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GB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以及《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对监控与报警系统技术要求,及通过对管廊信息化系统需求分析,并结合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践经验,对城市综合管廊信息化系统进行了信息分层设计。通过框图看出,综合管廊信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覆盖了从管廊

首页> 水处理> 市政污水> 评论> 正文

方案探讨|如何构建地下综合管廊一体化管控服务体系

2017-04-03 11:20 来源: 管廊建设

依据《GB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以及《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对监控与报警系统技术要求,及通过对管廊信息化系统需求分析,并结合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践经验,对城市综合管廊信息化系统进行了信息分层设计。

通过框图看出,综合管廊信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覆盖了从管廊物理空间到最上层的最终使用用户,但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内容主要集中在现场层、资源层、服务支撑层及业务应用层的构建。

1现场层建设

现场层是由安全防范系统、管廊空间与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和通信系统构成。从现场设备运行环境、设备需要7*24长期连续运行、信息传输实时性要求等方面考量,现场系统设备均采用工业级高可靠性产品,如工业PLC系统、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长距离光纤通讯设备等。

Ø 环境、设备监控:根据规范要求在现场部署相关气体(H2S,CH4,O2等)检测传感器、温湿度检测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红外对射等入侵监测设备、舱体结构检测传感器,配置工业级PLC(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实现上述传感仪表和设备的数据采集和处理,PLC按照预制的控制逻辑,输出控制信号到开关、阀门、水泵等执行机构,完成管廊空间的环境参数、设备状态、管线运行参数、管线设备状态的采集和自动控制、连锁控制等任务。

延伸阅读: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渗漏水维修技术与措施

Ø 视频采集:根据管廊内部不同空间位置、光照情况等,安装相应类型的视频监控摄像头实现管廊内部实时图像采集。

Ø 网络:通过在管廊内部覆盖有线光纤和无线WiFi通讯网络,实现PLC、视频监控系统与监控中心的数据通讯,同时对移动端APP应用、人员定位进行网络和应用支撑。

Ø 通信:在管廊现场布设固定通讯终端设备和通讯链路实现中心与现场巡检维护人员的语音通讯。

2 资源层建设

系统资源层是系统应用平台的软件、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环境支撑,软件包括了操作系统、数据库、云平台软件等,通过对资源层的云化部署,实现系统基础设施资源的动态调配。资源云化部署可解决因服务器较多导致的硬件资源利用率低、业务上线慢、IT系统维护投入巨大的等问题,而且可以通过服务器虚拟技术解决这一问题,用较少的服务器虚拟较多的服务器满足项目后期业务扩展对大量服务器的需求。

3 服务支撑层建设

服务支撑层是构筑与软、硬件平台之上,同时对更上层的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软件系统。服务支撑层采用面向服务(SOA)架构,应用面向对象、组件式设计等多项技术,提供的构件系统是跨领域、与具体业务无关、通用的基础服务。采用标准接口协议,可供第三方开发。包括数据访问、视频数据操作、空间信息信息操作、设备信息操作以及消息管理、安全服务等基础性服务,是整个综合管廊运行管理平台的应用支撑平台。

该支撑层包括:通用监控服务平台、视频监控服务平台、联动服务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运营管理服务平台、应急管理服务平台以及针对第三方如智慧城市应用、第三方企业数据共享应用的其他服务平台。

4 业务应用层建设

业务应用层是针对城市综合管廊运行、维护管理的具体应用需求而开发的响应子系统或功能模块,用户直接通过各业务应用子系统或功能模块完成于整个管廊监控信息化系统交互,满足了管廊综合运维工作的实际应用要求。根据管廊建设阶段和应用需求阶段可进行业务应用层相关模块选择和添加。

用户可根据业务发展阶段实际需要对业务应用层功能模块进行灵活的选择、组合与添加,使运维信息化平台性价比最高。

延伸阅读: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渗漏水维修技术与措施

原标题:如何构建地下综合管廊一体化管控服务体系(方案探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