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反应器是在UASB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种高效的多级内循环反应器,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代表类型。具有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能力强、相比UASB占地小等优点。下面就IC反应器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问题做摘录,供参考。
一
关于IC反应器
IC 反应器实际上是由两个上下重叠的 UASB 反应器串联组成的。由下面第一个 UASB 反应器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内动力,使升流管与回流管的混合液产生密度差,实现下部混合液的内循环,使废水获得强化预处理。上面的第二个UASB 反应器对废水继续进行后处理(或称精处理),使出水达到预期的处理要求。
示意图
其主要由混合区、颗粒污泥膨化去、深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出水区五部分组成。
影响IC反应器的因素有碱度、接种污泥、水力负荷、启动方式等。
碱度:一般认为IC厌氧反应,进水水质中碱度通常应在1000mg/L(以CaCO3计)左右;颗粒污泥成熟后对进水碱度要求并不高。
启动方式:采用低浓度进水,结合逐步提高水力负荷的启动方式有利于污泥颗粒化。因为低浓度进水可以有效避免抑制性生化物质的过度积累,同时较高的水力负荷可加强水力筛分作用。
水力负荷:水力负荷太低,会导致大量分散污泥过度生长,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甚至会导致污泥膨胀;水力负荷过大,会对颗粒污泥造成剪切,阻碍粘附聚集。在IC厌氧罐在启动初期,应采用较小的水力负荷(0.05-0.1m3/m2•h)使絮体污泥能够相互粘结,向集团化生长,有利于形成颗粒污泥的初生体。出现一定量的污泥后,提高水力负荷至0.25m3/m2•h以上,以形成颗粒污泥层。提高水力负荷不能过快,否则大量絮体污泥的过早淘汰会导致污泥负荷过高,影响反应器的稳定运行。
IC反应器外观
二
实例交流
问题1:水处理工艺如下:格栅-调节池-初沉池-预酸化池-污泥选择器-IC反应器-好氧接触反应池-接触沉淀池-二级反应池-二沉池-中间池等等 废水为制酒污水
本人发现在IC反应器监测到的氨氮不减反而有点点增加了,原因是什么呢?
在IC反应器中,控制反硝化的发生是为了避免形成反硝化菌对产甲烷菌的抑制作用,这个可以详细解释一下吗? 还有实际工程应用中,是如何控制IC反应器里的反硝化发生的?
回答:经过厌氧以后氨氮反而升高,是因为污水中的有机氮经过厌氧水解后被有机物分解为氨氮和其他物质,很多含蛋白质氨基酸成分比较高的污水经过厌氧水解后都会出现氨氮上升的现象。2、反硝化作用是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变成氮气和水,这个反应会是污水中pH升高,当超过8以后会对甲烷菌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产沼气的量。
有机氮转化为氨氮,所以IC出水氨氮比进水高。
不用考虑,只要好氧池的水不要进IC,就不会担心第2条的发生。
问题2:原水为制药废水,COD:2.5W左右,氨氮300-600mg/L,pH:3-4,接种污泥为啤酒厂的剩余污泥(絮状),采用IC反应器。请问:刚开始投泥污泥浓度、温度控制在多少合适?还有营养比例控制在多少最合适?
回答:IC控制温度:35℃,浮动不超过2℃。最主要的启动初期就是控制进水负荷:pH6以上,出水VFA3mmol以下,防止酸败;絮状泥启动初期5g/L最好。
制药废水还要检测一下,含盐量,保证含盐量稳定。
问题3:IC反应器接种污泥可以用絮状污泥么?如果能用絮状污泥,其启动时间大概多长?IC反应器的最高进水COD浓度可以达到多少?
回答:IC可以用絮状泥,周期比较长,效果差。 颗粒污泥的话,启动量也需要挺大,还有水质的问题。 进水COD几万的都有吧。
问题4:最近IC罐间歇性加泥,IC罐停止进水了,罐内温度有所下降,现在想先把罐内温度恢复到正常状态,不知道提升温度的速度是多少?
回答:一天1-2℃,比较容易掌控,还对污泥有利,升温时不要在罐体直接加温,二是在调节池进行加温。
问题5:这段时间在做IC反应器焦化废水的中试。运行一个月的时候还有颗粒污泥产生,可是两个月后却发现没有了。每天我都会停止进水两个小时,然后在这期间打开循环泵进行内循环。
回答:颗粒污泥没有,有这些情况:前期进水流量过大,污泥随出水流失(即跑泥了),出水中有很多的颗粒污泥;一种就是你的预处理没有做好,生物抑制性的物质太多,可以污泥解体,成絮状流失,布水不均,污泥跑偏。
问题6:IC反应罐高20m,直径4.5m。为生物酶废水,pH5.5,加液碱调为6.5(试纸测定)。进水COD不稳定,前天测为1800mg/L,方案上是一万的废水。是做的废水。今天才刚开始进水,对VFA,SS,氨氮,pH控制在多少合适?
回答:氨氮和SS是来水水质决定,想控制有难度。酶制剂的SS主要是无机物,最好在前面沉降,如果没有沉淀池,也只好随水往后走,最终从二沉池脱离。氨氮,完全没有办法控制,且不同产品氨氮水平差别很大,如果足够幸运,上千也有可能,当然此时就不要指望自己调试成功了。初期如果是颗粒污泥启动,2kg可以,絮状污泥启动,不要高于0.5kg。开始的时候维持VFA在300mg/L以内,低于150适度提量。表面负荷2m左右即可。
问题7:IC的上升流速和容积负荷如何确定?或一般取值是多少?
回答:
1)IC上升流速,一般取值在4-6m;上升流速计算公式V=Q/A;Q:反应器设计流量,A:反应器表面积(截面积),还要看第三条;
2)容积负荷,一般取值10kg-26kg,荷兰帕克取值可以到30kg,还要看什么废水。还要看第三条;
3)关键是内部的设备,布水器和三相分离器,尺寸,形状,位置,内循环系统的结构,如果做不好,啥也别想多了,效果不会好,IC不会像有的人说的那样,比较经典的一句话是:没有颗粒污泥,絮状污泥照样玩。
问题8:IC的外循环泵,流量怎么来确定呢?外循环如何实现?
回答:不用外循环水泵,外循环也可实现,公司不同,设计细节不同,效果一样。出水循环,原水的提升泵加水量,或者加台数,都会实现循环量的加大和流速;
用外循环泵加大,原有提升水量不变;不用水泵外循环,转而用其他结构代替。
问题9:某厂是玉米加工,生产酒精,现IC出水里泥比较多,而且碎泥、不规则形状的多,但是出水比较清!刚加厌氧泥一周左右(原来有一些泥),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低负荷进水可以吗?还用污泥驯化吗?对进水温度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回答:刚加泥,有不适应的污泥洗出来很正常,但是也不能任由其流失。 适当降低回流量以减少上流速度,建议一次降低0.5m/h试试。加完泥后进水,应该以低负荷启动,逐渐增大负荷至设计能力;一次提满负荷=找死。另外进水SS也需要控制。进水温度需要严格控制,一般33-39℃就可以,以37℃左右最佳。
问题10:IC反应器设计时往往依据特定水量、特定进厌氧污水浓度,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与设计存在一定偏差,比如高浓度废水的阶段性冲击,低流量低浓度(比如设计COD10000,实际进水COD只有3500)的低负荷运行,对气提量有较大影响,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回答:
1)设计一定要考虑后期的水质和水量冲击,在设计初期,把这种废水的最大浓度搞清楚,而不是设计的水质低,运行的时候水质高,再好的IC,也经不住这种设计和运行。
2)水质变化,一般从调节池,和出水回流上考虑,设计的时候纰漏了,实际运行就要增加出水循环,再冲击,出水循环至调节池进行进水稀释,还是有作用的。调节池尽量保持高液位,使进水充分混合。水质波动不至于幅度过大。
问题11:一般的话,IC塔的底部、中部、上部污泥浓度是多少呢?
回答:IC的颗粒污泥主要集中在底部,中部比较少,上部几乎没有。如果上部有,那是沼气和颗粒污泥夹带上升的,还会回来。中空的如果较多,会随着出水外流。具体浓度,需要取样测定。
问题12:IC加外回流有什么作用?
回答:外回流的作用,仅仅是调试初期使用的。
1)稀释作用,用出水来稀释进水。
2)IC颗粒污泥的工作环境,高剪切力,用来保证上升流速。
3)一旦沼气量稳定了,内循环正常,外循环就不再需要。
工程现场
IC反应罐24米高,直径10米。内防腐是环氧沥青漆,除锈是喷砂除锈。外防腐是防锈漆,加保温岩面。
内部防腐
底部除锈
原标题:一起来看有关IC反应器的实例问答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