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获悉,《贵港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印发。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广西贵港将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重点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全文如下:
贵港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装备产品、环保装备产品、资源循环利用、节能服务和环保服务等领域,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广西“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拉动贵港市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广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15—2020年)》、《贵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和贵港市实际情况,为推动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制定《贵港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的是广义节能环保产业,包括了节能产品制造、环保技术、环保装备制造、节能服务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内容,规划的范围为贵港市行政管辖区域,包括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桂平市和平南县,共三区一市一县;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贵港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第一章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
“十二五”以来,贵港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精神,结合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广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15—2020年)》要求,高度重视节能环保产业工作,大力发展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加快推进各类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积极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设备,着力培养节能环保服务业,不断加大在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的投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和发展方式转变,以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初步得到发展。
随着广西贵港北控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贵港市智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桂贵环保咨询有限公司等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华奥新能源汽车、广西益达新能源电动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车项目相继落地投产;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广西贵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西江制糖有限公司等公司在工业节能改造方面不断改造提升,我市在环保产业(含环保服务业)、节能产品、工业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产业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体系。
(二)产业领域不断拓深。
贵港市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行业主要有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车、造纸业、节能建筑材料制造、环保建筑材料制造、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其中华奥汽车制造项目首批新能源客车已于2016年底成功下线,中国-东盟电动车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已签约入驻50余家电动车企业;造纸业2015年产值约13.85亿元,主要包括了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蔗渣制漂白浆项目等纸品制造;节能建筑材料、环保建筑材料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制造业2015年产值约34.96亿元,主要包括了华润水泥、广西贵港市西江节能锅炉有限公司等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015年产值约2.75亿元,主要有广西贵港北控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贵港市生活垃圾焚烧电厂一期项目等;科学研究(如贵港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等)、技术服务业年产值约为0.21亿元(如广西桂贵环保咨询有限公司等)。初步统计,我市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的年产值约53.19亿元,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3%。
(三)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得到巩固和发展。
目前,全市共有工业园区6个,即贵港市产业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桂平市产业园区、平南县工业园区、覃塘区产业园区、港南区工业园区,园区沿郁江岸线呈东西向分布。其中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是全国第一个批准设立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贵港市产业园区的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加快建设,主要以打造煤—电—热力—制糖—制浆—造纸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覃塘区产业园区拥有一批特色鲜明的水泥、建材、化工、新能源等产业企业,在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循环化改造基础,如理昂生物质发电公司利用树皮等农林废弃物发电,同时为周边的木材加工企业集中供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部分领域特色鲜明。
重点在制糖、建材、钢铁和化工等耗能企业中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组织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和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工程。
2015年期间全市共获得自治区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198万元,自治区下达贵港市生态广西引导资金115万元,市直补助和奖励重点污染减排项目资金230.43万元。通过一系列措施,2015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486.12万吨标准煤(当量值,下同),同比下降4.33%,全市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7%(全年目标任务下降7%);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
(五)城镇环保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我市共获得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5937万元,已100%完成支持的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市城镇污水、废气、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已基本完善,实施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项目403项,实际实施了409项,已完成405项,完成率为99.02%;削减化学需氧量7157.58吨;氨氮827.03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六)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以广西贵港北控水务环保有限公司建设的贵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代表的废弃物再利用企业、以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循环化利用企业、以华润水泥为代表的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以华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台泥(贵港)水泥有限公司为代表工业节能企业正在蓬勃发展。总之,贵港市的经济发展模式正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逐步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二、存在问题
贵港市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产业结构以传统资源加工型为主。
贵港市工业在全区相对落后,以资源加工型工业为主,要扭转工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还需更多的投入。
(二)节能环保产业缺乏大企业引领
贵港市节能环保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偏小,加上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门类相对单一,产业的整体水平不高、竞争力弱,缺乏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且对经济增长贡献大的节能装备生产制造、环保产品制造等大企业,企业数量较少;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缓慢,专业化水平不高,政府引领和扶持力度不大。
(三)节能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贵港市节能环保企业多以资源综合利用、节能产品制造、工业节能企业改造、环境服务咨询、环境监测技术服务为主,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关键设备主要靠引进,自主制造、创新、研发能力不强。同时,贵港市从事节能环保的专业性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较少,从业人员结构难以适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求。
(四)区内外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对我市的冲击。
区内南宁等城市和先进省区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起步早、技术力量强、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在技术、运营经验等方面占有先机,对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形成极大的挑战。
(五)政策措施不完善,配套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贵港市在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没有完善的环保法规、标准体系及专门配套的地方性政策措施,政府激励政策少且优惠不明显。在信贷、税收、技术创新、市场培育等方面没有一套有效的鼓励扶持政策,部分符合节能环保理念要求的项目及设备无法享受财税优惠政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资金缺乏,投融资渠道不顺畅,信贷成本过高,缺乏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向节能环保产业投资的可操作性政策措施,融资困难。另一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产品和工程质量等管理制度,节能环保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
(六)管理机构职责不明,市场不规范,无序竞争严重。
贵港市目前尚未成立专门的节能环保产业管理职能部门。节能环保产业隶属关系复杂,行业跨度大,属于“产业中的产业”。由于多部门管理,系统不同,相应的政策、技术与管理条件也不同,造成职责不明,关系不顺,未能形成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力,各产业企业间易产生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过度的竞争一方面严重影响行业的利润,另一方面影响环保治理、环境整治工程的质量和污染治理资金投资效益的发挥。
(七)污染治理设施社会化运营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污染治理设施委托环保公司实行专业化、社会化运营的比例不高。运营委托方基本上是一些小型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其它建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大型企业均采取准市场化运行模式组建自己的专业化运营队伍,但除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外,其他基本上没有取得运营资质。同时,缺乏全方位服务的市场体系,产业的发展长期处于自发状态。涵盖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媒体、咨询机构、金融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交易平台的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建成。环境监理、生态监测、环境审计、环境技术及法律咨询、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十分薄弱甚至处于空白。合同能源管理、PPP(公私合营)、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三、“十三五”发展机遇
(一)国内外形势有利于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从国际看,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国际形势所趋。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全球主要经济体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投入,以刺激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加上部分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壁垒,促使我国加大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实力。
从国内看,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2.99万亿增加到2015年的4.55万亿元,其中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年增长率均超过20%。预计2016年到2018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保持18%左右的增速,到2018年节能环保产值规模将达到7.48万亿元。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生产国和净进口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占能源消费净增长的61%,占全球能源供应量的19.1%。尽管2014年国内GDP能耗强度下降了4.8%,原煤产量下降2.5%,但煤炭消费量仍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仅占16.9%。同时贵港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污染行业整治、严控污染产品产量,采取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审核等多项节能措施,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等高耗能行业、企业在节能减排降耗上带动了能耗整体下降。因此,由于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成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将有利于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我国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我区也同步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广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15—2020)》等文件,为贵港市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指明了方向。针对城镇、村屯、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农村人饮安全、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将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三)“三大战役”给环保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我国相继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简称“环保三大战役”)将带来近10万亿投资,“十三五”期间国家也将对环保产业每年投入2万亿元左右,社会环保总投资达17万亿元,为环保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环境工程,带动环保装备制造、产品开发、工程建设和各类环境服务业等全面发展,未来将形成若干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
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并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加快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和新兴工业城市为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工业强市,东进融合、开放带动,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三大战略,以节能环保重点工程为抓手,着眼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需要,打造产业集聚基地、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成为贵港市新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示范建设,重点工程带动。
对接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加快提升产业能级。对接国家和自治区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中的技术创新、重大产业化项目、示范基地建设、骨干企业培育等内容,结合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突破方向,组织实施节能环保重大工程和产业化项目,提升产业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以重点工程项目推进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市场需求大、产业关联度高、技术条件应用成熟,科研基础较好的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使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动力。
(二)坚持市场主导,发挥政策效应。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和落实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节能环保产业,整合优势资源,构建政府、市场、企业、公众的联动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坚持创新驱动,突破重点领域。
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创新为驱动力,大力发展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和公共技术。发挥贵港市人才、资本、技术和综合配套优势,推动组织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的积极创新,力争在产业组织协调、核心关键技术、产业发展投融资、服务模式、公共服务平台、区域合作机制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四)坚持产业延伸,打造循环经济。
围绕园区特色产业,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为抓手,聚集上下游企业,在能源供应、原材料供给、废水废渣处理等方面积极打造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符合贵港经济发展的循环产业园区体系。
三、发展目标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政策引导、规范市场动作、激发市场潜能,努力实现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品由低端为主向中高端转变,企业经营由以单一产品为主向重点领域一体化综合经营转变,园区发展由企业简单聚集向集群创新转变,产业由传统制造业为主转向先进制造业与节能和环保服务业互动并进转变。重点发展以一批辐射带动效果显著、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特色产业链,形成涵盖装备制造、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日臻完善,一批具有“专精特新”优势的特色企业初步形成,行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节能环保产业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一)产业规模得到扩大。
到“十三五”期末,力争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其中高效节能和清洁能源产业产值230亿元;先进环保产业产值2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45亿元;节能环保服务业营业收入5亿元。在节能产业、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企业集群,大力引领我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
(二)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通过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企业自主创新、产学研联合、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企业,增强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能力,组建一批自治区级以上节能环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三)加强园区规划,打造产业重点集聚区。
按照“一区多园”和片区优势,逐步优化空间布局,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到2020年,重点构建以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动车、制糖、造纸、环保建材、城市固废等节能环保产品制造和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同时引进发展水、气、固废等环保领域技术咨询和治理等节能环保产品制造与商务服务区。
(四)产业园区建设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到2020年,全市有2个自治区级园区按国家生态工业园标准体系完成生态园区建设,自治区级园区全部启动生态化、循环化改造,构建起一批主导产业链型的(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市产业园进行生态化、循环化改造。
(五)构建节能环保服务业产业体系。
到2020年,培育和发展生态环境修复、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排污权交易、节能审计、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兴节能环保服务业。生物质能源、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新型材料、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得到大力发展。重点培育发展5家具有区域性核心服务能力的节能环保检测评估、规划设计、工程咨询、技术服务、展示交易等专业服务机构,生态环境监测及互联网+、PPP模式、合同能源管理等得到推广应用。
第三章产业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以产业园为中心布局节能环保产业
根据贵港市目前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贵港市“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将贵港市产业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覃塘区产业园区、桂平市产业园区等打造成贵港市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
贵港市产业园区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依托贵糖搬迁技改,以加快园区载体建设为主线,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华电贵港电厂热电联产、实行集中供热为基础,以制糖浆纸产业为核心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延长和拓宽园区产业链,完善产业发展配套体系,将园区建设成为广西重要的热电联产能源环保基地、制糖浆纸产业基地;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先进技术,采用先进生产方式将园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全国闻名的热电联产绿色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贵港市产业园区石卡园:以广西华奥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为核心,加快推进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和延伸,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力争早日建成广西第二个汽车(新能源)生产基地。推进西江重工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发展LNG船舶等节能环保型船舶。支持华润水泥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完善石灰石—水泥—新型建材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技术,推动余热余压综合利用。
贵港市产业园区江南工业园:以贵港皮革城为核心,围绕建立皮革城封闭循环产业链,实现制革、纺织行业废水、废渣再循环利用为目标,推进皮革城制革、纺织废水废渣技术装备再升级再发展。
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加快布局新能源电动车项目,同时配套引起新能源电动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构建贵港市新能源电动车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聚集区,将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打造成为中国-东盟电动车生产基地。
覃塘区产业园区:林产品加工区依托贵港理昂生物质发电项目,利用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和园区木材加工企业生产过程的边角料进行综合利用,发展生物质焚烧发电项目;同时利用余热系统为周边的木材加工企业进行集中供热,逐步取消小锅炉,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甘化园区建设,把甘化园区打造成为集生产、研发、电子交易、物流储运为一体的生物发酵、生物提取、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实现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示范。
桂平市产业园区:以目前工业区的陶瓷企业为基础,深化节能环保技术升级改造,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重点打造节能环保新型陶瓷、陶瓷原料、陶瓷生产机械装备制造等产业。
广西贵港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示范基地:以贵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核心,带动污泥、医疗垃圾、餐厨垃圾等废物资源利用项目建设,强化企业间协调管理,加强企业间资源、能源联系,打造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的循环产业链。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产业发展机制,引导节能环保产业良性发展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制定和完善贵港市节能环保产业行业规范、准入标准等相关制度,抓紧修订现有法律法规中不利于产业发展的条款。建立健全节能环保市场监督管理机制,防止节能环保行业市场的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加强行业协会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规范。
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强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标准研究工作,健立健全节能环保产品认证体系,再制造产品标识管理制度,强化能效标识、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健全完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政策。加强市场监督、产品质量监督,落实招投标各项规定。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机制的形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有利于资源能源节约与节能环保的市场信息,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适时建设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试点。
健全完善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按照能效水平和环保标准,扩大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范围,提高节能环保产品采购比例,扩大节能环保产业市场需求。
出台优惠政策和鼓励机制,鼓励大中型企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比例,引导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打牢基础,增强自身实力,在有条件情况下抱团取暖,积极参与市内外节能环保市场竞争。
(二)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建设产业创新体系。
加强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贵港设立实验室、研发中心、创新平台等,鼓励、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各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
围绕新兴战略性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加快关键装备国产化进程,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
支持节能环保企业、科研院所的品牌和信息化建设,促进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以信息化和先进技术装备扩大产能,提高效益。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和产业化项目筛选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一投融资机制建设。完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以政府采购、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加速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产业,鼓励金融机构适当放宽对节能环保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地方财政对节能环保重点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
(三)完善循环产业链,实行产业升级改造。
1.构建和完善产业链。
重点在制糖、造纸、水泥、陶瓷等行业构建发展循环产业体系。围绕制糖循环经济链,加快食糖深加工、蔗渣造纸和发电、糖蜜生产化工产品等研究和开发,重点建设蔗糖深加工、蔗渣和三剩物制浆、造纸等项目,大力推进节能、节水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制糖、制浆造纸等生产的废液治理水平,构建和完善“制糖—造纸—精糖深加工—食品”产业链。对于传统的水泥、陶瓷产业,要积极引进新技术,向下游延伸产业链,研发新型环保建筑材料产品,打造高附加值的节能环保产品。围绕这些主要产业链,重点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综合生产研发基地建设,形成从技术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横向发展、侧向带动的产业网络,使节能环保产业成为贵港市新的支柱产业。
2.加快产业园循环化改造。
到2020年,空间布局逐步优化。依托各地产业发展基础,推进要素向园区集中,积极发展各类具有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各具特色的产业载体。各产业园深挖产业自身潜力,与园区其他产业构造循环化产业链,升级技术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重点培育贵港市产业园区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覃塘区产业园区、广西贵港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园。
3.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通过项目、资金、金融、税收、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等扶持措施,重点扶持广西华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广西久久星新能源车辆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益达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贵港理昂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广西贵港北控水务环保有限公司、广西国宏智鸿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港市林雨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广西贵港市蓝月亮水处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贵港市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制造、环保技术咨询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强、产业特色突出、市场占有率高、规模效益好的龙头骨干企业。同时加大优势企业和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向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提升企业技术集成和整合,积极培育具有一定产品优势和发展基础的中小规模企业作为贵港第二梯队主导或核心企业。
4.引进优秀企业。
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入一批技术装备水平高和产业竞争力强的节能环保企业集团到贵港市投资建厂,增强产业活力,发挥其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引领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5.培育节能环保名牌产品。
支持企业在能效、环保等方面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积极推动企业开展ISO9000和ISO14000质量体系认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名牌产品。另外,支持自由品牌在境外的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提升市场占有份额,促进跨国经营与国际化发展,形成骨干企业突出、产业链条完善、产业联动效益明显的产业发展构架。
(四)推动服务业态创新,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工程承包、设施运营、研发设计、技术咨询、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服务、服务外包、合同能源管理、成果转化、人力资源服务、物流配送和人才培训等服务,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增强认证认可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能效管理水平。推动节能环保技术服务市场化,鼓动节能环保重点工程服务外包,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节能环保服务新机制,推动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现代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建设以能源诊断、节能评估、工程咨询、清洁生产审计、节能减排投融资担保等为服务内容的节能市场第三方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环保设施社会运营化、环保技术咨询、环境监测、工程技术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效率评价、环境工程监理、清洁生产审核、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认证、环境投融资及风险评估、节能环保设施委托运营等环保服务新业态。
引导大型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促进与服务业互动发展。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开展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提供市场化节能服务;鼓励有实力的大型工程建筑公司、设计院(所)开展节能工程总承包、节能系统集成设计、安装调试等综合性节能服务;重点扶持节能设计、测量、咨询、审计、培训、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公司;引导有条件企业进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咨询与服务。通过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服务业,不断优化节能环保产业结构。
第四章重点领域
依靠技术进步与创新,着力推进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生产,推进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在节能领域,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建材、新能源汽车、电动车,支持和推进生物质发电、风能发电和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项目,推广节能产品开发生产。在环保领域,重点发展以资源化利用和处理污水、粉尘、废液、废渣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和环保型多式涂料、新型陶瓷等新材料产业。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着力扶持和推进生物化工循环经济产业,推动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打造我市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涵盖技术、产品、装备和服务的节能环保服务体系。
一、节能产业重点领域
(一)节能技术和设备。
燃煤电厂节能改造工程:根据国家《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自治区《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及《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力争在2017年完成贵港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供热改造等适用技术的节能改造,同步完善配套供热管网,对实现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分散燃煤小锅炉实施替代和限期淘汰。
糖厂蔗渣燃料锅炉燃烧技术改造工程:以蔗渣燃料锅炉燃烧技术改造为核心,提高锅炉燃烧技术水平,实现污染源头控制。积极在我市糖厂逐步推广应用,确保糖厂锅炉烟气污染物稳定达到或优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带动我市生物质燃料锅炉燃烧技术发展。
陶瓷制造技术改造工程:以陶瓷原料加工、窑炉烧成、抛光或磨边等工序改造升级为核心,降低陶瓷产业在电力能源上的功耗;加快天然气供应工程建设,逐步替代水煤气,提高陶瓷产业整体节能水平。
其他:重点发展生物质、垃圾、油气燃料等节能锅炉。加快推广富氧/全氧燃烧等高效煤粉燃烧技术和装备。
(二)节能与清洁能源产品。
新能源汽车等节能与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以及动力电池、电机驱动及电力电子、电动汽车智能化等关键零部件和领域,发展与市场相适应的新能源电动车,重点推进区域物流用车,环卫和邮电等公共服务领域用车的发展,重点支持华奥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以及中国-东盟电动车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西江重工项目建设,积极发展LNG船舶等节能环保型船舶,提升发展我市船舶修造业发展水平。
绿色建材:重点推进陶瓷为主的绿色环保建筑新型材料开发与生产,大力推广节能建筑门窗、节能贴膜、屋面防水保温系统、节能低辐射玻璃,推进建筑节能成套技术及部件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低能耗绿色建筑。
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支持引进高效照明产品制造企业,建立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的制造中心,全市范围内重点推广智能LED等节能灯具。
二、环保产业重点领域
(一)环保技术和装备。
重点发展以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大气和水体污染治理、环境监测设备等相关的装备技术制造,重点研发和引进污泥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难采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废旧汽车电器五金拆解加工以及环卫机械、大气污染控制与土壤污染治理等装备技术产品。
水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制糖造纸、酒精、生物化工、陶瓷、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车电池制造、制革等重点行业废水处理技术与再生循环用水技术。鼓励研发和引进、推广高效畜禽养殖废水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支持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和装备的应用;着力发展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升级改造、污水截污、河道清淤疏浚、水生态修复等技术与装备,全面提升我市水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水平。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火电、钢铁、陶瓷、水泥、垃圾焚烧等行业烟气先进高效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与装备;在火电、水泥、制糖等行业推行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在制糖、制浆、垃圾处理等行业推行先进臭气处理技术与装备;支持在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家具制造等行业引进和研发先进高效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和装备;加快黄标车淘汰,着力发展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并普及推广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及装备:以贵港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核心,推动我市城镇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等垃圾资源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重点发展危险废物、废旧蓄电池、废旧汽车、废旧电动车等处理处置技术装备;推进白泥制砖、脱硫等技术设备发展;引进和发展废矿山、矿洞生态及土壤修复技术和装备。
环境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控设备:支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自动和便携式大气、地表和地下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质量分析检测和监测技术与设备,重点发展饮用水源污染物痕量与超痕量检测技术与设备,支持研发重点污染源、机动车尾气、危险废弃物、放射性及电磁辐射等专用监测监控仪器和流动监测、快速监测等环境应急监测仪器,推广应用多参数废水及烟气排放在线监测技术和成套仪器设备。
环卫机械设备:大力推广垃圾转运设备、电动路面扫地机、电动垃圾采集车、全液压路面扫地机、液压垃圾处理站、家用保洁机械等产品。
(二)环保产品。
以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为核心,联合区内外科研机构,针对我市制糖造纸、酒精等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特点,发展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新型载体填料、新型菌种等。着力发展城镇污水、行业特征污水提标改造的先进膜材料和膜组件、离子交换树脂等先进水处理材料;发展高效活性炭、生物除臭剂等制糖、垃圾处理行业臭味处理材料、药剂及其他吸声、专用催化等环保产品。
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
(一)再生资源利用。
再生金属领域:支持研发废电器电子稀有金属提纯还原技术、废弃线路板拆解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
废橡胶、废塑料资源再生利用领域:推进废旧塑料分选,废塑料再生造粒和改性;推进废旧轮胎翻新,推广胶粉及其制品、常温粉碎及低硫高附加值再生橡胶及胶粉改性沥青道路材料。
废旧电池电瓶领域:利用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车研发、制造基地优势,建立汽车、电动车废旧电池电瓶回收渠道,引进国内技术先进的废旧电池电瓶等分拣、拆解、再制造再利用的无害化处理技术与装备,以推动废旧电池电瓶循环产业链建设及处理技术的产业化。
报废车船资源化利用领域:完善报废汽车、废旧农业机械车身和报废船舶机械自动化粉碎分选技术及钢铁、塑料、橡胶等组分的分类富集回收技术,提升报废汽车、报废船舶拆解回收利用的自动化、专业化水平。
(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推动城镇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污泥、粪便等焚烧发电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发展;推动城市建设垃圾分类再制造节能砖、环保建材技术和装备发展,建立城市各类垃圾收运与资源再利用产业链。推广钢矿渣微粉深度利用生产低碳型配置水泥脱硫石膏的资源化技术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三)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
鼓励发展以农作物剩余物及其他生物质材料为主要原料,生产人造板、生物质燃料,制作生物培养基等技术,推进林业三剩物综合利用技术应用,推进生物化工循环经济,建成生物发酵、生物提取、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和生活污水、作物秸秆、农膜、禽畜粪便等生产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秸秆固化、气化技术,大力发展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技术。推动农户用沼气技术的开发和沼气工程建设。鼓励发展生活有机废弃物、禽畜粪便、作物秸秆、木薯渣、制糖滤泥、药渣生产生物有机肥、制备蛋白饲料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四、服务业重点领域
培育多元化规模化节能环保服务中介机构,发展个性化定制、总包集成化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业,鼓励推行合同能源、合同环境管理服务方式,支持节能评估环境评价、节能环保工程设计及承建、污染治理、环境修复、节能和环境监测等。
(一)研发设计。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着力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开发设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设计成果与产业对接,支持基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设计创新成果推广应用。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树立自主品牌,搭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平台;引导工业企业重视科技创新、设计创新,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工业设计中心;鼓励第三方专业从事研发推广、设计咨询等中介服务发展,开展科研和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服务;鼓励工业企业、科研机构、设计单位、高等学校建立合作机制,开展基础性、通用性、前瞻性科研和工业设计研究,促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与设计创新服务体系。
(二)科技咨询。
鼓励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立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增强在技术中介、技术孵化、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技术与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完善科技咨询服务平台。整合社会专业服务机构资源,提升咨询服务能力,开发信息系统,为更多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个性化的专业咨询服务。
加快发展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发展知识产权战略咨询、政策咨询、管理咨询、实务咨询等高端服务。积极引导知识产权专业咨询机构健康发展,推动重大项目决策、行业发展规划、产业联盟构建中的咨询服务,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服务贸易、市场拓展、海外布局、核心技术转让、标准化等事务中的咨询服务。
(三)检验检测认证。
要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加强先进重大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开拓电子商务等服务认证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市场化运营,加强检测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集聚发展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推进规划建设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强化项目管理、机构管理、队伍建设和运行保障,提升技术能力,有效服务节能环保产业。
(四)售后服务。
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水平。引导企业梳理售后服务流程,完善服务质量管控体系,推动企业落实“三包”责任。引导经营企业主动向社会、消费者自我申明和公开其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标准,推动售后服务质量诚信建设。鼓励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产品配送、安装调度等售后服务,建立绿色回收渠道,安全回收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建立逆向物流体系。选择重点地区、重点品牌的企业,开展贯彻“三包”规定的专项监督检查。
发展售后服务新业态。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检测诊断、运营维护、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新业态。大力发展专业维护维修服务,加快技术研发与应用,鼓励开展设备监理、维护、修理和运行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维护维修服务,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内设机构向专业维护维修公司转变。完善售后服务标准,制定售后服务评价标准。
(五)共建各类产学研合作载体。
积极与区内外大学、节能环保研究单位合作,推动我市钢铁、制糖、造纸、酒精、建材、化工、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等产业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标准制定中心等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一批多投资主题、多元化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
第五章重点工程
一、节能产业重点工程
加大窑炉(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节能改造等重点节能工程,继续推动实施国家节能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工业产品推广应用,丰富和发展我市节能产业。
(一)节能工程。
在贵港市产业园区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火电、制糖造纸等行业,桂平长安工业集中区陶瓷等行业中实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清洁能源使用等节能技术和节能装备改造工程,建立集中供热系统,逐步淘汰落后燃煤小锅炉。
(二)节能设备制造工程。
依托贵港市现有的制糖、造纸、水泥、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车等行业为基础,鼓励企业引进技术与独立自主研发相结合,研发贵港市传统优势产业配套工业节能设备、环保处理设备等,协助各企业逐步实现设备节能升级改造,技术改造。
(三)新能源汽车、电动车。
“十三五”期间我市应加快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及新型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强化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重点依托华奥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广西久久星新能源电动车基地等加快发展贵港市纯电动客车、插电式客车,合理发展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乘用车;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汽车材料制造、汽车动力能源制造、汽车智慧制造等方面延伸贵港市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促进新能源汽车制造多元化发展,倾力打造广西第二个汽车(新能源)生产基地。适应市场需求,自主研发适应市场的高效节能电动车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三轮车整车、电动观光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巡逻车等智能化低速电动四轮车,扩展发展电动车的零配件产业,不断壮大中国-东盟电动车生产基地。
(四)其它。
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逐步推行商品房开发绿色建筑标准。加强公共机构用能管理,组织开展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和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节能产业重点工程共计28个,预计投资总额为119.89亿元。
专栏1节能减排工程重点工程
工业节能工程。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3#窑(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蒸汽低氨燃烧系统改造项目,广西贵港市科设建材有限公司建设4500t/d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及配套12MW余热发电技改工程等量置换等重点工程。
工业节能设备。贵港市凤诗电子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台1万瓦强力大功率安全节电器项目、贵港市辉友通风降温设备有限公司的环保空调配套设备建设项目、广西龙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环保科技项目等建设项目。
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车。华奥新能源汽车项目、广西久久星新能源电动车、广西益达新能源电动车汽车制造、广西诺曼斯特新能源电动汽车装备制造、覃塘产业园年产15万辆四轮智能电动轿车项目、覃塘产业园年产5万台电动物流车项目、广西骊驹车业有限公司50万台整车组装项目、桂平市顺源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电动车项目、贵港市荣泽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年组装2万台整车项目、贵港市昌帆电动车有限公司年组装1.5万台整车、广西本太郎车业有限公司30万台整车组织项目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南宁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整车展示及OEM基地项目、玉林电动车行业协会70万台电动车生产制造项目、贵港市高彪电动车有限责任公司电动三轮车生产及18万套配套件项目、广西五羚祯恒电动三轮车有限公司10万台整车组装项目、南宁市天立宏电动车有限公司1万台整车生产项目等电动车项目。
二、环保产业重点工程
(一)环保技术。
1.水治理工程。2017年底前落实贵港市产业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平南县工业园区、桂平市产业园区等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开展贵港市牛皮河等城市内河疏浚、整治工程,通过实施污染源截污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实施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农村水环境等水体防治工程;对重点行业、企业废水开展专项治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2.大气治理工程。以贵港钢铁、制糖造纸等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其行业大气环保技术、装备为出发点,推进行业环保技术和装备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区。强化火电、钢铁、水泥、陶瓷等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技术和装备升级;加快黄标车淘汰,新能源汽车普及等大气治理工程实施。
3.固体废弃物治理工程。开展碳酸钙矿山、尾矿库等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和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加强污水灌区农田、工业遗留和遗弃污染场地、饮用水源地周边等典型区域的土壤治理、修复和风险控制,重点推进涉重金属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综合治理,对重金属区污染场地土壤实施污染治理和消除安全隐患。
(二)清洁生产工程。
按《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建立完善清洁生产审核评价指标体系。在火电、钢铁、水泥、制浆造纸等行业全面强制推行清洁生产机制和认证工作。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按“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要求,在全市各村屯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
(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快贵港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废弃物分拣回收利用设施和配套管网工程建设,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再生砖等资源循环利用,实施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废弃物示范工程。
(五)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重点发展风力、光伏、天然气、生物质焚烧等清洁能源,积极开展贵港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与预测工作,以森林碳汇和城市碳汇为重点,不断挖掘碳汇潜力。支持和鼓励相关企业参加碳排放权交易,鼓励企业开展碳盘查、碳足迹测算及低碳产品认证。
环保产业重点工程共计51个,预计投资197.18亿元,详见附表1.
专栏2环保产业重点工程
环保技术:贵港市牛皮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等工程建设、贵港市重点河流综合整治工程、贵港市南山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市532个行政村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治理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贵港市福林龙宝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沼气池工程等工程建设。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贵港市城区第二水源工程(达开水源)、贵港市城东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江南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贵港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平南县环保发电厂项目、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1.5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工程、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4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工程等工程建设。
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桂平大藤峡项目、平南县环保发电厂项目、中广核港南木格130MW风电场建设项目、中国华能贵港七星岭60MW风电场项目、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利用部分蔗渣等生物质发电项目、广西桂平市生态农业生物科技园20MW光伏发电项目等建设项目、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生物质发电厂等工程建设。
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工程
加快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同时积极推动其他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积极为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废物交换利用、能量分质梯级利用、水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实现园区内项目、企业、产业有效组合和循环链接,提高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努力实现“零排放”,通过循环化改造,全面推动其他工业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打造1-2个“升级版”工业园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工程共计9个,投资98.05亿元,详见附表1。
专栏2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重点工程
贵港市产业园区。加快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依托华电贵港电厂热电联产项目、贵糖搬迁技改项目,建立热电联产为基础,制糖浆纸产业为核心的全面循环经济产业园,并通过延长和拓宽园区产业链,完善产业发展配套体系,将园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全国闻名的热电联产绿色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支持华润(贵港)水泥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完善石灰石—水泥—新型建材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技术,推动余热余压综合利用;建立皮革城封闭循环产业链,实现制革行业废水、废渣的“零排放”。
覃塘区产业园区。以理昂生物质发电项目为核心,以周边木业企业加工边角料、甘蔗渣等为燃料进行发电及向周边木业企业进行集中供热,建立以固废交易和能源交易为基础的园区循环经济交易平台。
广西贵港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示范基地。以贵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核心,带动餐厨垃圾、污泥资源化利用、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废物资源利用项目建设,加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并通过强化园区内部协调管理,加强企业间资源、能源联系,打造一体化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并不断引进节能环保产业研发中心、设备制造产业等,丰富和发展产业园内容,打造广西贵港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四、节能环保服务业重点工程
引领建设一批节能环保咨询、设计、环境管理服务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研究;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服务平台研究与设立;探索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基质,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试点。
节能环保服务业重点工程共计2个,预计投资1亿元。
专栏4节能环保产业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重点工程
环保工程设计第三方服务机构、环境质量现状第三方监测服务机构、污水处理厂运营服务机构、环保产业技术装备研究机构、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碳污权交易平台、排污权交易市场试点等工程建设。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工信委、环保局、科学技术局、财政局、住建委、交通运输局、统计局、产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为成员的贵港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举措;制订出台促进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扶持政策等,协调解决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市工信委会同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综合协调推进工作,组织产业规划实施,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快实施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制定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协同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强节能减排考核结果运用,强化社会舆论监督。通过加大问责力度,形成促进倒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节能环保产业统计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发挥统计监督作用。完善重点项目申报、筛选与管理机制,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和项目落地保障。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以制度建设促规划实施,以重点项目促产业发展。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政策保障
在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的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以及帮助节能环保企业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一是制定贵港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指南,提高准入门槛,规范市场,及时正确引导全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二是制定贵港市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财税优惠政策,鼓励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是制定贵港市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土地使用政策,优先供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建设用地,对节能环保重大产业化项目和重点工程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中给予重点保障;四是制定贵港市环保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提高环保产品技术门槛;五是制定贵港市优先采购环保设备(产品)目录,引导企业和消费者优先采购本市或广西通过认定的环保产品。六是制定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推动节能环保成套产品、设备及技术服务出口,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鼓励对外节能环保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鼓励企业到境外为我国投资项目和技术援助项目提供配套的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七是加快推进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和产品的评估认定及目录制订工作,加强能源与环境领域国际合作及国际环境技术转让,大力推进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外向型发展。
三、资金保障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预算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作市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节能环保产业培育、节能环保先进实用技术和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推广;二是完善节能环保产业投融资体系并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理顺投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多渠道、多方式筹集环保产业发展资金,促进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三是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完善节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投融资体制,探索和推广PPP建设运营模式。
四、招商保障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在税务、用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拥有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能力、自主研发能力的节能环保企业落户贵港;二是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以龙头节能环保企业为核心,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中小节能环保企业落户;三是推进产业聚集,通过优化布局建立我市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地,吸引国内外节能环保企业产业聚集。
五、空间保障
加强统筹规划,整合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集聚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核心,以产品为纽带,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或合作合资等方式,组建一批集科工贸于一体、上下游相配套的大型环保集团,提高我市节能环保产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积极引导和引进节能环保产业单位向专业园区聚集,降低配套成本,促进资源共享,拉长产业链条。
六、技术保障
(一)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技术进步。
加强对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的引导,制定高能耗和重点污染行业环保产业技术政策。围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加快节能环保科技发展,科技、工信、环保等相关部门在全市科技重大专项等计划中安排节能环保产业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同时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重大项目,促进我市环保技术创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节能环保实用技术研究,鼓励企业通过购买、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在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办技术中心、中试基地,或通过联营、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产、学、研联合,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对已经完成工业化试验、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加强市场推广力度,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和规模。
(二)强化技术支撑。
制订有利政策鼓励节能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创建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组建一批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化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支持成套装备及配套设备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推进本土节能环保装备的应用;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加快开发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或国内空白急需的技术和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依托骨干企业,建设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平台,增加研发投入和软硬件设施建设,稳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在重大节能环保设备研发制造上有新突破;选择确定一批基础较好、改造潜力较大的技术改造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提升现有生产力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支持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基地、科技产业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力争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七、人才保障
鼓励引进国内外节能环保领域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核心研发技术人员,按贵港市规定给予安家落户、奖励补贴等各项政策。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学会共同努力,加快培养节能环保创新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产业紧缺人才,逐步完善节能环保人才的支撑体系。
八、其他保障
(一)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组建贵港市信息交流平台,支持行业协会、节能环保重点企业通过互联网搭建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服务等市场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发布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大信息,展示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建立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电子商务平台,鼓励支持其技术和产品进行网络交易。建立节能环保产业项目融资信息平台,促进银企对接合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消费宣传,将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常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科普教育,促进全民参与和全社会监督。深入开展节能降碳、环境保护全民行动,积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采取定期举办展览会、技术产品推广会、产业研讨会等方式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宣传。广泛开展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工作,普及节能环保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