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埋是处理生活垃圾的传统方式,但在城市发展空间日趋局促的压力下,越来越多寸土寸金的城市正遭遇垃圾围城的困扰。今年7月,总投资3.8亿元的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进入试生产阶段,崇明结束了几十年来单纯采用填埋技术处理三岛生活垃圾的历史。提起垃圾处理厂,腐臭味、周边脏乱差这些固有的

首页 > 固废处理 > 垃圾处理 > 报道 > 正文

崇明首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启用

2016-11-25 09:15 来源: 崇明区政府网站 

填埋是处理生活垃圾的传统方式,但在城市发展空间日趋局促的压力下,越来越多“寸土寸金”的城市正遭遇“垃圾围城”的困扰。今年7月,总投资3.8亿元的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进入试生产阶段,崇明结束了几十年来单纯采用填埋技术处理三岛生活垃圾的历史。

提起垃圾处理厂,“腐臭味”、“周边脏乱差”这些固有的印象就会涌上人们的心头。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也是如此吗?绿树掩映,空气清新,记者眼前这个俨然是“花园”的地方,却是每天处理崇明三岛数百吨生活垃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一辆辆垃圾运输车通过自动称重装置后驶入厂房发酵区,全密封发酵坑入口处自动打开,垃圾倾倒入坑,入口区关闭,整个过程仅需三四分钟。“这里可以容纳崇明7天的垃圾量,每天的垃圾分区发酵3天,然后送入焚烧炉充分焚烧。这里‘吞’下的是垃圾,‘吐’出的是电。”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负责人黄定南介绍,该中心的核心设备是两台日本进口的垃圾焚烧炉,最高日处理固体垃圾500吨,焚烧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所发电力全部并入华东电网,每年平均为华东电网供电逾六千万度。“通俗地说,中心的日发电量能够满足3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量。”

垃圾焚烧后还有利于垃圾减量化处理,具有占地较省、减量效果明显等特点。据中心技术人员计算,经垃圾焚烧技术处理后,固体垃圾的质量可减少约80%,体积可减少约70%。按照日处理500立方米垃圾的规模来算,一年便可节省16.65万立方米的体积。按堆高12米的填埋标准计算,一年可省下360亩土地,相当于一个中型农业合作社的用地。

崇明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被送进了焚烧炉,“烧”垃圾会有污染环境的“副作用”吗?与传统的垃圾焚烧处理厂有所不同,该中心周边分布着各类配套处理设备,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渗沥液、炉渣、飞灰,经过中心配备的国际领先的设备和工艺处理,排放指标全面达到国家环保控制要求。“中心焚烧炉24小时运转全天候发电,但是没有丝毫黑白烟气排出来,为何?因为处理后的烟气和大气相近,全面达到欧盟2000标准,而欧盟标准是目前世界学术界无争议、最安全、最严格的标准。”中心技术人员介绍道,“这里排放出去的水也和河水差不多,可以养鱼。”

而且为了确保中心在环保和安全的前提下运行,崇明政府委派驻厂监管人员对生产进行24小时监管,对空气、土壤、水、异味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测,进行环境评估。同时,中心的在线监测系统还会将环境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环保部门,擅自修改数据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中心的环保设施和建造布局都以生态岛建设为标准,附近3个村庄的20多位村民走进这座“花园式工厂”,走上了巡检、起重机、保洁、保安、绿化等辅助生产岗位。中心还借此独特平台打造生态岛上的环保宣传基地。“中心建设的‘崇明新能源生态科普馆’即将对公众开放,未来将定期邀请市民前来参观。在这里宣传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意义,对生态保护、固体废弃物管理、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发电等内容进行科普,再合适不过了。”黄定南笑着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