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在积极推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这些废弃物找到合适的出路将有利于解决垃圾生产规模扩大,环境污染危害严重的难题。目前,很多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工程充当了先锋军角色,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为错位资源寻出路 五大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成效显著
国家发改委网站刚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2017年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验收结果的公示》,通过验收试点城市15个。那么,我国餐厨垃圾处理和资源利用项目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进展呢?
常州市餐厨垃圾处理系统
常州市是通过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验收的城市之一,而且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还获得了专家点赞。常州市的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一期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建立了完整的餐厨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涵盖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所有流程。
据统计,该系统的处理能力达220吨/天, 2015年12月21日正式运行,共计436天的时间里收集处理了餐厨废弃物64012.68吨。而且,二期餐厨废弃物处理工程已经进入了前期论证阶段,有望在2019年建成,对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进行扩展。
北京市德外大街中直一号院
根据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显示,首都每天大约会产生餐厨垃圾量近2600吨,这些餐厨垃圾如何妥善处理成为难题。在北京市北京德外大街中直一号院有个餐厨垃圾处理间,两台处理机器为小区内2100多户居民和一个食堂处理垃圾,这种做法已经在向全市推广。
专门开辟餐厨垃圾处理间是为了实现就地处理,据工作人员介绍,两台机器每天能处理约1000公斤的餐厨及厨余垃圾。同时,通过生物降解这样的“深加工”,70%多的餐厨垃圾能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最终处置目标,比如成为水蒸气或者变成有机肥原料。
王家曹村餐厨垃圾处理中心
青岛市城阳区采用了有机垃圾分散处理项目,为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寻找出路。王家曹村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处置的对象包括瓜果、蔬菜、肉类、小骨头、剩饭菜等,通过破碎、脱水、二级破碎、烘干、发酵等工序将一部分转化为生物肥料,基本能够满足辖区内所有种植农户的有机肥料支出需求。
这个垃圾处理站在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鼓励了居民在前端垃圾分类上更加积极主动。据工作人员透露,这个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占地仅100平方米,每天能处理1吨餐厨垃圾,生产1500多斤有机肥料。在避免二次污染的同时,也实现了废弃物到资源的转变。
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第三餐厅
餐厨垃圾就地处理是加速推进餐厨垃圾实现三化的有效途径,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第三餐厅也在实践中。而与一般就地处理不太一样的是,其采用的垃圾湿式燃烧法是交大环境学院金放鸣教授团队20多年研发的成果,并且开发为连续式生活垃圾水热氧化设备。
餐厨垃圾一经产生立即直接转化,近乎百分之百地氧化分解其中的有机物成分。通常难以焚烧处理的含水含油量高的餐厨垃圾在这种新的氧化方法下可以直接分解,并且回收利用燃烧释放热量。基于一系列研究成果,这里的餐厨垃圾处理方式为城市有机物垃圾循环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园
这个园区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会对餐厨垃圾进行挑选和分类。而在工作人员之前,这些垃圾也是经过了初步分类的,盐田区的垃圾分类已经从“三分类”演变为“四分类”,并且在尝试“九分类”,不断细化以达到提高后端处理效率的目的。
在园区中,进行多次分选的餐厨垃圾会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包括压榨、脱水、发酵等,然后进入无害化处理或者是资源化利用的处置环节。在多道工序之后,来到这里的餐厨垃圾或变为降解料,或变为生物柴油原料油,又或者直接被分解。尤其在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的控油环节,处理厂专门添加了味道很重的蓖麻油,以免回流进市场。
我国餐厨垃圾处理正在稳步朝着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迈进,无论是在技术、设备还是在处置方式的探索上都已经渐趋成熟。试点城市的经验和教训都将为今后的餐厨垃圾处理奠定基础,示范工程和项目的标杆作用也会激励餐厨垃圾处理纵深推进。
原标题:为错位资源寻出路 五大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成效显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