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由市场自主制定、自由选择、自愿采用,其重点原则是创新驱动。一方面,对从业者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为其服务能力建设明确了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对要进入行业的市场主体设置了门槛,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2016年7月,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了环保行业首个团体标准——《环境保护设施运营单位运营服务能力要求》,从提升运营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角度出发,在行业树立并强化质量管理的思路,推进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去年年底,国务院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实现“一证式”管理。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建设成为固定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
在这一工作中,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控和管理将成为地方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在这方面,江苏、浙江等地近年来已经开展了“刷卡排污”的管理探索。其中,污染物总量监测仪成为必备硬件之一,相关设备制造行业已经有所发展,但产品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不久前,由总量监测仪制造企业推动制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批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仪技术要求》(T/CAEPI 3-2016)正式发布,对相关产品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检验规则等进行规定,对总量监控仪的设计、制造、检验进行规范,已经开始发挥对相关企业的指导作用。
“这一团体标准由行业企业自愿编制,通过对总量监控仪的设计、制造、检验进行规范,可指导和促进我国污染物总量监控仪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地方环保深度监管和量化管理水平。”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技术专家姜宏介绍说。
制造企业缘何
呼吁 主动要提标准?
虽然多地已有试点,但行业没有统一标准,导致设备推广不顺利
记者了解到,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仪此前一直是“刷卡排污”管理的重要硬件支撑,可对废水、烟尘烟气等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进行监测、计算,根据管理平台(监控中心)下发的数据和指令,向相关部门和排污单位提供数据、提示、报警、控制指令等操作,可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控和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确立,给相关的设备制造和运营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排污许可证载明了许可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浓度、总量、去向等项目,将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评报告批复整合在一起,同时又与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技术升级、排污权交易等衔接起来,为总量控制系统的推广有了积极的推动意义,从理论和政策上得到有力的支撑。”江苏天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豪华认为。
他介绍说,在环境监管过程中,此前环保主管部门一直缺乏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支撑,无从统计、直观反映减排数据。现在,通过总量监控仪对超总量排放企业有了科技手段监控,一切以数据说话,可以严格执法,杜绝人情执法;同时,倒逼排污企业转型升级。
“在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下,采用刷卡排污理念的总量监控仪器行业正在逐步发展起来。苏州天一信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贵介绍说,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日益复杂,单纯的在线监测数据可能无法满足环境管理需求。
随着行业的发展,对标准的需求逐渐显现。此前,江苏、浙江等地虽然不少地区试点安装了污染物总量监测仪,但是行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陈豪华介绍说,江苏、浙江等地有自己的地方标准,但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市场也是鱼目混珠。
赵贵也表示,这一行业目前虽然从业企业不多,但每家企业‘自说自话’,曾遇到与采用在线监测初期同样的问题,没有统一标准,导致设备推广不顺利。”
延伸阅读:
环保部要求将所有工业污染源纳入在线监控范围
“为促进环保技术装备发展,规范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系统的建设工作,统一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仪的性能指标,协会将《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仪技术要求》纳入第二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姜宏认为,总量监控仪的应用虽然已有一段时间,但仍属于环保行业的科技创新技术成果。应该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工作,鼓励这一行业技术创新和进步。同时,行业需求也在驱动着这一团体标准的编制。
“新手”上路
怎样才安全?
企业在参与制订团体标准过程中,容易忽略产品检验程序,对仪器的可靠性验证不明确,需要协会等专业机构对标准的规范性进行把关并搭建交流平台
据介绍,2016年年初,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下达编制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仪技术要求》, 范围覆盖产品标准、工程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以及检测和评价方法标准。行业企业通过自愿自费方式参与标准制定,产业协会起指导、服务以及监管的作用。
对此,姜宏指出,团体标准由市场自主制定、自由选择、自愿采用,其重点原则是创新驱动。“一方面,对从业者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为其服务能力建设明确了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对要进入行业的市场主体设置了门槛,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理论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逄征虎曾表示。
2016年8月底,《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不过,对于中小环保企业来说,参与制定团体标准大多还是“新手”。对此,姜宏认为,虽然团体标准是相关方协商一致达成的共同文件,以作为在今后有关活动中的依据。但企业仍不明确标准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往往写成宣传材料,而忽略产品检验程序,对仪器的可靠性验证不明确。
“实际上,标准应该更实用化,看到标准就知道产品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功能、由什么组成、如何检验产品好坏等问题。”他说。
陈豪华介绍说,编制标准时,他们遇到了实际应用和理论的差距,以及开发标准、产品定位、功能等方面的分歧。赵贵也表示,标准编制较为困难的一方面是程序化的内容,具体文件格式等都是企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
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协会一方面对标准的规范性进行把关;另一方面,搭建平台,进行不同编制企业间的协商,最终保障了标准的顺利编制。
相关报道
总量监控仪成多地排污监控新硬件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总量监控仪在江苏、浙江等地率先得到应用,目前已经扩展到山东、山西、陕西等地。
在率先采用“刷卡排污”的江苏省,总量监控仪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也制定了相关产品标准。而浙江省不仅出台了标准,《浙江省2016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中还提出,强化刷卡排污总量控制系统的应用和维护,确保实现对重点污染源排放浓度和总量的双控。
据了解,2011年,浙江绍兴开始试点采用刷卡排污。近年来,在绍兴全市范围内推广,覆盖全市范围内所有省控以上重点污染源和部分市控源,污染源也从单一的废水刷卡排污扩展到水、气共控的全面刷卡排污体系。
2015年年底前,浙江刷卡排污系统实现了所有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全覆盖。在环保部门的刷卡系统上,企业即时排污流量、当月允许排放量、实际和剩余排放量等数据都是实时更新的。企业当月的排污量达到80%以后,会被自动标注,列为重点监控对象。
在陕西,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系统也是当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可以通过“刷卡式”总量监控仪实现对污染物排放的全过程监控,其应用可以与排污许可证的核发相关联,即“现场端—数据中心—应用平台”,现场端(“刷卡式”总量监控仪)服务于应用平台(主要污染物总量管理系统),实现排污总量的电子化管理。
据了解,陕西省已经在2014年内完成338家国控污染源企业总量刷卡仪的安装,并从2015年开始,这些企业实现刷卡排污。
延伸阅读:
环保部要求将所有工业污染源纳入在线监控范围
原标题:总量监测仪有市场 标准要跟上 生产企业自发推动制定团体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