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垃圾,每个人肯定都不陌生。尽管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等地就被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17年过后,垃圾分类的效果仍不尽人意。今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从6月起,包括咸阳在内的国内46个城市将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西安虽暂未在首批行列,但

首页> 固废处理> 垃圾处理> 评论> 正文

垃圾分类“窘况”不断为何难落实? 处理方式滞后和分类观念淡薄成难题

2017-06-11 09:22 来源: 三秦都市报 作者: 谢斌

说起垃圾,每个人肯定都不陌生。尽管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等地就被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17年过后,垃圾分类的效果仍不尽人意。今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从6月起,包括咸阳在内的国内46个城市将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西安虽暂未在首批行列,但也会实施。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制造的垃圾数量也“水涨船高”。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我们的日常生中,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会产生约1公斤的垃圾。 与数量激增不相适应的是处理方式的滞后和分类观念的淡薄。一边是从业者垃圾清运工作的简单粗放,一边是居民倾倒垃圾的漫不经心,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多数停留在书面、口头中。那么在西安市,每天产生的数千吨垃圾,现在都是被怎么处理的?“垃圾分类”离我们又有多远呢?你家的小区有分类的垃圾桶吗?你会对垃圾分类处理后再扔进去吗?垃圾分类的好处,你感受得到吗?

调查: 虽有分类垃圾箱但“形同虚设”

在西安街头或是大家居住的小区,有这样两类垃圾垃圾箱最为常见,一种是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箱;而另一种则是普通垃圾箱。但记者观察发现,即使是分类回收的垃圾箱,投放在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个箱子内的垃圾,并没有什么明显不同。很多人坦言,扔垃圾时并不在意垃圾分类的事。

李先生家住高新区丈八四路罗马景福城小区,他告诉记者,因为去年年底小区二期有几栋楼交付给新业主,有不少业主正在装修。然而,小区里的垃圾箱并没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分类设置,经常会见到生活垃圾和装修产生的垃圾都投放在垃圾箱内。

位于啤酒路上的光明小区,属于老小区,每栋楼前都放有一个黑色的垃圾箱,同样并无标注“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字样。8号楼的一位业主告诉记者,他2006年入住该小区,生活垃圾都是扔在楼前垃圾箱里的,每天都有专人来清理。平时扔垃圾的时候也没考虑过那么多,只是在家中积攒下一些废电池之后才意识到没有分类垃圾箱是多么不方便。“都知道随便扔废旧电池不好,污染环境。之前我把电池暂时攒在抽屉里,可越存越多,有的都锈蚀流汤儿了,只好扔楼下垃圾箱里。”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多个小区,这些小区里无一例外,都没有放置分类垃圾箱,而这些小区大多数为老旧小区。如果说是因为垃圾箱设置上没有区分开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导致垃圾分类难实现,那么可区分的垃圾箱效果就真的好吗?

首先,记者在位于南大街街面上的垃圾箱看到,在可分类两种不同垃圾箱内,存放的垃圾没有什么明显区别。在记者观察期间,看到一位女士将一个饮料瓶丢在不可回收的垃圾箱内。在此路段的工作的一位保洁员告诉记者,现在的人生活节奏比较紧张,着急或者有什么事的话,直接一丢就走了,根本不注意这些细节问题。

边东街东泰城市之光小区北区设置了垃圾分类箱,一个标着可回收,一个标着不可回收,但里面的垃圾并不是很多,反而在距离分类箱1米的地方并排摆放着多个垃圾桶,个个被堆得冒尖。 根据记者调查,其实,不论是街头还是小区内,虽然有分类垃圾箱,但“形同虚设”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探因:生活垃圾分类为何难落实

垃圾分类为何难?又难到哪里了呢?采访时记者发现,很多小区居民分不清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有些居民也明确表示,平时并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习惯,居民们对于“垃圾分类”意识薄弱或成为主因之一。

居住在李家村万达的周女士说,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垃圾的分类问题。她意识中电池可能属于不可回收的,像易拉罐、矿泉水瓶之类属于可回收的。“再多了我也分不清。”平时家里在厨房和厕所各放一个垃圾袋,各种生活垃圾一律放置在两种袋子里,一块扔到垃圾桶。对于垃圾分类,的确有必要对这些垃圾从源头就开始分类,她表示将在网上查一些资料学习一下。周女士说,“自己虽然不是个铁杆的环保主义者,但这不代表我不关心环境保护。相信大部分人其实是和我一样的,虽然痛恨污染,但对于垃圾分类却并非很是热衷。”

2016年4月7日,西安市碑林区长乐坊街道金花社区东窑坊小区被批准作为居民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试运营小区试点四栋高层居民楼,1443户居民,陕西蓝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全面运行。

经过一个月的设备安装和智能卡发放,5月初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全面投入使用。运营三个月期间,不断有媒体记者,政府人员到访,参观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先后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运行三个月取得显著成绩,其中共回收纸类垃圾2554.8千克,金属垃圾445.5千克,塑料垃圾225.1千克。居民参与率由53%提升到82%,垃圾投放率由51%提升到75%。

“从前期的效果来看,确实出乎意料的好,居民的热情度非常高,但从运行到现在已经一年的时间了,后期的效果并不理想。”该公司负责人高中福说,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就是垃圾分类从源头到处理体系并不完善的结果。通俗点说,就是 居民提出,就算他们养成习惯,平时在家都将垃圾分好类,投掷到小区垃圾桶时也是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来归类,可清洁工在清理小区垃圾时一般都是“一锅端”,集中将垃圾铲到同一辆运输车上拉走。时间久了,小区居民的热情自然就大大减退了。

现状:垃圾分类主要靠拾荒者和保洁员

高中福说,垃圾分类包括的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三个环节,即使在小区内建立、形成完善的垃圾分类投放制度与习惯,但是如果运输时进行混装,处理时又一同处理,垃圾分类工作也是形同虚设。目前,从源头到处理上都存在问题,垃圾分类实现起来就显得非常艰难。

这一说法得到环保人士王先生的认同,垃圾分类叫好不叫座,存在较为明显的瓶颈。 目前西安市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或者在街头投放的垃圾,收集到垃圾压缩站、压缩站压缩以后最终运到江村沟垃圾填埋场。

“到达填埋场的生活垃圾大多经过2次分拣,首先在小区,拾荒者或者是保洁员会翻捡一次,比如说矿泉水瓶、包装箱、易拉罐等等,看到了就挑挑拣拣积攒下来留着卖废品,但很大一部分垃圾是来不及挑拣的,都会一次性拉进附近的垃圾运转站。其次是垃圾转运站的工作人员还会翻捡一次,但作业时间也有限,如果靠人工进行挑拣分类肯定无法做到细分。

此外,由于夏日的来临,小区门口放置的垃圾箱变得臭烘烘的,污水从垃圾桶中流出,引来蚊蝇在旁边乱飞,自然有居民抱怨环卫部门“不作为”,然而居民倾倒垃圾干、湿不分,垃圾随手乱丢等不文明行为,才是导致垃圾污水外流的关键原因。

不少居民将西瓜皮等含水量较大的垃圾随意倾倒,有的居民还将垃圾与污水一并倒入垃圾箱,干湿混放的垃圾极易腐败发臭。而且混合垃圾具有粘、脏、臭等特点,在末端处理时难以分拣,所以有时即便的拾荒人员和保洁员也不愿从垃圾中进行分拣。

根据数据显示,近年来,西安的生活垃圾量平均每年递增5%,而电商的快速发展和餐饮外卖的盛行,导致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气泡垫、包装盒等的使用量大幅增加。电商和外卖成为垃圾增量的重要来源。根据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提供的数据,从2009年至2016年的近8年来,西安的年生活垃圾处理量分别是153万吨、188万吨、215万吨、233万吨、238万吨、255万吨、277万吨、282万吨。看来,西安市的垃圾分类现状并不乐观,而垃圾问题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思考:垃圾场即将饱和每天数千吨垃圾如何处理?

位于西安狄寨原上的江村沟垃圾填埋场,1994年投入使用至今,负责处理西安市城六区等的生活垃圾,是目前西安唯一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所。据估算,江村沟垃圾场即将达到饱和,2020年前后就会封场。到时,每天数千吨的垃圾该如何处理?西安的城市垃圾该又何去何从呢?

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不失是一个好的办法。西安市一位从事城市管理环卫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首先咱尽量避免产生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它的产生量,像光盘行动、净菜进城、减少过度包装。”根据他们日常的调研,受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一些小区内居民生活垃圾中会较多包含玻璃、金属、纸制品、服装等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但也有些小区,垃圾回收利用价值较低,多为餐厨垃圾,因此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时不能一刀切。

可以将餐厨垃圾加工成生物柴油,并生产沼气的餐厨垃圾的处理场,并非难事,而在我国杭州等城市,在封闭环境中作业,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发热,并且异味和污染完全可控的垃圾焚烧厂,更是很普遍。不过,由于西部地区对焚烧厂的理解,还停留在“露天烧垃圾”的层面,西安市计划建设的四座垃圾焚烧场和四座餐厨垃圾处理场,至今还没有大的进展。

上世纪90年代,西安市曾经在一些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进行过生活垃圾的分类试点,最终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是一个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组织管理、宣传教育、设施设备配置、资金配套以及一系列法规制度的支撑。想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多方合力。令人欣慰的是,5月底,西安市下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到2019年底,西安市主城区(含开发区)按要求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其中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60%;作为西安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区域,高新区、浐灞生态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居民社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40%。

根据方案,西安将结合垃圾分类推进情况,对市、区、街道、社区从事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人员、物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人员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日常管理和培训指导的能力。

原标题:垃圾分类“窘况”不断为何难落实? 处理方式滞后和分类观念淡薄成难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