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时长45分钟,每周一期,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从1996年5月17日节目开播开始,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新闻调查》注重研究真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点点滴滴的作用。
《垃圾!垃圾》
直入正题,开头,视频说了三句话:
1.垃圾分类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2.都是体制内的事,走与形式,不了了之。年轻面孔如何打破僵局?
3.20年仍然停滞不前,是否仍然值得期待,现在不是老百姓不愿意做,而是他知道做了也没用。
接下来,画面转到了成都,几个年轻人拿着白色的袋子去一户居民家庭收垃圾,我感兴趣的事白色袋子上面的logo,“奥北环保”是一个什么公司呢?
通过查询,基本确定了,是成都的一家做垃圾回收,垃圾分类的公司,经营模式为“注册成为会员➡分类投放垃圾➡定点收运垃圾➡回归会员”,公司创意很多,比如所有垃圾袋有会员的二维码标签,有大数据系统,网络互动平台,自己的物流体系,展示厅,各种宣传活动等。
继续介绍,看看这个企业的创始人,汪剑超
2005年,中科院软件所毕业进入微软
2011年,“捡破烂”生涯开启,加入绿色地球公司
2017年,创办奥北环保。
然后,然后呢......吊胃口啊,亲!!!!
正想进一步去了解的时候,没了,这开头一则“似无似有”的“广告”啥意思啊,弄得观众莫名其妙!!
画面突转,开始介绍《新闻调查》栏目从1997年开始关注垃圾分类,第一期节目叫《垃圾分类难在何处》,新人物登场,李皓,环保志愿者,从是垃圾分类20多年,提出了,“环卫局愿意,群众愿意,问题在中间环节”的观点,有四个问题困扰了我们20年
1.源头分类实施困难;
2.没有完整的分类运输体系;
3.再生资源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垃圾;
4.大量可再生资源进入垃圾填埋场。
1993年,《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颁布,各式各样的分类垃圾收集箱开始出现在街头巷尾。
又说一半,没下文了!
下一个关注点,2009年,第二个节目《垃圾焚烧之惑》,2010年《垃圾困局》,采访如今的成都垃圾焚烧厂工程师,得到“由于垃圾分类实施不理想,垃圾焚烧某些时候难度很大,需要天然气助燃,环保不太稳定”。紧接着采访了一个成都垃圾填埋场的负责人,他道出了国内垃圾填埋场的最大问题所在,“超负荷运转!!!”
2011年,成都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使用第三方购买服务的形式实施垃圾分类,3年2400万,锦江区覆盖8万户居民,三年以后不给予补贴,第三方为绿色地球公司,简单了解绿色地球。
2008年
第一家用二维码信息识别技术从事垃圾分类的企业。
2010年
“锦江区项目启动”
2014年
经过4年的努力推广和深入运营,绿色地球的用户数量突破10万户居民。
2015年
绿色地球的第一款垃圾分类游戏——分类大师
2016年
积分可以提现,垃圾等于现金,绿色展厅,绿色地球漫画。
2017年
用户突破20万
从网络的渠道得知这家发展9年的公司,现在业绩蒸蒸日上,欣慰至极,因为大家知道,在中国,一个企业的平均寿命是两年,而这家做可回收的环保企业成长了9年,还在不断进步,值得称赞。
由于视频总长40多分钟,看到一半,要上班,今天就到这。
总体感觉,是在给企业做广告吗,但是是环保广告,我也认了!!哈哈。
还有一个感觉,这家公司代替了小区外的垃圾回收,把这个过程做了升级改造,用2400万,实施了一部分资源回收,垃圾减量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技术科学化提高垃圾资源回收的效率,也使这项工作高端化,同时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可或缺!!
值得称赞,可以借鉴!!!
至少是在做实事!!!
今天先到这,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原标题:垃圾分类 | 央视新闻《垃圾!垃圾!》看后感(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