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如何有效地回收和处理大量的废旧电子产品,避免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然而,全球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却显示出显著的区域不公平性。例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废弃物产出国,每年的电子废弃物高达710万吨,但却仅有12%的电子垃圾在本国完成处置。
另有数据显示,每年有近2800万吨电子废弃物流入中国,约占全球总量的70%。
“发达国家是主要的电子废弃物输出源,但却没有履行对等的电子废弃物处置责任,大量的电子废弃物流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兆华说,西非和南美一些欠发达国家也在成为新的电子垃圾“倾倒场”。
国内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中国每年产生的电子废弃物高达600万吨,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但我国电子废弃物专业回收处置起步较晚,很多电子垃圾被违规拆解处置,并形成了囊括回收、运输、分类、拆解和加工提炼多个环节、辐射全国的灰色产业链。
例如,仅北京一地,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超过15万吨,从事回收处置的个体商贩超过30万人,并在北京近郊形成了多个电子垃圾储存、买卖和加工的灰色集散中心。
王兆华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方面的问题:“回收环节监管力度不足,政府多部门管理、责任界定不清;财政补贴集中在终端处置环节,缺乏对消费者的直接补贴;电子废弃物专业处置市场缺乏有效竞争,没有长效的考核和退出机制。”
近日,王兆华等人执笔完成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研究报告。《报告》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增加,未来电子废物总量还将继续增加,但结构会日趋多元,手机、平板电脑等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随着监管体系的建立健全,电子废弃物中进口的比例也将逐步降低。
此外,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新型的智能回收方式逐步涌现,对传统走街串巷的回收方式产生冲击,也会使中国回收市场进一步分化。
针对上述研究,王兆华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和消费者的选择作用,简化行政体系,注重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规制和标准的制定。
“应理顺政府在电子废弃物产生、处置和循环利用各环节中的职能,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避免职能的重复设置和多头管理,真正发挥政府监管作用。”他说,“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过程中,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回收处置商的责任和义务,逐步建立以延伸生产者责任为主体,消费者广泛参与、回收处置商合规合法处置的电子废弃物管理制度体系。”
王兆华还呼吁,要完善电子废弃物回收商和处置商的资格认证制度,完善资格认证的标准和体系。逐步建立对电子废弃物回收环节和二手市场的立法建设,加强回收环节的监督。“尤其是要逐步树立起消费者电子废弃物回收的责任意识,鼓励消费者选择正规的电子废弃物回收渠道,可以尝试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对主动将电子废弃物运送到正规回收点的行为进行奖励。”他建议。
原标题:北理工教授王兆华:管好电子垃圾需“简政定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