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漫步湖南株洲县的街头巷尾,一条条道路干净通畅,一处处休闲广场花团锦簇,一池池清水波光粼粼,焕发出勃勃生机;乡村之间,农家院落清爽怡人,陈年垃圾看不到踪影,到处是崭新的希冀……这般“处处为景、步步皆画”的背后,是株洲县始于群众诉求、忠于群众满意,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不懈努力,更是该县加速无缝融城步伐,着力打造繁荣宜居幸福文明的株洲城市副中心的坚定决心使然。
环境卫生状况是一个地区的名片,也是区域精神风貌和活力的体现,更反映了一个区域的投融资环境。“于株洲县而言,无缝融城不仅是与市区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社会保障和民生事业发展一体化,还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一体化。”该县县委书记罗绍昀多次在重要大会上强调。而这其中,“面子工程”——环境卫生状况的提档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以“撤县设区”工作为契机,株洲县看齐市区保洁标准,主动跟进发力,进一步加强内外部环卫精细化管理,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力推进道路保洁新模式,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由表及里,建管并重,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融城,其时已至,其势已成。站在新的起点,株洲县将不断刷新“颜值”,迎接各方检阅。
【小】市场化运营,城区143万平方米区域24小时保洁
“每天都有一次巡查,发现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及时解决,保洁情况每周打一次分,月底考核通报,对我们来说有压力也是动力。”3月17日,株洲县环卫处监察考评股考核班组和仁仁洁公司环卫队长一起对一环卫路段进行巡查时,发现有处垃圾处理不到位,被要求当场整改。
近年来,株洲县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提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幸福生活需求指数显著提高。但由于多重原因,株洲县环境卫生管理处面临经费不足、人员流动频繁等困惑,环卫保洁能力难以适应县域快速发展的需求,因而改革势在必行。
2011年,株洲县开始探索环卫市场化运作,调动市场资源向社会提供环卫作业服务,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该县先后将主次干道、小街小巷、公共场所、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河港堤坝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冲洗降尘、环卫设施维护等工作任务整体打包,承包给株洲市宏达公司与仁仁洁公司两家专业清扫保洁公司进行市场化管理,明确范围,统一标准,责任到人。
该县环卫处监察考评股则严格按照考评办法对两家公司进行24小时业务考核,每天安排一个考核班组和市场化公司队长一起进行实地巡查,并进行记录,卫生保洁情况每周打分,每个月底汇总考核情况,月初召开讲评会通报考评情况和整改意见,考核结果通报至县委、县政府和县城管局。同时,该处每月对两家公司上岗人员人数进行统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年底还对城区卫生进行大督查,对梅子湖及湘江河边的建筑垃圾进行大清理。
“宏达公司和仁仁洁公司均负责大型机械化作业和县城主次干道的人工清扫保洁工作。”株洲县城管局副局长、环卫处主任李剑源介绍,如此一来,环卫处则抽身出来,只要做好“裁判员”的角色,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通过市场调节使资源和服务快捷、高效、灵活配置。
在市场化运作的推动下,该县有市场化公司员工382人,实现了24小时保洁作业、主街道1天1轮回清洗、人行道做到3天1轮回清洗,道路机械化清扫、洒水降尘率在90%以上,城区保洁范围从主干道延伸至背街小巷,从中心城区延伸至“城中村”和无物业管理小区,从渌口延伸至南洲新区,作业面积已达143万平方米(不含渌湘大道)。在去年的全市城管工作考核中,该县环卫保洁工作评价良好。
【主】垃圾处理方式优化,解决卫生环境短板
3月18日,站在西山岭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上,记者目之所及皆有植被覆盖,一派清爽整洁,几乎没有异味,难以想象脚下曾是数以万吨计的生活垃圾。渌口村西山岭组村民张发林颇有感触,“过去,这里蚊蝇飞舞,臭气熏天,家家户户不敢开窗,现在这里改造成公园,成了健身、跳舞的好去处。”
西山岭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85亩,于1999年投入运营,累计堆放垃圾约90万立方米。过去,场区垃圾渗漏液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县城排水渠,部分渗入旁边农田、菜地及湘江,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成了老百姓眼中的“污点”。2015年11月,该县投资4940万元对西山岭简易垃圾填埋场进行原位生态封场治理。
“封场可以防止雨水大量下渗,还能避免‘填埋气’释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更能避免固体有害物直接与人体接触。”该县环卫处副主任谭渌珍解释,封场工程包括建设垃圾挡土坝、推体整形、渗透液收集导排系统、填埋气体收集导排系统、生态恢复及绿化景观等,工程完工后,该县特意选择了抗性强、根系穿透力弱,能吸收有害气体的植物进行栽植,地被铺满了草皮,可以有效聚集重金属,并且方便移除,然后集中处理。去年底,该工程正式完工,昔日垃圾场化身休闲小公园,过去城市的“污点”变为环境“靓点”。
近年来,伴随株洲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副产物——日益增加的垃圾也成为困扰环境卫生的一大难题。该县决策者高瞻远瞩,围绕环境可持续发展重要课题,积极引进先进企业、技术,逐步推进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2013年,我省首个水泥窑协调处理固废项目在株洲县竣工投产,该项目分为生活垃圾预处理和水泥窑协同处理两部分,成功攻克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恶臭、渗滤液、废渣、二恶英/呋喃、温室气体减排等几大难题。
“对于可以燃烧的,比如纸、布等可以用作燃料;对于泥土、石子等,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渗滤液、垃圾水打入管道喷洒;钢、铁等可以回收利用,而底渣、底灰又正好作为水泥原料。”华新水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若按照每日处理量450吨,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7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5万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目前,该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此外,针对建筑垃圾和废旧家具数量增加的趋势,该县环卫处正在协调争取资金,拟建一个建筑垃圾填埋场,对外发包废旧家具分解,进一步改善县城环境。
【小】县乡村三级联动,城乡垃圾转运“一体化”
“好多年没回来了,村里变化真大。”在株洲县龙潭镇乐云村,在外工作的邹建军感叹,“以前村里垃圾没人管,现在有专门的保洁员,没几步路就有垃圾桶,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大家素质也提高了。”
要想解决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首先要解决“有人管、有人干”的问题。近年来,该县持续将农村环境整治纳入新农村建设为民办实事工程,在全县推行“村保洁、乡镇收集、县转运”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机制。
该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全县8个镇129个村、10个居委会按照每个镇不低于15万元、每个村(居)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以奖代补进行环卫和美丽乡村建设投入。镇、村配套资金投入达950多万元,每个镇均安排了不低于20万元、村不低于0.5万元的配套经费。该县每个村(居)配备2至5名保洁员,负责村内公共场所(村道)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工作,做到“专人管理、定点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目前,该县各村设置分类垃圾池近2000个,配备垃圾桶近万个。
在株洲县,乡镇储存垃圾的容器主要是具有密封功能的“地坑斗”,“地坑斗”一般设置在污水处理厂或者距群众生活较远的区域,每个“地坑斗”可容纳8立方米的生活垃圾,该县8个乡镇共设置了74个“地坑斗”。
“一个‘地坑斗’就是一车垃圾,可自动装卸。”该县环卫处生活垃圾转运站站长黄龙美介绍,村里的保洁员把垃圾运至乡镇垃圾“地坑斗”后,由转运车负责收集送至生活垃圾转运站“瘦身打包”,然后再送往华新水泥公司的水泥窑进行协同处理。
“每天要收集60余车生活垃圾,约100吨。”黄龙美说,为了及时处置生活垃圾,16台转运车辆日夜奔波在第一线,日清运处理县城区113个垃圾收集站(点)及乡镇74个“地坑斗”的生活垃圾,最远的一个乡镇来回要花4小时。运转车采取封闭式运输,实现了垃圾不见天、不落地、不抛撒,无二次污染。
目前,该县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有26人专职负责。自转运站投用以来,该县生活垃圾收集量从2013年底的1400吨/月增加到现在的3000吨/月,每月全县收集生活垃圾在1300车以上,每月压缩转运到华新水泥厂在220车以上。
可以说,一套科学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已基本建成,覆盖到城乡的各个角落。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的实现,不仅改善了农村环境,推动了现代新农村建设,而且使城乡居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现在,城区街道上,看见垃圾随手捡起不再只是环卫工的事;农家四周边,扮靓庭院阳台已是平常事……越来越多的人自觉为美丽渌口添砖加瓦。
【小】改善各类设施,夯实环卫服务能力基础
“3月19日下午2点30分,1号垃圾车行驶到龙船镇,车速50千米每小时。”如此精准的时间,如此规范的作业,株洲县环卫处是如何做到的?原来,去年3月,该处为加强生活垃圾收集管理,在每台垃圾转运车上安装了道路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控到每台车的行驶速度与位置,这一举措既规范了驾驶员驾车行为,又有效提升了该县环卫现代化、信息化作业管理水平。
加大环境卫生整治管理力度,除了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作业规范来提高“软实力”,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硬实力”。
为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清运率,逐步减少垃圾死角。去年,该县在南洲、龙门、淦田、古岳峰等镇新增地坑式垃圾收集站10座,制作安装地坑式垃圾斗18个,对各乡镇垃圾收集地坑斗维修40余次。同时,为给一线环卫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该县在和城国际等4个地坑式垃圾收集站增加了遮雨棚,在城区设置了30多个饮水点,为环卫工人作业提供贴心服务。
公厕是城市基础性设施,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该县城区21座公厕公布了卫生质量监督电话,公厕里,各项设施一应俱全,提示标语温馨醒目,彰显了该县环卫人细致周到的人文关怀。每座公厕由该处班子成员和股室长一人一座严格管理,每周对公厕卫生情况公布排名,前三名奖励,后三名处罚。
硬件设施提档升级。该县投资8万元对向阳广场、梅苑路收集站安装灭蝇除臭系统,投资20万元对伏波大道和南洲大道垃圾收集系统进行改造,引用PPP模式,由广西金正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对县城垃圾收集桶进行改造升级,已在学堂路等主街道安装太阳能广告式垃圾收集箱800个。今年,该处计划争取在各镇建立环卫所,完善各镇收集配套设施,加强垃圾收集运输管理。
原标题:株洲县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打造株洲城市副中心的“美丽”实践(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