处置之路任重而道远。

“当前污泥处理的主要手段有填埋、焚烧、资源化处理利用。”湖北襄阳国新天汇能源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介绍,目前在一些欧洲国家,污泥处理的厌氧、干化焚烧等相关技术应用非常成熟,但是成本较高。在国内,一些地方的污泥处理仍然采用填埋的方式,缺乏正规处理途径。

据环保人士分析,污泥是我国目前城镇最主要的固体污染源之一,含大量病毒、病原体、微生物和重金属等复杂有害成分。若污泥处理不当,如随意填埋或堆放,将严重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周边环境卫生和污染空气,滋生病虫害,带来非常恶劣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不少被污泥垃圾“包围”的村庄成了“癌症村”或村民被迫搬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污泥处理的资源化利用成本过高是行业主要制约因素。据了解,仅仅是污泥输送阶段,就成为限制污泥好氧发酵大规模连续运行的关键环节。因为在整个污泥处置过程中,污泥运输是整个好氧发酵工艺中人员配置最多、劳动强度最大、自动化程度最低的环节。

推动“产品化”

污泥处理才有出路

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会长杨向平说,污泥处置只有“产品化”,并最终推向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泥的出路。他提议将我国之前污泥处置“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提升为“五化”,即再加上“产品化”。

记者在占地30亩的国新天汇能源有限公司襄阳污泥处理厂看到了一种污泥处理方式,据悉,这一处理方式在国际上的无害化处置技术中环保标准和技术水平都处于领先地位。具体做法就是,污泥和餐厨垃圾在集中收运后,经过低能耗170℃的高温热水解“洗洗澡”,进行消毒除臭。然后再进行高浓度的中温厌氧消化,这一过程就像是“炼仙丹”,需20天,在这一过程中,总固体约30%至40%的污泥会被“消化吃掉”。

至于剩下的“硬骨头”沼渣,会经余热干燥后“变身”成为有机污泥颗粒,利用余热和太阳能干化所消耗的能量仅为传统热干化方式的1/4,大大降低了干化成本。

这些有机污泥颗粒最终呈均匀黄豆大小,每天产生的60吨有机污泥颗粒得到土地再利用,用于土壤改良、园林绿化。而产生的沼气也“跑不了”,经提纯、压缩后,生成绿色环保的CNG生物质燃气,供市区出租车使用。

记者在现场嗅不到异常的气味,也看不到多余残留的渣土,污泥垃圾被处理得干干净净。工厂旁的树林里,苗木吸收着有机沼肥,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在这里,通过能源回收、资源化利用,可实现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万—8万吨,通过生物质燃气利用,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5500吨。

为了推动污泥处置产品化、破解污泥处置运输瓶颈难题,北京中科博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工程运营总监唐洪波说,我国当前已探索基于物联网和工业4.0的思路建设,集污泥智能化输送、智能化发酵、智能化除臭、智能控制平台和资源化于一体,实现了好氧发酵过程的智能控制和无人值守,可大幅度改善操作环境,降低人工成本,控制污泥设施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

据介绍,这一项目应用了全球首创的自动进出料机器人,嵌入自动定位、远程监控、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精准进出料、远程智能化控制。自动进出料机器人填补了污泥智能输送的空白,打通了污泥好氧发酵工程全自动化控制的瓶颈。

专业人士建议,污泥处理设备是污泥处理产品品质的重要保障,要采用工业化发展的模式,并注重设备的稳定化、可靠化、标准化。

污泥产业化

需多方发力创新模式

为缓解污泥产量和污泥处理能力滞后的矛盾,我国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目前,我国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和产业政策正逐步得以明晰,产业化和市场化即将启动。

专家表示,如今污泥处置越来越受到重视,污泥处置的技术、政策及运作方式在不久的未来将有所突破,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在政策推动下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为了探索污泥产品出路问题,当前业界的一些污泥处置企业正在尝试“工程总承包+托管运营”商业模式。就是要发挥专业企业的技术优势,采用专业企业的工程技术,建设完成后并由专业企业进行托管运营,以此降低运营成本,为业主经营减轻困难和风险,避免出现工程运行不正常甚至闲置的“晒太阳”工程。

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副理事长陈同斌表示,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运行效率,促进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健康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则建议,污水处理系统还需要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创造条件,最终实现“污泥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多位专家表示,污泥处理要始终把无害化和控制环境风险放在首位,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工艺,逐步推进实现全国各地污泥100%“五化”处理。

原标题:污泥“洗澡消毒”后也能变废为宝“产品化”是解决污泥行业难题的根本出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