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书肖课题组与美国环保署合作在《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HealthPerspectives)和《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期刊上分别在线发表题为《北半球1990-2010年间颗粒物引起的早逝人数变化趋势》(HistoricalTrendsinPM2.5-RelatedPrematureMortalitydu

首页> 大气治理> 综合> 人物> 正文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书肖课题组揭示细颗粒物污染影响

2016-11-16 11:38 来源: 清华新闻网

日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书肖课题组与美国环保署合作在《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和《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分别在线发表题为《北半球1990-2010年间颗粒物引起的早逝人数变化趋势》(Historical Trends in PM2.5-Related Premature Mortality during 1990-2010 across the Northern Hemisphere)和《减少颗粒物冷却效应带来的意外收益》(Unexpected Benefits of Reducing Aerosol Cooling Effect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1990-2010年间细颗粒物(PM2.5)污染引起的北半球早逝人数变化趋势与排放归因,并发现PM2.5除了直接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外,还会通过大气动力学过程,加剧不利扩散条件,进一步造成污染物浓度的提高和早逝人数的增加。

研究发现,1990-2010年间东亚和南亚由PM2.5引起的早逝人数分别增长21%和85%,同期欧洲和高收入北美地区由PM2.5引起的早逝人数分别下降58%和67%。欧洲对NOX和NH3的协同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每千吨一次PM2.5、SO2、NOX和NH3的减排收益(emission mitigation efficiency, EME)分别为28.3、6.7、23.7和14.8。相比之下,北美的NOX减排收益被NH3的增加所抵消,表明未来需要加强对大气NH3排放的控制。

另一方面,颗粒物的辐射效应有利于减缓气候变暖。本研究发现,颗粒物辐射效应会改变大气动力学过程,进而导致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和更大的健康损失,该部分健康损失与其减缓气候变暖的收益相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颗粒物辐射效应导致的额外污染也将越来越严重。但有利的一面是,空气质量控制在削减颗粒物直接导致的健康危害的基础上,会获得额外的健康效益,使得减排与预期相比更加有效。

该工作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书肖教授、邢佳助理教授课题组与美国环保署Rohit Mathur博士课题组合作完成。邢佳助理教授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建栋(现已毕业)为共同第一作者,王书肖教授和美国环保署Rohit Mathur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

原标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书肖课题组揭示细颗粒物污染影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