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世界的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
目前,我国人均农业耕地不足1.3亩,相当于美国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我国耕地数量减少趋势难以逆转。
土地在减少,而粮食却靠化肥和农药在增产。过去60年间,我国化肥施用急剧增长,有机肥施用几乎降至零。缺少有机肥导致化肥增、产量退、地力衰、污染重。同时,我国每年农药用量约为180万吨,受农药污染耕地有1300万~16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10%以上。化学农药过量使用,但有效利用率不足30%,造成土壤有机污染严重,且导致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残留。
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世界的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重施化肥、轻施甚至不施有机肥,使有机质积累缓慢而消耗多。我国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8%,而西方发达国家则为3.5%。土壤质量整体没有显著提高,有的甚至在退化。目前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仅为50%~60%,比40年前低10个百分点左右,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
由于我国土壤肥力低,农民为确保高产而过量施肥,造成氮肥供应与作物需求严重不同步。长期如此,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重金属含量超标。大量和过量的氮肥和重金属流失于环境中,污染土壤、水体、空气,威胁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
虽然目前我国污染土壤比例并不比欧美国家高,但全国范围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在过去20~30年间呈明显上升趋势。调查表明,与“七五”时期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点位坐标相比,表层土壤中无机污染物含量增加比较显著,其中镉的含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增幅超过50%,在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增加10%~40%。
由于追求产量,连作和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严重、土壤生物活性下降、土壤养分转化很慢,很多露地土壤已经成为或正在变成“僵土、死土”。为缓解土传病害状况,很多农民只好每隔2~3年施用一次土壤消毒剂,不仅加大了成本,而且严重污染土壤,影响农产品安全。
土壤状况决定农业产业及人类食物链的安全问题。我们已经度过了商品短缺的时代,现在处在生态短缺的时代。土壤是生产食品重要的基础条件,它的安全性、可靠性需要高度关注。
为此,建议从政策、技术、经济路径保护土壤环境。尽快启动耕地质量保护立法,开展耕地质量和农田环境质量普查,建立耕地质量和土壤污染监测网络体系,根据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需求制定国家土壤保护区划,颁布食用农产品和土壤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强化耕地质量提升与土壤污染防控的科技支撑,加大有机肥的资源化利用,改良中低产田和提高土壤基础地力,强化修复病原土壤技术途径与配套措施。
延伸阅读:
土壤修复:还中国农业一片净土
原标题:过劳土壤亟待减肥提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