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现有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治理旧垃圾,旧垃圾场很多是所谓非正规垃圾点。现有垃圾场得到有效治理即意味着现有垃圾处理能力不仅满足当前产生的垃圾处理需要,还有一定的剩余能力处理旧垃圾场的垃圾。目前的现实是现有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垃圾倒江”、“垃圾倒海”频频发生。旧垃圾场除了“猫盖屎”,还能怎么处理,所以人民日报也感慨到:“垃圾山”不能边搬边造(来源:2017年1月16日,人民日报)。今天是特朗普就职美国总统,他在就职演说:“长久以来,我们首都中的一小批人享用着利益的果实,而民众却要承受代价。华府欣欣向荣,却未和人民公诸同好。政客贪位慕禄,而工作渐渐流逝,工厂一一关闭。建制派自顾利禄,而忘记人民应该被保护。”,这样的声音值得共勉。
人民日报说道:“垃圾山”不能边搬边造(来源:2017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如果仅仅是简单粗暴的“搬山”,可能会陷入这边“搬山”那边“造山”的困局。要排查“垃圾山”的制造源头,从源头上找寻整治方案。“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很多人对这些词并不陌生,甚至正为其所困。这些非正常垃圾堆放点,有的在城乡结合部,有的在居民区旁,还有的甚至就处于闹市之中,大多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企业排出的危险废物等,不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污染水体和土壤环境。近年来,城乡垃圾乱排乱放、垃圾废物向农村转移等现象多发,“垃圾山”问题不仅让老百姓闹心,也成为政府环境治理的难点。近日,住建部等四部门下发《关于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工作的通知》,向“垃圾山”亮剑。根据通知,此次将排查陆地、河流(湖泊)和水利枢纽管理范围内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并建立整治方案。相关部门要求,2017年6月底前完成排查工作,2020年底完成集中整治工作。四部门的联合排查整治,让大家看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希望,整治效果值得期待,但其中难度也不容小视。比如,一些“垃圾山”的形成有其现实因素,一些地方的居民生活垃圾确实存在难以处理、无处可放等问题。在这些情况下,如果仅是简单粗暴的“搬山”,则远远不够,用不了多久就会死灰复燃,甚至会陷入这边“搬山”那边“造山”的困局。排查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找到它、搬走它那么简单。要真正解决问题,除了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尊重人们的生活规律,更应以此为契机,排查“垃圾山”的产生源头,从源头上找寻整治方案。比如对于居民垃圾处理不便的,可以增设垃圾处理站或增加垃圾回收频次等,而对于建筑垃圾,则要加强监管、查补漏洞,借此机会将监管机制捋顺。从长远来看,“搬山”只是整治的第一步,通过增强整个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排放监督体制机制、引导人们增强垃圾分类意识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16日 15 版)
延伸阅读:
徐海云:垃圾分类回收已走到山顶 垃圾焚烧呼之欲出
原标题:旧垃圾如何治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