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近日报道,河北衡水、河南荥阳、山东淄博等地方政府负责人因大气治理不力被环保部约谈。启动此轮约谈的原因,是这些地方在环保部正在进行的京津冀“2+26”个城市大气治理强化专项督查中,被发现对存在的污染问题整改不力。
环保部约谈地方政府负责人,曾被社会各界十分看好。环保部约谈治污不力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一方面体现了来自国家层面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环保约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让治污不力的地方和被约谈对象,接受社会公众的关注、议论和监督,都带给地方政府特别是被约谈对象实实在在的压力,推动地方政府知耻而后勇,化压力为动力,采取有效措施破解治污不力的难题和阻力。
但约谈不同于问责,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和丢官受罚的威慑力。约谈的常态化,也会带来“副作用”——被约谈的城市多了,新闻关注度就低了,被约谈的地方政府负责人也会“习以为常”了。也就是说,约谈发生效力的机制弱化了。如果约谈制度没有问责机制提供“后援”,难免会从“利剑”变为“纸刀”。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被约谈的地方政府,都有明显的“违规”。环保部主导的大气治理强化专项督查,本就是力度很大,要求很严,依然还有企业在顶风作案,有政府部门弄虚作假。在督查中,衡水市有42家问题企业被环保部直接督办,但几个月过去,仍然有34家企业未完成整改。在淄博,6月19日至24日,环保部巡查发现,前期督办的175个问题,未解决的还有32个。荥阳市因整改慢被约谈。在环保部要求当地整改的名单中,整改的企业仅有一半。
地方治污不力,原因很复杂。空气污染治理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取得成效的,需要久久为功。对于欠债多的地方政府,阻力大,困难多,都很正常。铁腕治污,政府和企业都要投入很大的物力、财力和精力。对于经济不够发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的一些地方政府来说,铁腕治污还有可能会使经济出现下滑,政绩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环保约谈仍然只是“软督促”,就不容易突破地方政府在治污行动中“慢作为”“不作为”的惰性。
环保部虽然是隶属国务院的中央部门,但并不具有问责地方政府的职能。因此,要让环保约谈与问责联动起来,就需要做好顶层的制度设计。比如,在约谈时,就要把被约谈地方政府的上级监察部门吸纳进来,使环保约谈成为监察部门跟踪监督的起点。约谈后,环保部在对地方政府整改行为跟踪监督的同时,监察部门也应同时对地方政府整改成效进行跟踪评查,如果再出现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甚至弄虚作假的情形,就应该果断问责,让不作为、慢作为者下课换岗,让弄虚作假者承担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环保部约谈7地政府主要负责人 污水治理成重点关注方向
原标题:约谈不见效,问责就必须跟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