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特色ldquo;海绵rdquo;:一、ldquo;海绵城市+旧城改造rdquo;显成效。1.人居环境明显提升。2.城区积水有效解决。二、城市新区规划管控有亮点。1.优化缺水城市景观水系空间格局。2.完善城市排涝除险系统工程体系。3.海绵道路解决城市停车难题。三、海绵产业化:本地材料变废为宝。四、技术创新:解决

首页> 水处理> 综合> 评论> 正文

北方寒冷缺水地区的海绵城市如何建?请看白城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咨询服务项目负责人的独家报告

2017-09-01 10:43 来源: 中国建设报 作者: 王文亮

白城特色“海绵”:一、“海绵城市+旧城改造”显成效。1.人居环境明显提升。2.城区积水有效解决。二、城市新区规划管控有亮点。1.优化缺水城市景观水系空间格局。2.完善城市排涝除险系统工程体系。3.海绵道路解决城市停车难题。三、 海绵产业化:本地材料变废为宝。四、技术创新:解决北方融雪剂与冻融难题。


地表径流行泄通道实景图

成效显著 亮点突出

白城海绵城市建设持续加码

王文亮

(北京建筑大学海绵城市研究院院长助理、白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技术咨询项目负责人)


来源:《中国建设报˙中国海绵城市》2017年8月17日第6、7版

白城市是典型东北城市,是东北小城市的缩影, 承担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能为吉林省、东北地区乃至国家建设海绵城市打造可复制的典型模板, 试点意义独特。承担试点任务以来,全市上下同心协力,科学安排,攻坚克难,积极推进各类工程建设。

一、试点进展

(一)规划编制及落实情况: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统筹引领该市海绵城市建设;修编水系、绿地系统、道路交通专项规划,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空间格局;编制白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衔接相关专项规划,细化落实地块雨水总量控制指标、调蓄与排放空间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控制指标,并细化城市竖向控制。通过完善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系统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工程体系。

(二)样板工程推进情况: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初步确定的样板为:一是位于白城市生态新区的横五路海绵型道路(技术创新试点项目);二是位于白城市生态新区的纵十三路大排水通道(内涝防治达标试点项目);三是位于白城市老城区的聚宾苑街头绿地延时调节塘(积水点改造重点项目)。

1.技术创新试点项目——横五路海绵型道路:该道路主要利用抗冻融透水人行道和融雪剂自动渗滤弃流生物滞留带技术,并利用某半幅路段作为超标雨水径流行泄通道与纵十三路路侧生态沟渠大排水通道相衔接,解决道路中小降雨径流滞蓄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问题,重点示范融雪剂弃流生物滞留带与抗冻融人行道透水铺装。目前,该工程已完工,并经历了两年的考验,运行效果良好。

延伸阅读:

利用绿色街道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美国绿色街道建设的经验启示

李俊奇:基于问题导向的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策略

目前,生态新区共有横一路、横五路、横八路、横十路、纵十七路、家园路6 条道路约4.8 公里长路段用了该技术进行试点。

2.积水点改造重点项目——聚宾苑街头绿地延时调节塘:该项目的主要功能是对上游小区超标雨水的调蓄和解决辽北路积水点(1号积水点)问题,汇水面积13.2公顷,延时调节塘可实现设计降雨量20.5mm降雨的延时排放(排空时间24小时),有效削减SS,实现立交桥排水标准由1年一遇提高到5年一遇。目前,已完成园路及广场的土方开挖外运、砂砾回填压实、路床整形碾压和水稳基础以及弧形廊架2处、6角亭1座,完成工程量的30%。其中,红旗街立交桥下延时调节塘也采用了该技术,经过了6月20日4小时降雨量42mm 暴雨(接近3年一遇)的检验,效果显著。


横五路融雪剂自动渗滤弃流与抗冻融透水铺装示范工程实景图

3.内涝防治达标试点项目——纵十三路大排水通道:作为生态新区超标雨水径流行泄通道的城市道路,其断面及竖向设计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并与上游调蓄水体、下游河道区域整体内涝防治系统相衔接。结合现状地形地貌、道路坡度以及周围的道路绿化空间,在雨量大时协同原有道路雨水管网提高排水能力。目前,纵十三路大排水通道已完工。

(三) 试点进展情况:

1.总体进展情况: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三年计划实施22平方公里,计划投资43.5亿元。目前,累计完工项目89项,综合整治区域面积4.4平方公里,汇水面积覆盖率20%;开工项目77个,汇水面积17.5平方公里,面积覆盖率79.5% 。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占工程建设总投资的46% 。连片示范效应初步显现,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2.内涝整治进展:通过“源头减排+管网提标+末端调蓄”,已解决道路积水点11 处,综合通过红旗街立交桥“延时调节塘”建设,解决立交桥积水点1 处。聚宾苑绿地多功能调蓄塘、科普公园调蓄水体正在建设过程中,将有效解决金辉街立交桥、光明街积水点。共整治老城区积水点12处,占整治任务的86%。


红旗街立交桥

3.PPP模式推进情况: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老城区积水点综合整治与水环境综合保障PPP 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占地7.5平方公里,为独立的汇水分区。引入全国顶尖PPP商务咨询团队,从PPP项目确定、招投标、合同签订等全过程进行技术服务。将合理利润率控制在5.9% 以内,使项目收益合理具有盈利空间。目前已成立项目公司, 已于4 月10 日全面进场施工。

延伸阅读:

利用绿色街道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美国绿色街道建设的经验启示

李俊奇:基于问题导向的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策略

4. 标准规范制订、制度制定及实施:一是建立“全过程”的保障制度。出台了“白城市区域雨水径流排放管理制度”、“白城市海绵城市规划管理规定”、“蓝、绿线管理办法”等,形成了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维全过程管理制度。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奖励办法”,使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全覆盖,让社会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二是形成“本地化”的技术标准支撑。制定《质量验收与评价技术导则》、《运行维护评价技术导则》、《规划设计导则》、《绿色基础设施标准图集》,突出渗透技术的应用, 适应白城土壤地质特点;构建延时调节、多功能调蓄、地表径流行泄通道等排涝除险关键工程体系,支撑老城区积水点、生态新区内涝风险综合整治;创新融雪剂渗滤弃流技术、透水铺装抗冻融技术,使海绵城市适应北方高寒地区气候特点;重视设计、施工、竣工质量、效果全过程评价标准建立,让海绵城市成果更长效、更持续,同时支撑PPP项目移交与绩效评价。三是形成“一条链式”的制度落实机制。通过上述制度技术标准建设,在规划编制、土地出让、规划选址、项目立项、规划两证、设计审查、施工质量、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绩效考核每个环节, 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具体要求、前置要件与办事流程, 落实责任主体, 形成部门联动,提高办事效率。

5.监督考核及重要会议推进:为保障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有序的推进,白城市建立健全了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各个环节行为和工作人员的监督考核,切实提高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程。市委、市政府将此项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中,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考核细则, 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取得实效。市督查指挥中心对各责任单位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定期印发督查通报。市纪委、组织部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部门及工作人员严肃问责,对表现好的工作人员及时任用和重用,形成激人奋进的用人导向和工作导向。重要会议:1月18日,省厅评审《白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白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白城市水系专项规划》;1月23日,召开白城市海绵城市PPP资格预审会议;2 月9 日,白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全市海绵城市(老城区综合提升改造)暨拆违工作推进会。3月17 日,吉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对白城市海绵城市现场做技术指导。4 月5 日,省厅厅长组织召开白城市海绵城市进度调度会议。6 月2 日,市海绵城市建设(老城区综合提升改造) 指挥部对该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管理、设计、监理、施工技术人员进行规划建设管理专项培训。

二、成效、亮点

(一)“海绵城市+旧城改造”显成效


城基花园小区

1. 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老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最忌讳的就是大拆大建,一定要结合城市更新、城市修补,做民生工程。

白城市老城区的海绵化改造,一是结合具有雨水滞渗功能的绿地改造,提升小区整体景观品质;二是对小区裸土路面、破损路面进行翻新,并增设生态停车场,解决小区停车和出行难题;三是拆墙透绿,打通城市微循环,市民出行更便利;四是增设垃圾收集设施,粉刷建筑墙面,解决老大难的污水外溢等问题。海绵城市建设,让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群众由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时的抱怨,到慢慢接受并给予高度认可。

为使得“海绵城市+旧城改造”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市政府在原定22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面积的基础上,又将老城区新增16平方公里作为海绵城市建设扩容区,同步实施改造,到2020年,改造面积将占中心城区建成区总面积的69%。

延伸阅读:

利用绿色街道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美国绿色街道建设的经验启示

李俊奇:基于问题导向的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策略

2.城区积水有效解决

白城市市政道路坑洼不平,部分路段积水严重,是老百姓一直诟病的问题。解决城市积水顽疾,一定要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理念。


老城区海绵连片街区(绿色为建成项目)

关于白城市道路积水的原因,一是由于裸土路面较多,水土流失导致地下雨水管网淤积严重;二是小区基本无雨水管线,部分小区逢雨必涝,小区雨水大量汇入市政道路,加大了路面排水的压力;三是白城市地形平坦,排水条件先天不足;四是多年来对地下管网疏于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市政府下大力气对部分城市主干道进行了翻修, 同时对相应市政管网进行了提标改造,并彻底转变重地上、轻地下的错误观念,通过海绵城市PPP项目的实施,将老城区7.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雨水管网交由社会资本进行运营管理,政府按效付费。

同时, 利用白城市高渗透性的地质特点,下决心对116个老旧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海绵小区的覆盖度居30个试点城市前列,这将大大缓解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并大大提升雨水资源回补地下水量。针对个别立交桥积水点,还建设了多功能调蓄塘进行针对性的整治。此外,针对部分污水混接问题,该市考量源头治理的难度、成本和效果,制定了针对混接污水末端截流、调蓄的分期整治方案。


老旧小区生态停车场改造实景图

经过两年的建设,老城区未出现明显积水问题,人民群众反映良好。该市海绵城市建设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惟一综合性大报《中国建设报》专题刊发,中央电视台、吉林省电视台等十几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先后接待省内外多家来白城学习调研的城市考察组。

延伸阅读:

利用绿色街道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美国绿色街道建设的经验启示

李俊奇:基于问题导向的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策略

(二) 城市新区规划管控有亮点

1.优化缺水城市景观水系空间格局

白城市老城区内没有一条水系,也没有像样的公园和水面,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日常的休闲娱乐需求,弥补老城区绿地与水系空间不足的重任,就落在了生态新区的规划建设上。

但是,对于年均降雨量400毫米、蒸发量1400毫米的北方缺水城市而言,适不适合建设湖面,水源从哪里来,如何保障水体不黑臭等等问题,是摆在规划建设者面前的难题,出路只能是非常规水源的充分利用,一是污水再生回用,二就是雨水。对于雨水集中调蓄利用,作为生态用水水源,白城市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经过逐月水量平衡分析得出,已经投入使用的鹤鸣湖(水面面积45公顷)的最佳汇水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为此,新区结合市政道路的海绵化改造,建设了围绕鹤鸣湖及现状河道的生态溪流、湿地公园等连通工程,扩大了湖体汇水面积,最大程度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新区水系连通同时提高了水体的整体流动性,多处人工湿地的建设也提升了水体的循环净化能力,有效防止了水体水质恶化。鹤鸣湖运行3年多的时间,受到市民的青睐,每逢夏季,公园游玩健身的人络绎不绝,同时,鹤鸣湖也为调节局部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水量平衡分析科学确定城市景观水系规模的方法,也应用到了科普公园、劳动公园,为北方地区合理利用雨水等非常规水源营造城市水面提供了示范。

除利用末端调蓄水体对雨水进行集中调蓄利用外,白城市在科文中心、便民中心、学校、新城嘉园等部分公建、居住小区内进行雨水的分散式集蓄利用,保障了绿化用水。

2.完善城市排涝除险系统工程体系

排水防涝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大量鲜活的案例和事实证明,内涝不分城市,都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年均雨量仅为400毫米的白城也不例外。然而,对内涝防治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也是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一直缺失的排涝除险工程体系如何构建,30个试点城市应该给出答案,显然,白城市走在了前面。

由于白城市地形平坦,生态新区的排水规划,为满足规范要求的排水管网坡度,新区所有雨水管网均为淹没出流,导致管网排水不畅。海绵城市建设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在管网排水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构建“蓄-排”结合的排涝除险工程体系,白城市做起了“地表”生态排水的文章。

《白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通过合理划定内涝防治汇水分区, 充分利用既有道路竖向,衔接河道洪水位,规划出了山地公园多功能调蓄水体,纵八路、横五路、纵十三路道路径流行泄通道等排涝除险工程,并综合通过周边地块、道路竖向及地表径流行泄通道的规划管控,构建了“蓄排结合、衔接顺畅”的城市排涝除险工程体系,将成为全国排涝除险工程样板。

3.海绵道路解决城市停车难题


新区中学雨水集蓄利用池与土壤渗滤

城市道路乱停车、停车难是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新区规划如何预留道路停车空间,需要改变传统的道路设计方式,探索新型的道路断面形式。

新区海绵型道路建设,采用了具有雨水渗滤净化功能的生物滞留带与停车位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道路宽度,选择平行停车、斜向停车、垂直停车等方式,将生态新区十余条道路建设为新型的海绵道路,有效控制了路径流污染,规范了道路停车空间与停车方式。

(三) 海绵产业化:本地材料变废为宝

由于海绵城市多为公益项目,无收益,因此,白城市海绵城市PPP 项目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社会资本方建设与运维费,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积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带动地方产业。

白城市两米以下即为砂砾层,地质条件非常利于雨水入渗,也为白城提供大量的海绵优质材料——砂砾,是生态设施优良的覆盖层防冲刷材料,其应用可有效解决生态设施边坡宜冲刷等问题。

延伸阅读:

利用绿色街道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美国绿色街道建设的经验启示

李俊奇:基于问题导向的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策略

此外,海绵城市建设大量选择了本土化的植物,培育了大量本底苗圃基地,作为雨水渗滤设施重要的净化材料,往日无人问津的炉渣变废为宝,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优质材料。

(四)技术创新:解决北方融雪剂与冻融难题

北方城市冬季降雪量大,冬季多使用融雪剂进行除雪,近些年,多采用机械除雪,但极端天气情况下,依然会使用融雪剂。众所周知,融雪剂会对道路绿化植物造成侵害,尤其是海绵型道路,含融雪剂的融雪径流会顺利排入道路下沉式绿化带内,更容易对植物产生影响,因此,北方城市海绵型道路建设应能有效解决冬季融雪剂、雨季径流雨水协同控制,还要低维护。

除了融雪剂,北方城市采用透水铺装还会遇到另一问题,就是冬季融雪水进入透水铺装结构层,极易产生冻胀而破坏路面铺装。

为解决融雪剂和冻融技术难题,白城市联合科研单位,创新研发了“抗冻融透水铺装与融雪剂自动渗滤弃流生物滞留带”集成技术,实现了道路融雪径流和初期雨水的优先渗滤净化与排放,并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抗碱性强的植物,解决了融雪剂侵害雨水生态设施植物的问题;采用“面层透水砖/缝隙透水+变形缝、基层导排水”做法,解决了高纬度、高寒地区透水铺装冻胀破损问题。相关工程两年冬季运行结果良好。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白城市地处北方高寒地区,工期受季节影响大,每年施工期仅为6个月左右,并且降雨集中在7~8月,与其他试点城市相比在施工工期安排上存在着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的问题。二是由于海绵城市建设属于新生事物,地方缺少相关的技术人员,长期PPP绩效考核管理能力不足。


纵八路海绵型道路建设与道路停车位建设相结合

四、完善提升

(一)强化补短板工作。人才大量流失,城市管理水平不足,对城市地下管网基础设施、水环境综合治理重视不足,是东北小城市的短板,该市将积极发挥专家咨询团队作用,加强地方团队的培养,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综合整治系统性方案,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使项目建设更加系统、更加科学、更加完整。

(二)强化项目推进。PPP项目均开工建设,每个工程项目都将倒排工期,把工程进度量化到每一项、细化到每个环节,工期具体到月、旬、周,确保年底完成示范区内所有建设目标任务。

(三)强化宣传和经验总结。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已初具成效, 积累了适合北方中小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经验,急需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接受度,为同类城市提供借鉴。该市已经在地方电视台、微信平台进行了多次宣传,下一步将在国家级行业媒体对该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和经验进行系统宣传。

(四)强化监测数据积累,构建信息管理平台。监测设备已基本就位,包括雨量计、流量计、液位计等,监测范围包括下垫面径流污染特征、源头设施、小区、管网、PPP绩效考核断面等,监测内容涵盖水量、水质,将全面支撑该市海绵城市和PPP绩效考核,全面总结出可复制和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白城模式”。

延伸阅读:

利用绿色街道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美国绿色街道建设的经验启示

李俊奇:基于问题导向的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策略

原标题:北方寒冷缺水地区的海绵城市如何建?请看白城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咨询服务项目负责人的独家报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