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个“一带一路”主要中央企业高调宣布介入土壤修复。今天就来谈谈中国中车,下次有机会再说中国交建。
中国中车,俗称“中国神车”,系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重组合并而来。在2015年股灾前,受重组利好影响,两车的股价飙升,成了彼时那波牛市的超级指标股。而重组后的中国中车高位复牌在第一天涨停后连续下跌,成为压垮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近年来,由于和谐号动车组和轨道交通在全国各地投运得如火如荼,中国中车的名字很难不家喻户晓。
2017年企业榜单上,中国中车分列世界和中国500强第318位和第26位,年营收和利润分别为2230亿元和113亿元,在环保领域,基于长期运营旅客列车厕所的经验,中国中车形成了分散式污水收集和处理的核心技术,成为了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的领头羊。
显然,进入土壤修复前,中国中车已经完成了市场机会分析,综合评估了市场的吸引力和行业竞争实力,对于自身有形无形资产和能力有了清晰的理解,包括技术、关系、地域、声誉和人员等等。
中国中车和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通号、中国铁物一样,均源自原铁道部,经过了半军事化管理,组织构架完善。现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厅局级大型生产企业集团,企业本身和大铁路都是土壤地下水修复潜在大市场。
中国中车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从近期收贷中多家明星企业深陷危机中看出,要做大做强,资金保障是企业最大的能力和资源。同时,作为央企,其同各地政府也有着良好的“亲”、“清”政商关系。
作为市场竞争关键资源的人才则是中国中车相对的短板。由于国企的激励机制相对较弱,加之土壤地下水修复领域人才仍然高度紧缺,中国中车在中层及以上职位可能很难招募到有经验的高端人才,从目前状态来看,未来脱颖而出的龙头修复企业的高层必定是现已有丰富经验的修复业内人士,业外人士转过来逆袭的概率很小。另外,中国中车在分散式污水处理的核心技术不太能够延伸到土壤地下水修复领域。污水处理传统上属于建设口,土壤地下水更多属于环保。
当前,大型央企尚未在土壤地下水修复市场上显示与其实力相匹配的优势。2017年以来,分享国内土壤地下水修复新增项目的,除几家传统修复企业外,多为一些规模不算很大的本地企业,大型央企承接的项目很少。
未来,从土壤地下水修复领域的特点以及近期相关立法思路趋势分析,超大型企业所擅长的PPP有很大概率不完全适用于土壤地下水修复。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争夺土壤地下水修复市场的筹码,还难以定论。
如果中国中车依靠自身发展,虽然保留对新业务职能的最大限度控制权,但是发展速度不会太快,在相对成熟市场不易建立规模,发展新业务所必需的创业精神又常常与其固有文化难以协调。
就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分析,目前尚看不出中国中车在新领域技术更新和创新产品服务的强大潜力,依托中车集团内部污染场地修复或者PPP项目中的修复内容,可以短期内获得一定量修复业务,但要想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激烈、技术和业绩因素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获得污染场地修复持续的拿单能力和顺畅的履约能力,类似中车这样的大企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不过配合二级市场的题材从而获得更高估值倒是上市公司进入修复市场的红利,也可能是初衷。
前一段时间,环保一哥文一波担心,大央企进入环保领域,专业企业的日子更难过了。现在来看,格局重塑已经悄然展开,短期看大央企的进入并不必然导致大部分修复公司日子难过,市场呼啸向前之下,短期也不会出现群体性不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眼下修复企业们可以坐井观天或者温水煮蛙。当下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同时围绕政策和需求加快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子,这或许才是王道。总之一个字:变,而且要快。
作者系中国环境修复研究院院长
原标题:中国中车进入土壤修复领域的前景分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