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在圣城街道东公孙村的一家加油站旁边,垃圾清运工人张炳千坐在路沿石上,手里的包子和咸菜条就是他的午饭。“中午休息半小时,下午接着干。”张炳千说,近年来垃圾产量不断增加,每天加班加点才能清运完。
1993年,张炳千负责寿光南区的垃圾清运工作,这一干就是21年。21年间,张炳千只休息了21天。“大年初一休息。”他说,“每天都有生活垃圾,一天不清运,环境马上就乱了。”
在仉家庄村,仉秀莲负责文家路从金光西街到文庙西街路段的保洁。半个月前,仉秀莲在打扫建筑垃圾时,不小心腿上被一个碎了的陶瓷盆划伤,裂开一个大口子。
“吃不了苦,干不了环卫。”仉秀莲说,“伤了腿,我老伴过来替我,我就跟他说扫哪里、怎么扫、多久再扫一次,现在他的活儿比我都熟。”
现在仉秀莲腿上的伤口基本愈合了。“我和我老伴一块扫,互相照应着,儿女们也放心。”仉秀莲说,看着路面一尘不染,自己心里也高兴。
“有‘余热’就得发挥。”仉秀莲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现在有老伴陪着一块干,生活充实而满足。
“永远在路上的人”
刘志刚是寿光的一名垃圾清运工,他每天的任务是将每个小区、路段垃圾桶里的垃圾装进清运车,然后运到垃圾处理厂统一集中处理。
“早上最晚也要4点出车,再晚了就‘运不迭’了。要是前一天任务太重忙得太晚,早上3点多就要出车,收工时通常已经晚上七八点了。”刘志刚笑着说,虽然夏天垃圾气味大,但他最喜欢夏天。“夏天视线好,天亮得早、黑得晚,方便工作。现在天黑得早,干活就得更加紧了。”在渤海路与农圣街交叉口,刘志刚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往清运车上挂上垃圾桶。
中午饭就吃两个路边买的火烧,本以为午觉会在车上度过的刘志刚着实给了记者一个意外的答案:从没睡过午觉。
“不是光我自己,大家都这样,工作久了就习惯了,并不觉得困。生活垃圾不停产生,耽误了时间就运不完了。垃圾桶要是满了没及时清,市民就没法倒垃圾了。”刘志刚说。
生活垃圾每天都在产生, 刘志刚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工作,每年也只有年初一这天休息。“一年365天,我有364天都在清运垃圾的路上,没请过几次假。”刘志刚说,一辆车配一个人,少了人就少了车。“遇到实在非去不可的红白事,我就找会操作的‘老伙计’来代半天或一天班,不能让私事耽误了正事。”
今年40岁的刘志刚已经开了14 年垃圾清运车。最初的清运车是普通翻斗车,靠人力倾倒垃圾,工作累、待遇也低,不少人干了几天就离开了,刘志刚却没有动摇过。
“工作总要有人干,我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刘志刚说,这些年,待遇一直在提升,清运车也越来越高级。“生活越来越好,我很知足,也很庆幸当初的坚持。”这条路,他走了14年,还将继续走下去。
平凡路上坚守着不平凡的人
张玉森1993年踏入环卫行业,在环卫一线一干就是21年。起初很多同学亲戚都劝他不要干这个扫大街的行当,可天生勤快的张玉森却偏偏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一上班,张玉森就报名干了又脏又累的装运工,天天用大铁锨往拖拉机上装垃圾。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张玉森还没有多少劲儿。晚上躺在床上,疼得腰板都不敢挨床板,但他硬是给挺了过来。干了半年,张玉森又自告奋勇装翻斗。翻斗车车身高、容积大,需要更多体力。遇到节假日,他常常累得晚上翻不了身。
1994年,环卫处新购了两部铲车,单位挑选了两名经验丰富的工人学开铲车。张玉森就名列其中,当时市区仅有两步铲车,任务之重常人难以想象。为完成任务,那段时间张玉森都是半夜12点起床工作。
2006年7月,他在拖一个饭店的垃圾桶时,脚下一打滑,摔倒在了路沿石上。一检查,髌骨粉碎性骨折,必须动手术。医生建议,手术后一年拆钢板,其间不得承重、剧烈活动。由于环卫工作的特殊性,一时很难找到合适人选顶替张玉森的岗位,其他司机不得不天天额外加班,使本来就劳累的工作再添负荷。连动手术算起仅仅4个月,一瘸一拐的张玉森就又上了车。
2013年,张玉森被授予“全国优秀环卫工作者”荣誉称号,成为山东省15名获此殊荣者之一。
2010年元宵节晚上,寿光遭遇25年来最大降雪。气温低,风雪交加,短短一个小时,公路上堆积了十几公分的雪,部分地段甚至已经结冰。
为了给市民创造方便安全的出行环境,寿光环卫处保洁队长赵巧玲带领环卫工人投入了全城巡查及除雪除冰的任务中。
融雪剂、洒水车、铲雪车,能用上的工具都拿来用,赵巧玲和环卫工人们从晚上7点“鏖战”到第二天早上8点,市区主要道路正常通行宽度已经全部除雪完毕。草草的吃完早饭,赵巧玲又投入了后续更大规模的除雪工作。
“环境卫生是寿光的脸,再苦再累也要把脸面打扮漂亮。”赵巧玲说,干环卫21年,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和毅力。“‘大家’好了,‘小家’才会好。所以宁愿一人脏,也要换得万家洁。”
近年来,赵巧玲先后被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环卫系统先进个人”、“十佳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五一劳动奖章”、“十佳公仆”和“寿光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机械化、数字化促环卫工作升级
10月6日,记者在金海路上目睹了一辆护栏清刷车的作业过程:清刷车以每小时2至3千米速度通过后,护栏变得光亮如新,与未清刷过的护栏形成了鲜明对比。
“城区道路保洁中实行了‘机洗+机扫+机吸+人工保洁’的新模式,保洁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寿光市环卫处工作人员王玉刚说,“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不仅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推动了城市环境的完美蜕变。”
在寿光环卫处监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点击鼠标,屏幕上便显示出了分布在城乡的所有环卫车辆的运行情况,甚至可以更详细地看到每辆车任意时刻的运行轨迹、停留时间以及油耗等数据,足不出户便能调度全市环卫工作。这是寿光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环卫管理的一个缩影。
同时,寿光环卫处利用200多部对讲机和50部“城管通”,实现了免费即时通讯和信息互联,便于快速处理问题。安装在全市大街小巷的325路视频监控装置,对城乡主要位置的卫生情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道路是否干净整洁、污染物是否及时清理,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市民可以24小时拨打12319热线反映问题,这样就不再是6000多个环卫工人在监督环境卫生工作,更是线上所有市民的信息共享、共同监管,形成‘全民管理城市’,让问题无处遁形。”王玉刚说。
据悉,寿光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荣誉称号,是全国第4个、江北首个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县级城市。
原标题:寿光环卫集团: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