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行为是近年来各地屡禁不止的顽症,造成了大气污染,也是基层每年春秋时节必须面对的难题。国家相关部委和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处置路径,一些地方采取的“疏堵结合”措施正在产生一定效果。
专家称,破解该难题宜从加速秸秆产业化利用入手,辅以政策资金引导、关键技术攻关和秸秆还田等多种措施,加快实现秸秆资源化、商品化。
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多样
为了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各地正采取疏堵结合的措施,对各类玉米秸秆采取不同方法“各个击破”,为玉米秸秆找到了多个出路。
在吉林省通化县,以甜玉米秸秆处置为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企业主动联合吉林大学进行技术攻关,短时间内解决了上述难题,不仅解决了甜玉米秸秆出路问题,还为当地增加2000万元以上的财政收入。
“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开发出用保鲜甜玉米秸秆榨汁酿造白酒的工艺,这种糖汁酿酒能够减少40%的用粮量,秸秆渣还可以直接就地作为有机肥还田。”吉林省通化县玉水坊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世春说。
除了将甜玉米秸秆用于酿酒,一些地方还将保鲜糯玉米作为养牛场的青储饲料,将普通成熟玉米秸秆加工成生物质能源材料或作为黄储牛饲料加以利用,都取得很好的进展。
让秸秆直接回归黑土地,也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中科院东北地理与生态农业研究所已在吉林省梨树、农安等粮食主产县推广免耕生产等保护性耕作示范种植面积150万亩以上。
在已出台的秸秆焚烧工作实施方案、发展生物质经济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吉林省近期又出台建立以机收捡拾打捆为重点的完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将秸秆还田、捡拾打捆等机械设备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努力破解当前秸秆收储和运输难题。
吉林等地持续对秸秆采取的“疏堵结合”措施,正在产生效果。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发布的《环境卫星2016年10月24日-10月30日秸秆焚烧火点周报》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东北三省除黑龙江火点还有增长外,吉林和辽宁的火点均实现大幅下降,分别下降了53个和62个。
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说,吉林省正在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玉米秸秆资源替代粮食资源、生物基产品替代石油基产品“三个替代”为方向,加快发展聚乳酸及下游产业为代表的生物基化工和新材料产业,着力扩大绿色消费市场,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绿色产业体系。
秸秆利用仍面临困境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尹成杰表示,秸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其综合利用就是找回“另一半农业”,实现秸秆产业化必将成为我国新兴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总体来说依旧面临经济性差、商品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以吉林省为例,虽近来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步伐,但依旧存在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龙头企业牵动能力不强、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和技术研发滞后等问题。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局长裴中表示,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制约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一是秸秆利用率偏低,秸秆饲料加工能力差。数据显示,吉林省年产秸秆4000万吨,玉米秸秆3500万吨左右,2015年全省饲料加工利用秸秆385万吨,利用率仅为11%。同时,全省秸秆饲料加工企业23家,生产能力1万吨以上的只有9家。
二是对群众秸秆的资源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认识不到位。一些干部群众仍认为秸秆是废弃物,清理收集秸秆耗时费力不划算。一些地方尽管采取多种措施,仍难杜绝农民焚烧秸秆。
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秸秆项目负责人胥清君表示,正常秸秆收购价在每吨120元-140元,农民一天收运秸秆只能获得100元左右的收益,而农民打工多数工种都达到每天100元以上,吸引力不高。
三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些关键技术尚待完善。有业内人士称,目前秸秆发电锅炉存在效率偏低的问题,秸秆固化成型存在模具非常容易磨损、稳定性差、寿命短、能耗高等问题,秸秆气化存在热值较低、焦油含量高的问题,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建设成本比较高,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生物降解慢、产气慢和出料难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同时,秸秆收集有很强的季节性,要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有一定贮存量,但秸秆比重轻、体积大,回收存储成本高。
四是政府对秸秆开发利用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秸秆开发利用在用地、用电和运输等方面政策不配套。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彭飞表示,秸秆收集、储运、预处理、加工和建设气化站等占地是按农用地还是工业用地算,用电是按农用电还是工用电,秸秆运输能不能享受绿色通道政策等问题都没得到很好解决。
多措并举加速推进秸秆产业化
专家认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产业化主要有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工业原料化、建材化等途径。当前,政府仍需加大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尤其可以实施对上述产业化利用途径的精准支持,注重秸秆收储运技术水平的提高,努力建立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
首先,我国需要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和政策、资金扶持体系。目前,秸秆管理部门职责不一,环保部门管理秸秆焚烧,农业部门主要针对秸秆沼气制定补贴政策,能源局主要负责秸秆发电等能源化利用方式,财政部门则是从财政资金支持及税收优惠层面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予以支持。
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蒋鸿峰建议,国家层面把秸秆管理的主要责任放在农业部门,其他部门协作,这样农业部门就会主动去解决问题。同时,国家要把秸秆产业和粮食产业一样纳入政策及资金扶持体系,一个盘子里考虑。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发放粮食收购贷款时,就要考虑适当比例的秸秆产业发展贷款,并与粮食收购资金挂钩,这样就可以极大调动积极性。
其次,建立秸秆技术研发体系,提高秸秆产业化科技含量,推动产业发展。裴中、彭飞等建议鼓励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从国家层面对秸秆综合利用中的问题和技术难题进行科技攻关,对现有秸秆综合利用进行评估,寻找秸秆高效利用的技术突破口,科学定位各种技术方案的作用和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在政策和信贷方面全方位支持,最终促使其实现市场化运作。
再次,设立专门的秸秆还田专项补贴,调动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有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但在秸秆还田这一项,只有个别财政宽裕的省安排了专项资金,其他的只能从农机补贴中获得购买还田机械的补贴。考虑到目前每亩秸秆的商品价值和秸秆还田机械作业的成本等要素,建议每亩按照20元-25元的标准直接补贴农民,这样既可以体现对秸秆还田行为的引导和鼓励,也是国家对农民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利益补偿。
延伸阅读:
【借鉴】通化政府创新思路 看秸秆如何华丽变身
原标题:破解秸秆焚烧难题宜加速产业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