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部分小区单元楼下的垃圾桶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三桶变为两桶,即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大小桶模式。垃圾回收干湿分离,这是北京市实行的垃圾分类新模式。目前,北京市各小区已开始实行大小桶。以石景山区为例,130余个小区均已实行垃圾分类干湿分离。(9月2日,新华网)今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

首页> 固废处理> 再生资源> 评论> 正文

“干湿分离” 迈出垃圾强制分类第一步

2017-09-03 09:36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陆仁忠

近日,北京市部分小区单元楼下的垃圾桶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三桶”变为“两桶”,即“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大小桶”模式。垃圾回收“干湿分离”,这是北京市实行的垃圾分类新模式。目前,北京市各小区已开始实行“大小桶”。以石景山区为例,130余个小区均已实行垃圾分类干湿分离。(9月2日,新华网)

今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前,在一些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毋庸置疑,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对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当前摆在垃圾强制分类面前的一些现实问题。一是每个家庭在放置垃圾桶时,不可能做到每一类别放置一个“专用”垃圾桶;二是长时间形成的生活习惯,大家都会简单把垃圾“一扔了事”,要形成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三是大家对家中垃圾如何分类并不是很清楚,比如废油漆桶究竟算有害垃圾,还是算可回收垃圾中的废金属,相信对不少群众而言都是“大难题”。

因而,如何引导群众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是当前各地方政府在推行垃圾强制分类时需要重点着力的地方。以往,各地在进行垃圾分类时,垃圾桶大多设置“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其他”三种,如今,北京市把“三桶”简化为“两桶”,看似更粗放,但事实上却更科学。只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省去了群众对垃圾进行分拣、分类投放的繁琐过程,加之大多数群众会在厨房放置垃圾桶,也不用刻意去分“干垃圾”“湿垃圾”,更贴近和方便群众生活,简单易操作,相较于以往的“三桶”,群众更乐于接受,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可以更快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良好习惯,这无疑是为今后实施垃圾强制分类打下良好的基础,迈出坚实一步。

当然,垃圾“干湿分离”终究只是过渡,垃圾按照“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三种类别强制分类的要求不能“走样”,到2020年底前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的目标不能“缩水”。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垃圾“干湿分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推行垃圾再细分、再归类,把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小区的垃圾分类秩序规范起来,逐步营造“垃圾分类、人人参与,改善环境、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原标题:“干湿分离”迈出垃圾强制分类第一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