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思维模式下治水工程以碎片化的工程项目为主,在系统思维下,城市水综合管理被赋予新鲜血液,按海绵城市理念将“山水林田湖”作为生命共同体和完整系统,实现保障水安全、治理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系统思路应以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污染总量控制为依据,以实施排污许可手段,并行风险控制。
“今年,我们将共同迎来一场水环境领域的验收考试,在‘水十条’落地实施的关键节点,在政策驱动和需求升级的双重加持下,单体项目治理时代退出历史舞台,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势所趋,万亿级市场空间即将释放。”在近日召开的“2017(第九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张丽珍如是说。
事实上,传统环保产业地位是比较尴尬的。此前国家发布的“水十条”规划提出城镇污水治理、污泥处置、再生水利用、农村污水处理等九个内容,都是传统产业内容,支撑空间小,环保行业想成为支柱产业仍然是个未知数。
不过,在国家环保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凯军看来,环保产业仍然有很多机会成为支柱,目前机遇和拐点已现,水环境综合整治将承载发展使命。
缺少顶层设计
在我国,与水污染治理相关的行动计划非常多,但水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作了详细的城市水环境治理顶层设计。1972年,美国将《水污染防治法》改为《净水法案》,并提到1983年以前实现可渔、可游、可猎的国家水质目标,在后来修订的法案中,又明确地下水水质目标就是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即美国地下的每一滴水,都可以随时取来饮用。
“美国水体可以饮用,也可以游泳以及垂钓,这是公众的权利。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美国的整个水环境治理是有明确顶层设计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说,“我国虽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多项行动计划,也大大推进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的综合进程,但依然缺少顶层设计。”
王洪臣指出,城市水系统包括城市供水系统、城市污水系统、城市雨水系统和城市水环境,供水系统相对独立,所以城市水系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的交织,高度干扰并影响着城市水环境。
“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水环境,从质量角度看,有不黑不臭、可渔可游、人水和谐,以及地表水质V类、IV类、Ⅲ类划分等标准。从体量角度看,到底多大合适?也没有明确的准则。”王洪臣说。
缺乏系统工程
“现在中国不缺钱、地、人,但是为什么水环境问题解决不了?目前水环境综合治理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文堂抛出的问题让人深思。
延伸阅读:
水环境治理前途一片光明 环保投资机会将持续!
答案就是缺乏系统工程。“比如很多买来的鲜花拿回家养几天就死了,原因就是没有根!系统就像花的根,如果不在前期把系统问题解决掉,这个花是迟早枯萎的。”潘文堂说。
目前,大部分地区水环境整治都是采取行政区域逐级下分,以单条河道为单位进行单独治理,缺少对区域水系上下游等综合因素进行统筹规划。然而,健康的水环境是一个连通的有机整体,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如果单纯以河道为单位进行治理,只是扬汤止沸。
从整个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基于空间和时间的要求,找出问题,由于每个城市的问题不同,不能用同一种方法治病。对于系统解决方案,潘文堂指出,目前国内很多项目基本上都是边施工边设计,更多的是工程化,而不是按照一个既定的策略分期实施。
“工程化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重要,但是只有发动机是不行的,我们需要的是整辆车,也就是系统解决方案。”潘文堂说。
张丽珍也表示,当城市污水处理逐步进入整合精细管理阶段,当PPP项目绩效考核约束趋严,系统化思维下的技术支撑日趋重要。
拐点显现
尽管缺乏系统思维和顶层设计,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空间体量仍在急剧放大。“十二五”期间,我国污水处理规划投资4300亿元,全国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802座。2016年度,全国环保企业水环境PPP项目投资总额约达2667亿元。
“毫无疑问,我国水污染控制正处于重大战略转折期,是污染控制的拐点。”王凯军认为,这种拐点主要体现在水污染控制主战场逐渐由点源控制向流域综合整治方面转变。最为重要的是由被动污染防治,转变为主动生态恢复和建设。这种拐点为我国的水处理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上海市政总院研究院院长邹伟国表示,传统思维模式下治水工程以碎片化的工程项目为主,在系统思维下,城市水综合管理被赋予新鲜血液,按海绵城市理念将“山水林田湖”作为生命共同体和完整系统,实现保障水安全、治理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改善水生态。
邹伟国表示,水环境治理系统思路应以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污染总量控制为依据,以实施排污许可手段,并行风险控制。
另外,系统思维下的环境治理技术也在发生转变。邹伟国表示,治理范围从局部水环境治理到城市流域综合治理方向转变;治理重点从点源治理到城市面源污染治理转变;治理思路注重因地制宜、因河施策,技术措施方面向标本兼治思路转变;治理技术措施到强化源头控制、过程、末端相结合的系统治理思路转变,采用绿色与灰色相结合、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最后,邹伟国总结,在系统思维指引下,城市水管理以流域为对象,以问题及目标为导向,可突破以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界限,通过多专业融合、多技术手段应用、多部门协同,统筹解决水资源问题。
延伸阅读:
水环境治理前途一片光明 环保投资机会将持续!
原标题:水环境步入综合治理时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