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了畅通路、远离了泥草房、有了宽敞的文体活动场所,昔日给人印象脏乱差的村庄,如今已是环境整洁,花香鸟语,一派美丽。村子已经完全变了一副模样,老百姓朴实的话语中透着惊喜和满足。村庄变美了,这是老百姓最切身的体会,除了直观感受,我们还可以来看一组数据。实行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后,寿光市

首页> 固废处理> 垃圾处理> 企业> 正文

寿光环卫集团:城乡环卫一体化 农村垃圾有了家

2017-04-11 15:18 来源: 寿光环卫集团

走上了畅通路、远离了泥草房、有了宽敞的文体活动场所,昔日给人印象“脏乱差”的村庄,如今已是环境整洁,花香鸟语,一派美丽。“村子已经完全变了一副模样”,老百姓朴实的话语中透着惊喜和满足。

村庄变美了,这是老百姓最切身的体会,除了直观感受,我们还可以来看一组数据。实行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后,寿光市15个镇街区全部设立了环卫所,按照每75户1人的标准,在所有村庄配备了110名村庄管理员和3350名村庄保洁员,建立了600人、近300部车的清运队伍,扩建了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了21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设置了近20000个垃圾桶。有了这组数据作保障,乡村环境变了样,“美丽乡村”由愿景渐渐变为实景。

走出家门,胡同口有没有垃圾桶?“有!”所有被采访的村民答案都是肯定的。近日,记者走访寿光市多个镇街、多个村庄,从一个个不起眼的垃圾桶背后,看村民生活环境的变化。

村子干净,垃圾桶也干净

沿着笔直的进村路到达羊口镇南宅科村,众人眼前不禁一亮:依次排开、整齐划一的房子周边点缀着统一的栏栅,道路平整干净,老人们悠闲地在广场散着步,放了假的孩子们在整洁的村中自由嬉戏着……“美丽乡村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吧”,村里上了年纪的王林花问记者,语气里带着一种自豪感。

南宅科村共有360户村民,不算小村,可家家户户门前、10条巷子路上一点垃圾都没有,“垃圾都到垃圾桶里了”,村民王金章告诉记者,实行环卫一体化托管以后,南宅科村有了4名保洁员,并且配上了46个垃圾桶,几乎每隔几步就有两个,村民出门顺手就能扔掉垃圾,而且垃圾清运得很及时,前一天扔的垃圾第二天接着就能运走,不管刮风下雨,从没耽搁过。在路边的垃圾桶旁,一名保洁员正在擦拭垃圾桶,夏天来了,为了让垃圾桶保持原来的干净模样,保洁员们除了擦拭垃圾桶以外,每天又多了项任务:一天两次给每只垃圾桶喷洒驱虫药。“要不苍蝇嗡嗡的,味道也难闻,大伙都不愿意扔垃圾了”。

垃圾知道该往哪扔了

出了南宅科村向西北走,靠近羊口镇北部的菜央子村也是一派整洁俏丽的模样。“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村民杨树英告诉记者,以前村里虽然硬化了路面,但没有垃圾桶,村民们都趁天黑提着垃圾袋往外扔,巷子路两侧堆得都是垃圾,车都没法走。“其实我们也不想在房前屋后、路上扔垃圾,但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倒”,自从有了垃圾桶,有了保洁员以后,村子垃圾都有了“归宿”,人们都知道往哪扔了,保洁员也打扫清理得很到位,村子卫生一直保持得很好。菜央子村党支部书记说,前几年村里刚刚开始整治环境卫生时,有些村民们不大积极,“村就是村,不脏乱差的那叫城”,可村子大变样以后,每次卫生大清理,村民们都积极响应,也养成了把垃圾装袋扔进垃圾桶的好习惯。菜央子村附近有不少企业,村里也多了很多外来租客,垃圾是别的村的好几倍,但环境卫生一点也不别别的村差。

老百姓过日子,生活垃圾随时都会产生,配套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大有必要。自2011年起,市财政投资了9500多万元用于扩建生活垃圾处理厂,市镇投资了5460万元建设了21座日处理能力100吨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购置了近300部农村垃圾运输车,镇村投资了800多万元,设置了18640个垃圾桶。建立了清运队伍,全市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有了完善的硬件设施保障,文明乡村、美丽乡村正在菜乡人的耕耘下遍地开花。

原标题:寿光环卫集团:城乡环卫一体化 农村垃圾有了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