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裕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裕兴化工”)原厂区土壤修复项目作为山东省重点土壤修复项目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正在进行地上物的清理,土壤修复工作将在2017年底完成。”4日,经济导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
土壤污染治理在环保污染治理中相比较水和大气的污染治理起步较晚。“土十条”颁布后,各地围绕土壤污染治理的环保风暴开始蓄势待发。
在土壤修复领域,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化工企业原厂区土壤修复,之于山东自然极具代表性,对于今后解决老工业区搬迁带来的土壤污染遗留问题,其样本意义也毋容置疑。
需修复污染土方量105.4万立方米
在天桥区清河北路北侧,小清河北邻,顺河高架从厂区穿过,这里便是占地面积约34.42万平方米的裕兴化工原厂区土壤修复项目驻地。
据悉,裕兴化工自1958年开始生产铬盐产品,2009年,根据济南市总体规划,整体搬迁至济南市新材料产业园,并不再生产铬盐。2012年12月,裕兴化工原历史堆积的铬渣全部处置完毕并通过了省环保厅、省发改委组织的验收。目前,原厂区水文地质勘探、铬污染状况调查、可行性研究、环境风险评价、修复工程中试、修复方案制定等土壤修复准备工作均已完成。
“裕兴化工(原厂区)内长达半个世纪的铬盐生产、铬渣堆放、产品原料运输等行为,使得该场地部分土壤受到六价铬污染,需对污染土壤进行相应的管理和修复措施后,场地方可用于房地产开发。”污染土壤修复工程项目第一次环境信息公告显示。
“本项目主体工艺采用湿法解毒工艺+化学/生物化学还原的稳定化/固化修复技术,其中,化学/生物化学还原的稳定化/固化修复技术分为异位修复和原位修复两种方式。需修复污染土壤的深度达地表以下埋深12米,污染土方量为105.4万立方米。”对该项目进行环评的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相关负责人唐国斌对经济导报记者透露。
他表示,该工程完成后,将使裕兴化工原厂区土壤和地下水中六价铬的含量大幅度削减,其健康风险在人体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内,满足场地房地产开发利用的要求。
红星化工修复一期已启动
作为山东的另外一个重点项目,青岛红星化工厂土壤污染修复项目与裕兴化工铬污染情况极为相似。
山东青岛红星化工厂是一家专业生产铬盐的国有企业,1959年开始从事铬盐生产,1991年因污染环境关停,期间产生的21万吨铬渣堆存于厂区东侧,2007年5月铬渣处置完毕。由于历史原因,铬渣堆存期间未采取有效防渗措施,场地土壤受到污染,对场地东侧相邻的娄山河及胶州湾近岸海域造成潜在污染隐患。
该项目于2015年7月列入国家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示范项目。
经济导报记者从青岛环保部门了解到,根据编制的修复治理方案,将对受污染的34万立方米的土壤进行修复,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今年7月启动,11月底完成,投资3000万元。”知情人士透露。
据悉,一期工程修复对象为原铬渣堆场北半部分,修复总面积1.18万平方米,修复深度为2-4米,局部区域达5米以上,修复土方量约.43万立方米。采用原地异位化学还原工艺治理与修复污染土壤,具体流程为:污染土壤清挖→运输→筛分→加药混合、搅拌(酸化还原)→养护→取样验收→合格回填。
需多种形式筹集资金
资金问题是目前土壤修复行业面临的瓶颈之一。
“土壤修复动辄需要上亿元,修复成本高,投资大。”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办事处总经理王汀洲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裕兴化工原厂区土壤污染修复项目总投资估算约为6.3亿元。作为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民生应急保障重点项目,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民生应急保障重点项目,该项目已获得国家资金扶持,首批扶持资金8000万元。
在技术方面,分析人士认为,土壤修复在我国起步较晚,仍属新兴行业。“对土壤污染的治理不同于对大气和水的污染治理。大气和水的治理有着明确的质量标准,而对土壤的治理则更注重风险管控。”山东利源康赛环境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周大锋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分析认为,破解资金瓶颈,就要鼓励各地通过公私合营、第三方治理、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筹集治理资金,模式、机制创新应该是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的方向。
延伸阅读:
环保行业研究——土壤修复行业
原标题:裕兴化工土壤修复难在哪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