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获悉,关于印发《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四个子规划》的通知已经印发。根据规划,湖南将发展高端节能环保装备。环保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大气污染治理装备(含脱硫、脱硝、脱汞、除尘、尾气净化等)、水污染治理装备(含城镇污水、有机废水、化工废水等)、固体废弃物

首页> 节能> 工业节能> 政策> 正文

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推动高端节能环保装备发展

2017-01-22 10:23 来源: 北极星环保网

日前,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获悉,关于印发《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四个子规划》的通知已经印发。根据规划,湖南将发展高端节能环保装备。环保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大气污染治理装备(含脱硫、脱硝、脱汞、除尘、尾气净化等)、水污染治理装备(含城镇污水、有机废水、化工废水等)、固体废弃物处理装备(含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建筑废弃物、农药污染场地修复等)、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含废弃电子产品及污泥回收、废旧铅酸电子资源化利用等)、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节能装备产业重点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电气传动装备、高效生物质锅炉、高效智能型燃气锅炉等产品。详情如下:

关于印发《湖南省装备制造业

“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四个子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经信委、相关产业园区、有关企业:

现将《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四个子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11月7日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11月14日印发

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的各种技术装备产业的总称,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提供的是投资类产品,包括系统、主机、零部件和技术服务,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知识密集和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一、“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回顾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发展质量、产业效益取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技术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1、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年均增速逐步放缓

“十一五”期间,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机械统计数据)年均增速达到38.79%。2015年,规模以上2653家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364.5亿元,占全国机械工业比重为3.63%。“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15.9%。湖南机械装备产业发展呈现工业化中后期固有的增速趋缓、增加值和利税趋于平稳的主要特征。产业“十一五”、“十二五”经济运行发展趋势见图1。

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全口径)规模以上企业3229家,完成主营收入10591.6亿元(增长11.0%);工业增加值3169.4亿元(增长11.0%);利润总额485.7亿元(增长6.4%);利税总额865.11亿元(增长6.7%),出口交货值794.8亿元(增长31.6%),成为全省第一个主营收入过万亿元、增加值率达30%以上的支柱产业。

图1湖南机械装备工业“十一五”、“十二五”经济运行图

2、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重大技术装备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5年底,我省装备制造业已经建立2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2/3);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十二五”期间,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成功并获得工程应用:超级电容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悬浮列车、101米最长臂架泵车、最大平头塔机T3000和5200吨米塔式起重机,最大吨位3600吨履带起重机,630MVA/1700Kv实验变压器、750Kv级2100MVA三相分体变压器、大直径全断面隧道硬岩隧道掘进机(TBM)、双模式斜井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5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等,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3、产业组织结构逐步完善,产业集聚度继续提高

我省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及零部件和轨道交通装备四大优势行业的规模企业数和主营收入,分别占全行业的42.22%和63.20%;长株潭地区集中规模企业数和主营收入,分另占全行业的51.35%和67.90%。排名前10位企业主营收入约占全行业的31.26%,行业内已拥有主营收入过百亿企业7家,过十亿企业达到33家。长沙工程机械主营收入和产业规模达到全国总量的1/3以上,株洲轨道交通装备达到全国总量的1/4左右,轨道交通装备主机企业中车株机主机一级配套商实现90%本地化。

4、产业转型取得一定进展,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提出的“引导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成套设备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转型””发展思路取得一定实效。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开始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尝试从咨询设计、设备选型、设备制造、设备安装、投运服务全过程提升服务能力、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实现成套工程总承包和交钥匙。围绕国家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企业以特高压变压器设备核心技术为基础,同时致力于电力自动化设备和新能源发电系统二次总承包,制造服务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50%、利润贡献率达40%以上;围绕风力发电设备,企业以2MW~5MW直驱式风电机组核心技术为基础,注重培育“风电场资源选址、设备选型、设备制造、风力发电站建设、风电场投运服务”等新能源建设总承包能力,快速提升了风力发电成套系统供应能力、服务能力和市场响应能力,2015年2MW~5MW直驱式风电机组销售同比增长36%;企业以散料输送设备单机制造为基础,通过推广应用“装备制造+系统总承包+配套服务”的新型经营模式,成功签订国内28个产业总承包项目,项目订单总额超过100亿元。

5、产业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

为实现“湖南装备-装备中国-装备世界”的梦想,湖南装备制造业加快拓展国际市场进程,“十二五”期间,双流制货运电力机车已出口南非、轻轨车辆出口捷克、300吨级电动轮自卸车出口澳洲、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出口美国、泰富重工2015年签订了俄罗斯LD煤炭码头项目等国外工程承包项目7项,合同订单总额达20.1亿美元。在产业出口交货值稳步提升(见图1)的同时,湖南装备企业开始实施整合国际产业资源战略,三一在印度、美国、巴西、印尼、德国等5个国家建有生产研发基地的基础上,又收购了国际混凝土机械头号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并与世界领先的起重机制造商奥地利帕尔菲格集团合资设立两家起重机子公司。中联重科全资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后,又在印度建设合资企业。中车株所相继收购加拿大当尼克斯、英国海工装备巨头SMD,中车株机在土耳其、马来西亚、南非设立生产基地等,我省具备竞争能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延伸阅读:

浙江湖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我省装备产业总量规模不大,仅占全国比重不到3%;装备产业内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地市之间产能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领域不多,除轨道交通装备和工程机械装备外,其它装备具有的竞争优势不突出。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除轨道交通装备和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外,我省装备产业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偏高,技术创新仍依赖于“引进型技术发展模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自主创新意识薄弱,产业创新投入强度不高;实验验证技术开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等产业基础技术研究滞后。

3、产业基础配套能力差。区域协作配套体系建设滞后,专业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等直接影响装备产品质量的工艺协作服务基地建设进程缓慢;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传统制造理念和经营模式难以改变;装备产品本地配套率不高,目前50%以上密封件和轴承、30%以上高端液压件、高档数控系统、超高强钢板等仍主要依赖进口。

二、装备制造业主要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机遇

(一)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是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与技术和产业革命同步发生、互相影响的世界经济发展波动期,同时也是工业化中后期装备制造业进入结构调整起核心作用的中速增长期,装备制造中速增长将成为常态。建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关注于数字化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聚焦技术革命对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未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将呈现以下变化:

1、产品技术高端化。装备产品面临需求多变和个性化的市场需求,面临单一技术向系统技术、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单台技术装备向技术装备成套系统、一般使用环境向特殊极端使用环境的变化。装备产品作为高新技术的载体,满足用户需求的智能化程度和全寿命周期内产品质量(特别是可靠性)是产品技术高端化的重要标志。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与装备产品技术的融合,快速提升了装备产品“引领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数字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信息化服务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主导方向。

2、制造服务一体化。装备制造业附加值提升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服务化增值。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与服务相互融合的制造新业态或新模式,其特点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涉及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两个领域:一是在装备产品设计制造中融合用户服务理念,增加产品服务功能与服务价值;二是实现由产品供应商向“交钥匙”项目承包商或服务商的经营模式转型。国外装备制造巨头(如美国GE、德国SIEMENS等)具备为用户提供设计方案、布置工艺流程、选定生产试验设备、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直至生产出合格产品的系统服务能力,实现了由设备供应商向服务供应商的战略转型。

3、产业组织集群化。产业集群化是以区域网络为基础,强化专业细分,发挥产业管理和协作效应,形成产业间协调发展的高效组织形式。第三次工业革命给装备制造业带来新的组织方式:一是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大规模定制生产系统;二是产业组织网络化和产业集群虚拟化。产业组织结构的创新,装备制造业经营新模式、产业新业态不断呈现:传统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模式正逐步被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替代;减材制造模式正逐步被增材制造、等材制造模式替代;“生产+全球分销”模式正逐步被“分散生产+就地销售”模式替代。国际著名产业集聚区,基本是按照主导产业建设产业链和协作配套体系,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产业集群网络化和虚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跨界、跨区域现代制造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成为制造业降低交易费用,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重要途径。

4、市场竞争国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已经成为装备产品市场的明显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让装备产业国际化更为便利。以全球国际化视野、遵循国际化交易协定、利用国际产业资源、建立国际营销网络、融入国际竞争大潮,是装备产业竞争国际化的发展态势。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机遇,提升装备产品系统成套能力和承接国际工程成套能力,将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和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是我国“十三五”期间拓展市场空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装备制造业重要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装备制造业正在取代重化工业成为主导产业。尽管,国内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但装备制造业整体向好趋势不会变,产业面临以下机遇和挑战:

一是工业化中后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对技术装备需求的市场机遇;二是国际国内市场调整、城市化率提升、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装备需求的机遇;三是世界经济在复苏期,技术装备的发展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而带来的市场机遇。

在三大机遇前提下,能否抓住发展机遇,我国装备制造业也面临以下挑战:一是先进技术装备高端化的挑战,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升级版的高端装备,衡量的是产业/企业是否具备核心技术能力;二是产品需求个性化的挑战,衡量的是产业/企业对市场的响应能力;三是市场国际化的挑战,衡量的是产业/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十三五”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优化的阶段演化期。我省装备制造业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变化,妥善应对挑战、推动转型升级,逐步实现湖南装备制造向湖南装备创造转变、湖南装备产品向湖南装备品牌转变,完成湖南装备产业做强做大的战略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和省政府《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引领为支撑、转型升级为主线、两化融合为手段,以“高端化、国际化、智能化、制造服务一体化化”为主攻方向,坚持培育发展高端装备与改造提升传统装备相结合、增加高端装备产业增量与优化传统装备产业存量相结合,推进装备制造业向装备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实现装备制造业“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战略目标,促进装备制造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技术引领、创新驱动。以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技术引领和技术创新来创造和满足日益变化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装备制造业创新新模式,促进我省装备产业比较优势转变成产业核心技术竞争优势。

2、政府引导、市场导向。树立“市场引导企业、产业服务市场”理念。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以满足国民经济不同产业部门的市场需求为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产业布局以及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以技术引领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为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优化的努力方向,充分发挥政府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努力提升湖南装备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3、融合发展、创新模式。坚持跨行业、跨区域、跨领域融合,以装备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装备产业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相融合、装备产业与服务产业相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促进装备产品和技术向高端化、高品质、高附加值升级,实现装备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再创新。

4、优化结构、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产业技术与产业资本一体化扩张战略,加速装备产业组织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引导具有一定条件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整合国际国内产业资源,依托核心竞争能力组建国际化成套系统的供应商或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供应商;引导中小企业靠大靠强,促进产业资源的纵、横向优化组合,优化装备产业技术创新链、配套价值链;推进装备产业淘汰、消化落后产能,引导装备产品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资源兼并重组,做强做优产业集群。

(三)发展目标

1、产业效益

主营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12%,2020年达到15000亿元以上;增加值年均增长8~10%,2020年达到4500亿元以上;利税年均增长8~10%,2020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实现出口交货值1500亿元以上,出口占产业主营收入10%左右。装备制造业在全国排名进入前10强,中部区域进入前2位。

2、创新能力

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亿元主营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0.75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智能化工程机械装备、特高压输变电成套技术装备、新能源发电技术装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智能制造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0%以上;建成30个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60个智能化车间;工程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等主导装备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4、组织结构

培育千亿企业1~2家、百亿企业15~20家;培育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服务供应商5~10家;建成10个标志性产业集群和2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延伸阅读:

浙江湖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四、“十三五”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

围绕加快装备制造强省建设,湖南装备制造业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和产业问题导向,紧紧抓住“发展高端、强化基础”2个发展重点,推进全行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湖南装备“装备中国、装备世界”做出杰出贡献。

(一)发展高端装备,提升装备产品市场竞争力

“十三五”期间,装备制造业要实现从“能做”向“做好、做精”转变,进一步提升技术装备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可靠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1、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以干线轨道交通、区域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国际国内三大市场需求为目标,实现“高速、重载”技术创新战略向“绿色、智能”技术引领战略的提升。重点发展重载货运机车、快速客运机车及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市域动车组、绿色智能城轨车辆、储能式有轨/无轨电车、双源制轨道工程车、中低速及中高速磁悬浮列车等重大技术装备以及牵引传动及网络控制系统、数字化控制系统、碳化硅变流系统、永磁同步电传动系统、牵引变压器、牵引电机等关键部件,打造以轨道交通整车研制为龙头,以电力牵引技术为基础的国家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和全球领先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2、高端工程机械装备:以技术高端化和市场国际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智能化工程机械集群系统、多功能工程机械成套装备、节能环保型绿色工程机械装备、智能型地下掘进成套装备、海上工程机械成套装备、散装物流成套技术装备、大型露天矿综采技术装备、军事工程机械技术装备、消防救护装备、灾害应急装备、环卫装备、园林作业装备等,进一步提升工程机械再制造水平和后市场服务能力,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和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2~3家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企业。

3、高端电力装备:瞄准“特高压坚强智能电网”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大容量、特高压、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输变电设备,以“大容量、高效率、高可靠性”技术提升新能源发电设备,重点发展1000Kv交流和±800Kv输变电成套技术装备(包括500Kv及以上超(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电流电压互感器、110Kv-500Kv封闭式组合电器、电力电缆等);2Mw及以上智能型风力发电成套系统、太阳能发电设备、地热能发电设备以及智能配电系统、智能计量系统、智能用电终端;重点发展核电技术装备,包括核电变压器、核电电机、核电泵阀、核电电缆以及核电应急安全技术装备等,打造2~3家具备电站设计、工程承包、设备制造、运营维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供应商或企业集团。建成南方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4、航空航天装备:抓住“低空开放”和国家发展通用航空装备的重要机遇,按照“保军促民”和“军民融合”发展思路,重点发展通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民用航空发动机等整机系列产品以及起落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应用装置、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建设国内重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和北斗卫星应用示范基地。

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按照燃油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优于5L/100Km和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要求,重点发展节能内燃动力乘用车、混合动力乘用车、节能柴油商用车、混合动力商用车、替代燃料商用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新能源专用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整车产品,发展高压共轨系统、高效自动变速器、发动机冷却模块、增压系统、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混合动力车用电机、电控系统、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轻量化部件等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规模进入全国前10位。

6、高端节能环保装备:为满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先进技术装备的迫切需求,做强做优节能降耗、环保治理、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等高端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环保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大气污染治理装备(含脱硫、脱硝、脱汞、除尘、尾气净化等)、水污染治理装备(含城镇污水、有机废水、化工废水等)、固体废弃物处理装备(含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建筑废弃物、农药污染场地修复等)、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含废弃电子产品及污泥回收、废旧铅酸电子资源化利用等)、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节能装备产业重点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电气传动装备、高效生物质锅炉、高效智能型燃气锅炉等产品。2020年,高端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成为湖南装备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7、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应用:依托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发展数控高速、高效、高精磨削机床加工成套系统、大型数控立、卧式拉床、数控双端面精密磨床等高附加值数控装备;发展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装备,发展医药食品等包装成套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

8、海洋工程装备与特种船舶:重点发展大型海上吊装设备、大型海上桩基设备、轨道式场桥、轮胎式场桥、航道疏浚设备、海上钻探设备、深海机器人、船舶动力、特种内河船舶等产品。

9、农业机械装备:围绕“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发展满足南方丘陵地区和东北地区不同要求的“安全多能、自动高效、精准智能”的环保型农业机械装备,重点发展高效能联合收割机、无极变速大型拖拉机、水稻全程种植机械成套装备、精准自走式施药机械、精准变量复式作业机具、种苗繁育加工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成套设备、茶叶加工成套技术装备、中大型粮食烘干成套设备、甘蔗联合收获机和甜菜收获机等,突破数字化精准农业关键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农业机械精确控制技术和装备、农业机械田间高精度导航技术和系统、田间作物信息大数据技术和系统、农地环境在线监测物联网技术和系统、成套农地及作物生长管理软件技术等。

10、特殊用途技术装备:重点发展应急产业技术装备,包括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应急运输技术装备、应急救护技术装备等;大力发展旅游技术装备包括豪华游轮、豪华游艇、旅游房车、游乐装备设施等;积极发展检验检测技术装备,发展数字诊疗技术装备包括多模态分子成像、新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新型计算机断层成像、低剂量X射线成像、新一代超声成像、复合内窥镜、新型显微成像、大型放疗设备、手术机器人、医用有源植入式装置等具有特殊用途的技术装备。

(二)强化基础配套,夯实装备产业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装备制造业要实现从“知道做”向“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转变,改变多年来产业基础薄弱,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技术理论、基础工艺长期受制于人的落后状态,夯实产业发展坚实基础。

1、基础零部件:重点发展能满足重大技术装备主机的高端轴承、高压大流量智能化液压元件及系统、气动密封件、齿轮变速箱、高强度紧固件、高端阀门、伺服机构、超硬刀具等,主攻方向是提高产品精度、一致性和可靠性。

2、基础材料:重点发展与基础零部件产品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材料,特别是小批量、特殊用途的优质专用材料,如特种钢材、优质铸锻件、高温耐热合金材料、高档绝缘材料及成型件、高性能密封材料(如橡胶件)、特殊功能材料等。

3、基础工艺:重点发展与装备制造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工艺协作中心,科学布局建立省内协作配套服务体系。重点推进专业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先进焊接、下料配送等工艺服务中心建设,彻底改变省内协作配套水平不高导致的装备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差,成本高的困局。

4、基础共性技术:重点发展装备产品可靠性设计技术、产品功能结构优化设计技术、整机与关键部件可靠性匹配设计技术、装备数据采集与分析建模技术、工业性验证方法与技术、环境试验与评价技术等先进基础共性技术。

五、“十三五”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主要任务

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发展战略,解决装备制造业目前存在的普遍性、基础性、体制机制性问题,落实“创新驱动、优化结构、智能制造、质量兴业、融合发展、绿色低碳、国际合作、人才培育”八项发展任务,确保实现我省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目标。

(一)创新驱动谋发展

坚持把增强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围绕“创新驱动”和“创新引领”发展引擎,加强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加快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搭建产业公共技术平台。

1、加强基础研究,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遵循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发展规律,把握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大学、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试验基础优势,开展装备产业基础性技术和前沿性技术研究,攻克创新设计、基础工艺、实验验证、可靠性及功能安全预测等共性技术。建立、完善基础数据库(包括产品数据库、工艺数据库等)和设计模型,完善标准体系和工业实验验证平台,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重大突破。

2、坚持企业主体,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遵循产业链同步创新、同步发展的科学规律,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链。“十三五”期间,打造先进轨道交通、高端工程机械、输变电设备、新能源装备(风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环保技术装备、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应用、农业技术装备等“十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创新服务体系,搭建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装备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打造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3~5家。鼓励制造企业与用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发展公共检验检测和认证等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持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性的技术支持。

延伸阅读:

浙江湖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优化结构促转型

我国正处于工业技术升级的工业化中后期、技术装备更新换代的高峰期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保障。装备制造业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创新发展方式和商业模式,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升级需求,同时要遵循市场规律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产品向高端智能化发展,满足并创造市场新需求。围绕国家重点工程、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端装备;鼓励装备制造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从低端装备到高端装备、“初级产品加工”到“高、精、尖”产品制造的转变。

2、坚持运用市场规律,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坚持市场化规律运作,在淘汰落后工艺、耗能耗材高、性能价格无比较优势的企业和产能的基础上,切实把化解产能过剩与推动产品升级、推进资源重组、提升装备工艺、提高管理水平、促进节能减排、加强安全生产等有机结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装备制造业一般性过剩产能,要坚持“提升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的发展思路,通过优化产业布局、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企业破产、抑制重复性投资和同质化招商、淘汰落后等手段,实现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

3、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装备产业空间布局。坚持“细分市场、错位发展、精准定位、做精做优”和“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强”的产业定位理念,立足国际市场视野和区域比较优势,推进差异化发展。重点推进株洲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及动力装备、长沙工程机械装备、智能化装备、湘潭新能源装备、高端矿山成套装备、衡阳输变电装备等区域产业集群建设,支持“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鲜明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4、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和完善装备制造协作配套体系。坚持走“专业化、精细化”技术创新之路,围绕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专、精、特”协作配套企业,加快提升装备制造本省配套率。鼓励中小企业围绕地方主导装备产品,加快产品技术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换、研究开发配套零部件,实现地方主机配套;鼓励主机企业通过产业技术联盟和产业集群建设等方式培育产业配套链。“十三五”期间,重点抓好汽车、风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主导产品本省配套率的提升。

(三)质量兴业创品牌

为应对装备产品市场需求升级和竞争加剧的新形势,加强质量建设,完善行业标准,打造湖南装备知名品牌,实现“湖南装备,装备中国、装备世界”已成为实现我省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要求。

1、推进质量保证工程,完善装备质量保险机制。全面推进质量保障工程,尽快制定并完善我省产品安全、产品质量保险机制。加大装备产品全寿命周期质量保证能力设计水平的提升和可靠性管理,提升省产装备产品、企业形象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形成湖南装备品牌核心价值。

2、适应新型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国际标准制定。加快推进企业适应国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即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调整优化推荐性标准,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标准环境。企业应依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法制要求,建立健全能适应用户复杂多变要求的企业标准体系,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活动和国家标准编制工作,体现湖南装备企业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中的话语权。

3、推进装备制造业诚信体系和知名品牌建设。积极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等活动,创建装备制造业诚信氛围。加强装备品牌建设,培育和推进产业优质品牌和名牌产品,提升装备制造业产品和企业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做好品牌定位,把市场需求与企业优势结合成品牌的核心价值。

(四)融合发展促升级

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与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融合发展,创新商业模式,加强制造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创新链、价值链、配套链。

1、加快高新技术应用,推动跨界深度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广泛应用,通过“制造+互联网”,推进装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创造装备产业经营销售新模式、装备制造新业态。推动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资源环境保护技术等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融合,推动装备产品迈向中高端、提升附加值,实现装备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的升级。

2、破除部门产业界限,推动基础材料和装备制造的创新融合,积极支持基础材料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的协同创新。要加强装备产业专用材料工业的前瞻性、基础性技术研究,加大特殊用途的结构性材料、功能性材料等研发力度,提高国产装备专用材料自给保障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

3、加快服务型制造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与装备服务的融合。鼓励企业在装备产品设计中融合用户增加服务理念,增加产品服务化功能,包括远程诊断、远程监控、数据处理、远程维护等,提升技术装备服务价值。引导企业围绕装备制造发展装备服务业,包括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品牌运作、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提高全寿命周期服务增值在装备价值中的比重。鼓励有条件企业,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成成套设备服务供应商。引导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加快整合服务型制造资源,推动企业组建集“项目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备选型+设备制造+安装维护+使用服务”的“交钥匙项目服务”的企业集团或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联盟,实现“单台设备制造商”向“系统集成供应商”和“成套设备服务供应商”的升级。

(五)智能制造上水平

围绕装备制造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加强装备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全面提升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专项行动。

1、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提升装备产品智能化水平。紧紧抓住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部门转型升级对装备升级改造的市场需求机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化生产线。依托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装备、增材制造装备(3D打印)等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提升的市场需求,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产品的“两化融合”,实现智能化技术在具有竞争力的装备产业领域的重点突破,实现装备产品智能化技术升级。

2、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示范,提升装备制造过程总体水平。围绕流程型制造和离散型制造等不同工艺过程,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重点选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制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食品药品制造、民爆烟花制造等领域,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建立智能化单元、智能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十三五”末,创建30个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50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六)绿色低碳扩领域

围绕装备产品的绿色化,加快产品绿色设计制造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推广应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技术装备。

1、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节材技术,提升装备产品绿色水平。重点攻克高效清洁燃烧、高效换热、余热余压利用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工业锅炉、电机系统能效水平;重点突破铸造、锻造、热处理等高能耗工艺节能降耗关键技术,降低装备制造过程平均能耗水平,实现绿色生产;加快推进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等材制造技术、轻量化技术等节材技术在装备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进一步降低物耗成本。

2、鼓励发展节能高效技术装备,加快淘汰高耗能机电产品。推动高效电机、低损耗变压器、节能汽车等重大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和规模化应用,使高效节能产品和技术装备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积极推荐节能产品和落实高耗能产品淘汰目录,加快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深化工业节能减排工作。

3、鼓励发展再制造,积极参与“十三五”循环经济科技行动计划。围绕循环经济重大工程任务,要建立和完善装备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进一步强化绿色消费的引领,增强用户对再制造产品和技术的信心;建立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公共技术平台,完善再制造技术标准。

延伸阅读:

浙江湖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七)国际合作拓空间

积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坚持湖南装备装备中国、装备世界的发展理念,积极打造成套技术装备系统和服务的国际供应商。

1、加快提升承接国际装备成套工程能力,扩大国际市场空间。鼓励省内装备制造企业共享共建国际营销渠道和资源,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上下游企业构建出口产业链联盟,助推企业抱团走出去,实现产能战略转移。以国际合作中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援助项目、贷款附加条件等为突破口,抓住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的设备需求,扩大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铁路成套装备、工程机械装备、风电成套装备、电站成套装备、输变电成套设备、矿山设备、食品包装机械设备、环保技术装备等技术装备出口。

2、努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国际市场影响力。努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彻底改变出口低成本、产品低质量的形象。要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鼓励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电力装备、机床工具等制造企业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鼓励出口企业拓展出口产品产业链,实现由单一产品出口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维护保养等环节延伸。

3、鼓励整合国际产业资源,打造新型装备国际供应商。探索以合资、合作等多种投资运营方式,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面服务。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海外投资险。建设基于进出口业务、海外投资和国际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优势企业组建国际营销产业联盟,实现单一产品出口向技术、资本、管理、服务一体化出口模式创新。设立国际并购基金或融资租赁平台,引导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转移,支持企业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通过国际合资合作新模式,实现装备产能系统性走出去。

(八)人才培育强支撑

装备制造业是技术、知识型产业,需要一批具有献身精神的装备制造企业家、技术人员、蓝领技工等一批产业人才,打造我省装备产业人才培育体系是确保人才资源来源的重要基础。

1、建设多层次多类型装备产业高等教育培养体系。装备制造业在转型期迫切需要培养的是现代管理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和现代企业家及职业经理人,高等院校应创新培养模式,改变重理论、重课堂、重考试的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产业需求相关知识的培养。

2、完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湖南机械装备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功能,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现实产业需求相对接、教学课程内容与职业人才需求标准相对接、教学实习过程与生产制造过程相对接,通过装备职业院校与装备制造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建立高质量的技能培训运行机制,培养一批装备技能大师和现代装备制造工匠,为装备产业高端化发展和强基工程提供人力资源重要支撑。

3、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加快开放式人才培养步伐。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加快开放式人才培养步伐,为装备工业国际化提供人才保障。积极搭建集政、校、企于一体的人才集聚和培育平台,扩大人才培养宽度和深度;以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为核心,集聚各类领军型人才;搭建高层次人才学习交流平台,创造良好产业环境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海外人才发挥才能创造条件,营造高端装备学术氛围,增强海外人才对湖南装备产业发展的认同感。

六、“十三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引导

建立健全财政支持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推动设立装备制造业发展基金,逐年以一定比例递增,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发展基金主要用于装备制造业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重点项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实验平台建设等关系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需求。积极运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与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府采购政策支持省产技术装备发展。

(二)完善重大技术装备质量安全保险和激励机制

推动建立并完善制造商、用户、保险机构三位一体的产品质量安全保险责任制度,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增强质量安全责任意识,积极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安全保险。进一步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励办法”,规范评定程序和奖励资金使用办法。

(三)加强企业拓宽市场的协调服务力度

建立装备制造业对外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和出口产品技术性贸易服务平台,完善应对贸易摩擦和境外投资重大事项预警协调机制。建立省产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目录并定期更新和发布,积极推动省产装备在国际国内工程建设和国内其它行业技术升级改造中的推广使用。

(四)拓展装备企业融资渠道

鼓励设立装备产业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军民融合投资等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引导和支持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劵、中期票据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提高为初创期、成长期的装备制造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积极协调各级金融机构开展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票据融资等创新型贷款新品种,发展信托融资、租赁融资等特色金融理财产品。

(五)创新装备制造业管理机制

建立省产装备制造业落后产品技术目录管理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剩生产能力预警制度。加快研究制订限制装备制造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淘汰传统装备一般性落后生产能力等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推进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制定装备制造业兼并重组、整合产业资源,引导装备制造企业“投优靠强”,组建以主导产业为核心,产业链升级为纽带、具备技术和资本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或产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装备产业组织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升级。

(六)努力营造装备制造业良好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行业组织管理,构建高效合理的行业协调体系。充分发挥省机械工业协会和专业协会在装备制造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会应建立行业预警制度,及时发布行业动态、市场供求、产业技术、经济运行状况等行业信息,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反应的相关问题,在淘汰落后产能、产业技术进步等专业范围发挥其对政府的技术支撑作用,为装备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湖南制造强省建设重点项目汇总表第一批(节能环保)

湖南制造强省建设重点项目第二批(节能环保)

延伸阅读:

浙江湖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