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是指废弃的电子电器产品。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电器产品种类繁多,同时,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以致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废弃物。电子废弃物属于固体废弃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危害。同时,电子废弃物又是各种资源的集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如何妥善处理电子废弃物,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也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
2016年中国电子垃圾处理行业现状
宇博智业《2016-2021年中国电子垃圾处理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分析,当前我国电子垃圾处理行业呈现以下特性:
1、电子废弃物增长进入高峰期,洋垃圾不断涌入。未来几年,我国将进入电子电器产品报废高峰期。我国还是发达国家电子垃圾的倾倒场。目前世界上有30~40%的电子垃圾被运到亚洲,其中又有70~80%涌入了中国,已给我国部分地区,如广东贵屿、浙江台州等地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法律法规尚不健全。2007年3月正式施行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从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进口等环节抓起,从源头控制电子废弃物的污染。但很多污染发生在回收处理的过程。对于建立有利于电子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无害处置的财政、税收等方面的鼓励措施,以及打击各种严重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随意处置电子废弃物的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待修订完善。
3、有统一的回收体系。我国很大一部分电子废弃物被私人回收,流向手工作坊式的小型拆解厂,它们将废弃物进行手工分解,提取元器件的有用金属后,大量残余部分被当作普通生活垃圾扔掉。只有少部分电子废弃物由专门从事电子垃圾拆解的正规企业集中分离,从中获取原料,产生的危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专业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必须获得相应资质,具有符合环保要求的收集、处置固定场所及处理设施,投入和运营成本较大。私人作坊每拆解1吨电子垃圾,可获利3000~10000元,而其成本近乎零。此消彼长,造成了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的混乱局面,使电子废弃物中的污染物质难以控制,造成后续的环境污染问题。
4、回收处理技术薄弱,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技术和化学技术,利用机械粉碎、与化学溶液反应等手段回收有用物质。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水平和处理能力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配套的环保工艺和设备比较落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难以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2016年中国电子垃圾处理对策
1、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回收机制。
首先,明确相关行政机构责任,在电子垃圾回收再利用各环节中对生产者与销售者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落实电器电子生产商回收责任,生产商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子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回收。再者,借鉴德国做法,明确大型电器电子销售商(线上以及线下)在电子垃圾回收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另外,针对资源再利用及电子垃圾处理处置企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提高电子垃圾回收利用率并确保无害化处理处置。
最后,通过各项政策规定,创建有效、多渠道的回收机制。
2、加强教育培训,扶持企业创新。
建议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公益组织等机构的作用,针对不同人群展开重点教育和舆论宣传,倡导公众绿色消费,引领公众正确处理废弃电器电子设备;建立电子垃圾回收培训机制,对相关行政人员以及生产、销售从业者开展专业知识培训。
此外,对于电子垃圾处理企业、网络回收平台,建议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减免税收等方式加以引导与扶持,使其良性发展;鼓励电器电子生产商开拓创新,通过绿色设计减少电子垃圾产生、提高回收利用率。
3、积极开展合作,探索先进技术。
虽然发达国家法律法规及回收体系相对完善,但每年仍有大量电子垃圾通过非法渠道流入发展中国家,对当地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建议政府加强法律层面的国际合作,强化国际间对非法电子垃圾进出口的监管;此外,通过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与实践交流,掌握先进的电子垃圾处理技术。
国内方面,建议国家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在生产设计、回收模式、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合作,探索更易实施的电器电子产品可持续回收与再利用模式。
总结:
只有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回收渠道、加强绿色设计理念,才能有效减少电子垃圾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我国电子行业走上真正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原标题:2016年中国电子垃圾处理行业现状分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