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关于推进环保领域PPP项目实施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的提案》两份提案被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企业家在“朋友圈”积极转发。
记者注意到,这两份提交全国政协的提案,既指出了问题和症结,也针对提高民间资本参与率、促进项目落地等方面给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PPP总体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方向,经验不足、不够成熟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但在创新发展中,抓住这样一个制度供给的伟大创新,对于一系列相关的改革和发展将产生六大正面效应。”
首先,从政府的视角来看,面对中国城镇化和老龄化,未来长期发展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推进PPP的创新势在必行。
其次,可以把政府、企业、专业机构等所有相关各方的相对优势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在公共服务、硬件支撑以及项目管理运行体系中“1+1+1>3”的绩效提升机制。
第三,一大批偏好与政府实行长期合作的、愿意合作期内获取“非暴利但可接受”投资回报水平的企业和资本,其生存和发展有了更大的舞台和空间。
第四,混合所有制如果能与PPP天然对接,它发展的过程就有望比原来设想的更快。按照混合所有制形成产权架构,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完全可以争取实现共赢的发展,其意义是全局的和长远的。
第五,可以作为选择性的“聪明投资”来增加有效供给,把实际上为数可观的一批所谓过剩产能,便捷地、可靠地转为有效产能。
第六,与“全面依法治国”天然对接,倒逼、催化中国法治化高标准营商环境的打造。如果没有形成一个让社会资本认可的、可预期的、踏实的法治保障,PPP是不可能有可持续性的。
“问题导向才能解决问题,现在还有很多攻坚克难的事情,态度积极,要不回避问题。”贾康说,目前看到的具体情况是,大城市、中心城市的项目,确实比较多地被国有企业拿到手,但是靠近低端的、市县级的、为数众多的PPP项目,国有企业顾不过来或不感兴趣;这些项目其实也有很多大规模的,很多民营企业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提及近期开展的PPP资产证券化项目,贾康表示,将长期资金按照类固定收益产品进行交易势在必行,上海、天津已经正式开办了针对PPP资产证券化、固定收益类资产品种的交易中心,非常有前景。
原标题:PPP六大正面效应正在显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