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问题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新建和改建,使得每年建筑垃圾的产生总量不断加大,在城市垃圾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大量建筑垃圾产生,而目前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与露天堆放,处置方式单一,易产生大量环境问题并占用宝贵土地资源。
填埋处理需耗费大量的征地及垃圾清运等费用。此外,也有一部分建筑垃圾混在生活垃圾中被运往填埋场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有差别,会引起许多问题,如造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性质发生改变,有可能使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导致渗滤液处理不能达标,加剧填埋场表面沉降的非均匀性,降低场地复原再利用的经济效益。建筑垃圾集中处理所需要的成本较高,包括运输成本、仪器设备购买及维护等。如何合理化利用建筑垃圾并将其作为再生资源进行产业化生产,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资源化利用是良方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陈玉祥告诉记者,建筑垃圾资源化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垃圾的有效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填埋和露天堆放产生对地下水、土壤以及空气产生的污染。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能相应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陈玉祥说,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例如:废金属可重新回炉加工,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木屑等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碎砖、混凝土块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代替砂直接在施工现场利用,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浇捣混凝土等,也可用以制作砌块等建材产品。
鼓励企业产业链整合
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出路在于建筑垃圾处理的专业化与产业化。一方面,需要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使建筑垃圾的处理专业化;另一方面,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推动建筑垃圾的产业化。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尚未形成独立产业,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研发成本高、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及实际大规模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近年来,各地对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资源化推进的力度在逐渐加大,政策上在不断推进。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作出规范。其中明确,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并培育行业骨干企业。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进行拆迁、运输、处置和产品应用等产业链相关环节的整合,以资源化利用为主线,提高产业集中度,加速工业化发展。为了鼓励规模化生产,两部门还对准入企业的生产规模提出了要求:大型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年处置生产能力不低于100万吨,中型不低于50万吨,小型不低于25万吨。
资源化利用待提速
尽管与国外相比,我国建筑垃圾在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资源化处理工艺上在逐步完善。一些企业在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如基础回填、再生混凝土及制品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尤其是建筑垃圾再生砖技术,基本趋于成熟,产品应用效果良好;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研发和生产也取得了进展。
经过不断努力,我国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方面已有了一些成功的实践,如北京元泰达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一体化,创新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建筑垃圾中回收有用的资源,效果显著。陈玉祥说,建筑垃圾经分选、破碎、筛分加工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骨料资源重新利用,如再生骨料、再生砖是作为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建筑材料,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砂石及普通砖类墙体材料,对解决建筑材料生产资源短缺及巨大的能源消耗具有显著意义。
陈玉祥表示,应解决制约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主要瓶颈问题,整合产业内优势资源,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实际工程经验与关键装备的国产化能力,加快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速度,增强产业技术创新及成果应用的国际竞争力。
延伸阅读:
深度|资源化能否终结建筑垃圾困局?
原标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亟待推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