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不止,辟谣不歇。在此,小编收集了2016年度转播极为广泛的六条环保圈谣言,并一一辟谣,望周知。1、吃猪血鸭血能除霾?随着秋冬雾霾天增多,有关吃猪血、鸭血等动物血能除霾吸附霾的消息甚嚣尘上。据称,动物血能除霾的原理是血浆蛋白被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可以滑肠、消毒的新物质。这种物质能

首页> 固废处理> 综合> 评论> 正文

杂谈 | 2016年度爸妈朋友圈六大环保谣言盘点 你被刷屏了吗?

2016-12-13 09:07 来源: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谣言不止,辟谣不歇。在此,小编收集了2016年度转播极为广泛的六条环保圈谣言,并一一辟谣,望周知。

1、吃猪血鸭血能除霾?

随着秋冬雾霾天增多,有关“吃猪血、鸭血等动物血能除霾吸附霾”的消息甚嚣尘上。据称,动物血能除霾的原理是“血浆蛋白被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可以滑肠、消毒的新物质。这种物质能渗入人体,与粉尘和有害金属微粒发生生化反应,最后从消化道排出体外。”

机智的南京人民冷静地吃了一口鸭血粉丝汤

辟谣:

想象一下,如果人体的消化道和呼吸道是连通的,如厕的时候诸君得多尴尬,这口气到底是吸还是不吸呢......

事实上,消化道和呼吸道是独立的通道,进入消化道的动物血和吸入呼吸道的粉尘没有关系。其次,动物的血浆蛋白并无特殊之处,与人血的成分大致相当,均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不会产生任何具有除尘功能的新物质。

2、小龙虾体内重金属超标数百倍?

每到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朋友圈内“小龙虾都长在污水里,体内重金属超标几百倍”的传言总要掀起一阵“吃,还是不吃”的大讨论。微博上甚至有人晒出照片,称在野外捕获蓝色小龙虾,水产局工作人员表示此乃水质重金属污染所致,一时人心惶惶。

辟谣:

小龙虾是生命力很强的杂食性动物,它们能够忍受污染水质,但并不喜欢那样的环境。而且,小龙虾对环境的耐受是有限度的,如果水质太差,它们的生长和繁殖都会变得十分困难。

小龙虾摄入的重金属大部分被转移至外壳,随着不断的生长脱壳被移出体外,其余的重金属也主要集中在头部的鳃和内脏中,可食用的尾部肉质重金属含量最低。

监管部门在日常的抽检中也并未发现小龙虾重金属超标的问题,2011年湖北省出入境检疫部门抽检出口到欧盟、美国等地的小龙虾一万多吨,批次检测合格率达到99.8%以上。

至于蓝色小龙虾的出现,最大的可能是个别小龙虾的基因变异,与重金属积累无关。

澳洲龙虾蓝得那么妖艳,也没人说它重金属超标啊......

延伸阅读:

3个环保谣言!骗了我们这么多年(我竟然全信了)

3、大楼9至11层是扬灰层,空气质量最差?

据传,某退役售楼小姐“良心发现”爆料,大楼9到11层是所谓“扬灰层”,灰尘随近地的气流向上运动,到达约30米高时,在上升气流和自身重力等因素作用下,达到相对平衡的状况,就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扬灰层,一般9-11楼就是30米的高度。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所以这些楼层空气质量很差,PM2.5浓度极高,建议不要购买。


辟谣:

就大家最关心的PM2.5而言,因为其本身粒子很小,颗粒物本身沉降的作用比较小,不像大颗粒物受重力的影响大。在空气流动较好、上下混合比较好的时候,细颗粒物PM2.5在空气中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不存在9-11层细颗粒物比较集中的现象。

北大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谢绍光表示,细颗粒物PM2.5在近地面对流层混合比较均匀,“一般越往高空走,颗粒物浓度会降低。但高度会很高,至少离地面200-300米的空间里,浓度不会有大的差距。”谢绍光介绍。

总之,一般情况下,近地面细颗粒物PM2.5的分布比较均匀,其浓度值随楼层变化差别不大。“九到十一楼是扬灰层”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如果“扬灰层”真的有那么多灰,一看每个楼都像套了个游泳圈一样,也就没有必要讨论了,绝对不会有人去那几层住的。不过,要是真有这个扬灰层,雾霾问题立刻迎刃而解——大家都搬到11楼以上住不就得了......

4、手机基站越多辐射越大?

由于担心辐射伤害而赶走小区、公园内的通信基站,这样的新闻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居民们谈“辐”色变,其朋友圈常年流传此类内容:

“移动基站电磁辐射对人体有潜在危险,长期受到基站辐射将诱发白血病和癌症,损害人体的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并对儿童智力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为了小区居民长期的身体健康,为了老人们能够健康长寿,为了孩子们能够茁壮成长,请伸出你的手,大家手拉手,赶走基站,还小区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

辟谣:

城区内手机基站辐射功率一般在30W左右,最大的也就300W。根据计算,功率为300W的基站在10米距离上的辐射功率密度是 0.24W/m2,这个数据相当于地球上太阳光辐射功率的四千分之一。

由此可见,基站辐射不可怕,还是防晒比较重要。

另外,放过那盆仙人球吧,它被你养死了要么是因为没浇水,要么是因为水浇多了,和电脑辐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仙人球:喵喵喵(。_。)?

延伸阅读:

3个环保谣言!骗了我们这么多年(我竟然全信了)

5、八成地下水不能饮用?

水利部2016年1月《地下水动态月报》公布了地下水问题比较突出的18个省区地下水资源摸底情况,其中Ⅱ到Ⅲ类水质约占20%左右,Ⅳ到Ⅴ类水占80%左右。诸多媒体据此报道:水利部摸底地下水报道,我国八成地下水不能饮用!一时间引发民众恐慌。

辟谣:

水利部《地下水动态月报》中明确提到,报告监测的是“北方平原地区”的“浅层地下水”,而不是国内所有地下水。一般来说,城市内多采用深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深层地下水不易遭受污染。

根据水利部近年来组织的几次大规模摸底调查,4748个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中,有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1817个,水质达标率为85%左右。2014年,175个供水人口50万以上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中共有33个地下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总体而言,我国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不必过度恐慌。


清有庶吉士徐骏,因诗集中“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而被雍正以大不敬判斩立决,而今媒体如此断章取义,其危害何亚于文字狱?

6、锂电池剧毒污染大?

网传锂电池实为剧毒危险品、易爆炸、寿命短、污染严重,还存在着使用条件苛刻,无法回收利用造成巨大环保压力等诸多问题,并称有媒体报道,“天津十八所证明了锂电池在高温高压、穿刺撞击、过充过放几乎所有项目中都发生了燃烧及爆炸。”

辟谣:

锂电池相比如铅酸、镍铬、镍氢等传统电池,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相对污染较小。且其电解液为有机溶剂和锂盐,大多为无毒或低毒,其对环境的影响远小于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铅酸电池。

至于文中提到的“天津十八所实验”,实为2014年5月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接受媒体专题采访时所进行的,但节目中电池发生燃烧爆炸的现象是根据节目录制要求,将保护电路拆除后,进行滥用实验造成的。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广大使用者了解没有保护措施的三元锂电池在滥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不能够证明锂电池具有严重安全隐患。

当然,三星Galaxy Note 7确实搞了一个“爆炸性”的大新闻,但归根到底,事故源于三星过于激进的手机内部结构设计,无辜的锂电池君表示,这锅我不背。

X米烧了这么多年也没炸,堪称国产良心啊

所以,下次看到朋友圈又有什么骇人听闻的“大新闻”出现,留个心眼,保持怀疑,保持理性。谣言并没有多么高明,它们不过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延伸阅读:

3个环保谣言!骗了我们这么多年(我竟然全信了)

原标题:杂谈 | 2016年度爸妈朋友圈六大环保谣言盘点,你被刷屏了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