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是以市场化手段补贴清洁能源: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量的42%,主要原因是火电占比高达75%以上。通过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可以让火电等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行业补贴清洁能源,同时补贴价格由市场决定。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是中国受到国际新经济法则和国际舆论所迫:中国是全球最大的

首页> 大气治理> 综合> 市场> 正文

碳排放市场报告: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分析

2016-11-07 10:55 来源: 中国投资咨询网

摘要

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是以市场化手段补贴清洁能源: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量的42%,主要原因是火电占比高达75%以上。通过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可以让火电等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行业补贴清洁能源,同时补贴价格由市场决定。

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是中国受到国际新经济法则和国际舆论所迫: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受到欧盟和美国的舆论压力较大。此外现在已经出现了以低碳为名义的贸易关税,如2009年欧盟欲对中美两国航空业征收高达数十亿人民币的碳关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在低碳经济成为趋势下抢夺话语权。

政府决心很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6年有望试运行:碳排放权交易再三在政府报告中间出现,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量交易市场与7个试点的配额交易市场相结合的局面,发改委年内也将向国务院提交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细则的文件,预计16年底将有望实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试运行。

市场交易规模近百亿:7试点2000余家企业15年1-8月累计交易额为10.85亿元,全国统一后将有20000余家企业纳入控排体系,交易额将有望较大幅度增长。按照碳强度计算2016-2017年,现货市场规模最大可能接近百亿。

短期以CCER开发为主,长期期待金融衍生品大规模的出现:目前CCER占到整个交易量的22%,流动性强,同时CCER交易量仅占CCER最大需求的10%,还有较大上升空间,短期能够产生类似以往CDM的以开发CCER为主的商业模式。但壁垒不高,难以形成大公司。碳资产标准化程度高,适合开发成金融产品,长期来看金融衍生品具有较高附加值。

风险提示:改革进度低于预期,或经济持续下行。

说明:比较早的一个报告,很多核心的问题没有回答;权当科普。

1.为什么要建设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1.1碳交易市场是以市场化手段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火电:中国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黑色金属冶炼加工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三个部门,其中又以电力所占份额最多,达到42.8%。电力之所以成为排放的主要源头是因为中国有75.8%的电力由燃煤提供,煤炭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所有发电方式中间远远高于其他发电方式。

碳市场建设提高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的投资收益:通过建设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节约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个人和企业就有了积极性,清洁能源的使用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的价值得到提高,而补贴的资金则来自高二氧化碳排放企业。

1.2新的国际贸易法则,低碳贸易

中国是现在全球二氧化碳第一大排放国:中国201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是97.61亿吨,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7.5%。欧盟与美国分别排放37亿吨和59.9亿吨,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6.9%和27.5%。

低碳经济下的新国际贸易战争:2008年欧盟决定对所有进出欧盟的航空公司强制分配碳减排任务,中美两国航空公司将分别面临数十亿元人民币的关税。经过中美两国极其激烈的反对,将此项决定推迟至2017年进行执行。在气候变暖不断影响经济的大背景下,全球碳市场的建设将逐步启动,未来以低碳为名义的贸易战争将有可能出现。

气候问题确实影响到了人类生存,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国内开展试点,全球碳交易体系有望成形:美国气候局研究气候变暖的结论是温室气体正在改变整个生态系统,对其美国的农业、旅游业以及人类健康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国也逐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实质性行动也越来越多。

1.3各国高度重视巴黎气候大会

欧盟与美国争夺碳霸权:欧盟是最早建立起区域碳交易市场的国家,这背后是欧洲匮乏的资源他们让最早开始有意识的对能耗进行控制,现在欧盟也是一个碳交易最活跃和机制最为完善的区域。美国政府在08年的航空贸易争端中意识到在低碳趋势的推动下,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将有可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虽然一面拒绝履行相关的义务,一面又在强调和发展国内碳交易体系的发展。

协议的约束性将提高,范围将有可能扩大: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间的减排目标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2012-2020年)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此次有望形成全球性质的,有实质性约束力的协议。各国都希望争夺其有利地位,所以都高度重视。目前美国已经和中国、印度发表联合声明,显示出中国和美国都对气候大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中国的有关政策也有望在气候大会之前召开。

2.2016年底有望出现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2.1全国统一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已经建成

配额交易市场与自愿减排市场相结合:与欧盟相似,中国碳交易市场是由两个部分构成,分别是配额交易和自愿减排交易。配额目前是7个试点城市共计2600余家企业在进行交易,配额的发放还在试水期,政府总体以运行体系为主。自愿减排市场则是类似于以往中国参与的CDM市场,符合标准的减排项目都可以在全国统一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平台上注册开发成为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用于抵消部分配额。

全国统一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已经建成:针对自愿减排量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以企业为核心,针对企业所持有的风电、光伏等项目进行CCER的开发并以交易获得盈利。在全国统一的CCER交易市场下,活跃度比较高,未来这一市场有可能规模在数十亿元,期货开放以后CCER的总体市场可以达到百亿。

CCER交易量依旧有上升空间:2015年1-8月份,全国CCER累计成交量为1029万吨,相比较11.52亿吨的配额占比仅为0.89%,而各个市场对CCER需求量约约9000万吨,目前CCER供应任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个人交易将是新商业模式的聚焦点:北京允许包括个人在内的碳配额及CCER交易,价格从15-35元/吨不等,属于比较高的。此外个人也可以按照自己对节能减排的诉求购买CCER,获得碳中和证书,与朋友进行社交活动。

2.2全国统一的碳配额交易市场有望16年形成

中国首次向世界承诺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向世界声明,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中国以往均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二氧化碳排放量/GDP)进行,2014年首次针对碳排放的绝对值进行承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布局已久:中国2009年就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由李克强任总理,发改委主管。中国一直在布局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将其写进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法律层面的保证即将出台:2015年8月,发改委披露为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将尽快提交国务院审议。审议过后将有望以国务院令形式出台有关条例,这是仅次于全国人大立法的法律保障条例,从政治层面上保障交易市场的运行。

2.3千亿市场规模,重点关注金融创新

从局部向全国迈进:7个试点城市覆盖企业数量仅2000多家。而当全国市场建立起来以后,将会囊括6个行业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的企业,估计规模扩大10倍达到20000家企业。

金融衍生期货的交易量可能占95%:从交易量而言,欧盟现货交易额仅为期货交易额的5%,这中间体现了碳资产的金融属性。但目前中国的交易只允许现货交易不能实现期货,但不排除会产生场外期货交易的情况。

现货交易规模在近百亿规模:企业若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则需要市场上购买,这是企业最大需求量,配额的发放时按照降低二氧化碳强度为目标,所以最大市场需求量应为百亿级别的,如果算上期货则交易规模可以达到千亿级别。

目前欧盟的碳交易市场目前年交易量约60-70亿吨,2014年交易额411.5亿欧元,而其配额总量仅为20.8亿吨,全国统一市场后中国的配额将有望达到40-50亿吨。

短期CCER的开发成主要盈利模式:2015年1-8月,全国CCER累计成交量1029万吨,而同期配额交易量约为3682万吨,CCER占交易总量的22.9%,未来百亿的交易市场将会产生20亿的市场空间。在衍生品尚不成熟的阶段,CCER的开发及出售将会成为企业的主要盈利点。

碳交易产业链的高附加环节在金融衍生品:尽管CCER的开发和交易现在是主要的盈利模式,但其技术和门槛均比较低,属于生态圈的底部。真正附加值高的是基于CCER这样的一种标准化的可以变现的产品进行金融衍生品的开发,以及基于对碳价格的理解进行套利,这与期货市场非常相似。

交易架构与股票或者期货交易类似,目前缺乏一款有效的交易系统和资讯服务软件,所以未来也有可能诞生恒生电子这样的公司。

延伸阅读: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原标题:碳排放市场报告: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分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