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闻奥地利维也纳的施比特劳垃圾焚烧厂是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访奥期间,专程抽空一睹这座垃圾处理厂的风貌。细观之下,果然名不虚传,这哪里像人们以往印象中的垃圾焚烧厂,给人的感觉分明是一座造型奇特而颇具美感的童话世界中的城堡。乍看之下的施比特劳垃圾焚烧厂,感觉就像用积木堆砌而成的房子,厂房外立面上的窗户大小、形状均不相同,镶嵌在色彩斑斓的红苹果、蓝剪刀等卡通图案之中,墙面、窗台上还植有各式形态的草木,构成了一幅风格独特、色彩绚丽而不乏童趣的艺术图卷。垃圾厂的大烟囱顶着一个巨大的金球,醒目地插入天空,成为维也纳一处十分显眼的地标。
位于维也纳市区北部9区多瑙运河河畔的施比特劳垃圾焚烧厂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1987年一场大火使其无法正常运转,1992年完成重建。重建的设计者是“建筑怪才”百水先生,他是维也纳著名的设计师、艺术家,在奥地利有很高的知名度。据说当年的维也纳市长海尔姆特˙齐尔克一再劝说百水承担设计这个垃圾焚烧厂的任务,但是百水先生由于受其好友,一位环境保护人士的影响,曾一度决定拒绝领受这一任务。最终是因为得到承诺,垃圾厂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垃圾焚烧排放物进行处理,况且维也纳这样一座百万人口级的大都市,要想努力减少垃圾,也的确需要一座垃圾焚烧厂,他才欣然接受了这项设计任务。
据资料显示,这个童话风格的垃圾焚烧厂担负着维也纳差不多三分之一垃圾的处理重任,每天送到焚烧厂的垃圾首先经过分拣和筛选,然后进行垃圾焚烧发电和生产热能,再输送到城市的医院、养老院、学校和幼儿园等,形成新的低碳能源,实现了废物的再利用,产生的热能可满足周边约6万多户人家的需求。
施比特劳垃圾焚烧厂的建筑风格令人印象深刻,但更令人难以忘记的是这座垃圾焚烧厂虽身处维也纳这座艺术之城的市区,却毫无违和感。厂房干净整洁,四周环境优美。市民穿梭,孩童嬉戏,警察局、园林局等政府部门和一所学校及居民区就坐落在周边,浑然一体、相处融洽。百水先生用艺术传递着一种信息,即生命与自然及独特的创造力能够和谐共处。
当今世界,“垃圾围城”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垃圾处理也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焚烧是当前各国广泛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方式,也越来越成为我国不同规模城市倾向选择的生活垃圾处置方法。
维也纳人的放心与信心首先来自于这座垃圾焚烧厂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废气净化处理技术,确保了整个设施在环保和能效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垃圾经1150 摄氏度高温焚烧,并经多道工序,最后产生无害的尾气,有效消除了垃圾异味及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等污染物排放,焚烧后的残渣则大部分用于制造建筑材料。
政府完善的监控机制也是保证居民信心的重要因素。焚烧厂要定期向政府部门提交报告和数据,政府相关部门还会开展对焚烧厂的环评,定期对工厂进行检查,包括一年一次必须关闭垃圾焚烧炉的例行检查。另外,检测机构还对工厂废气净化的各个环节进行排查,并对排放的废气进行有害物质检测,若排放不达标,将给予关停罚款等处罚。
此外,垃圾焚烧厂非常重视与市民的沟通,确保市民知情,例如定时公布排放数据,组织居民参观,宣传垃圾处理厂的建设意义、运行情况及处理措施,以此打消市民的疑虑。为争取周边居民的支持,垃圾焚烧厂自办垃圾焚烧报,向周边几公里的市民发放,为加强市民对垃圾焚烧厂的监督, 还通过企业网站和信箱及时将市民的意见反馈到工厂,并有专人对周边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先进环保技术的运用,严格环保标准的执行,政府部门的监督都是解决“垃圾围城”这一现代城市发展难题必不可少的要素。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与公众的沟通也至关重要,如确保决策的透明、通过一定途径让公众参与决策和对话,特别是通过有效的科普手段和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了解项目的风险,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少因神秘感而产生的恐惧。据国外经验,除通过媒体建立全面的沟通策略之外,通过项目给当地提供实惠以抵消公众所感知的风险,也是削弱反对情绪、增强公众接受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然,从更宏大的视角看,不能简单地指望上述方面就能解决所有环境问题,却不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注重环保的习惯、意识、文化可以说是实现美好生活、美丽家园的前提。以最简单的垃圾分类为例,奥地利等发达国家注重对幼儿及中小学生的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国民对环保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加上科学的垃圾分类标准、明确清晰的分类标识、完善的分类设施等一整套垃圾分类处置体系,为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原标题:【要闻】访奥地利维也纳施比特劳垃圾焚烧厂有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