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江苏省扬中市、山东省昌邑市、四川省雅安市、吉林省白山市等典型区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为例,分析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与经济发展情况、地理位置、政策措施,以及村民环保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相关性。
壹 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农村在经济发展、区域性文化、自然条件及管理策略等客观因素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不能完全照搬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方式,而是要根据其特有的客观因素,提出适合的、经济的、合理的、符合地域特点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系。针对经济发展情况、地理位置、政策措施及村民环保意识等客观因素,笔者选取我国东部山东省昌邑市、中部四川省雅安市和北部吉林省白山市等典型区域,分析其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可改进的措施。以此为例,探讨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与其客观因素的相关性。
贰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存在问题与简要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涉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政策文件的发布,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部分省市地区已逐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并初见成效。近五年,开展垃圾收集的行政村比例年增长近10%,开展垃圾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年增长15%,农村垃圾处理的财政投入年均增加20%,其中东部地区最大达到60%,且东部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比例达82%,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68%。但是,我国农村环境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我国部分行政村尚无生活垃圾收集点,仍存在生活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随意堆放的现象。
(2)农村生活垃圾大部分未规范化处理,生活垃圾露天焚烧、简易填埋、倾倒河体等处理手段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经费匮乏,导致收运设施设备缺乏或简陋、人员经费不能保证、收运不及时等现实问题。
导致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通常经济基础较发达的区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要优于其他地区。
(2)所处地理位置。一般是平原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难度要小于丘陵地区,丘陵地区要小于山区。
(3)地方政府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财政资金到位程度。
(4)村民环保意识的提升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最佳途径。
叁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案例分析
1江苏省扬中市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
扬中位于镇江市东部江心,下辖4个镇、2个街道、扬中经济开发区和扬中高新区,总人口34万,在镇江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015年人均GDP达139285.71元,居江苏省首位。2015年4月出炉的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力排行榜中扬中高居榜首。
扬中市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完全实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即由市城管局环卫处直接负责收集,转运至市环卫处城区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将生活垃圾压缩后转运至市生活垃圾转运中心,再由市生活垃圾转运中心转运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厂。各个行政村(社区)根据区域面积、人口规模等指标,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要求,建设了专职环卫保洁队伍,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收运、保洁和管理(图1、图2)。
图1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车
图2 村庄街道清扫车
扬中市财政对辖区内各行政村每村每年补贴12~14万元,各镇(街、区)、行政村(社区)按市、镇(街、区)、行政村(社区)1:1:1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并按同等进度将资金拨付、落实、筹措到位。扬中市制定了队伍建设、工作职责、奖惩机制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建立起相对较为完善的长效机制。
扬中市处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其农村现状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不再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产活动的区域,具有与城市趋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这类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模式可借鉴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思路来管理农村生活垃圾。
2山东省昌邑市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市场化”管理模式
昌邑市是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县级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属环渤海经济圈,为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市域总面积1627.5平方公里,辖6个镇、3个街道、1个经济发展区、691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58万,2012年,昌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95亿元。
昌邑市采用了“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模式,改善了传统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将城市环卫工作模式延伸到镇街、村(社区),建立起“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行市场化运作,把镇街区和村(社区)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委托给专业的环卫保洁公司运作,在各镇街区配备了环卫专业人员及专业机械、车辆,全面负责所辖镇街区驻地及托管村(社区)的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由环卫局进行考核管理,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昌邑市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资金保障制度,以“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为原则,开展了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纳入市财政统筹,市级承担40%、镇级承担20%,村级通过村集体出资和村民缴费承担40%。
昌邑市地处平原地区,经济发展良好,具备有利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客观因素,昌邑市采用城乡一体化和引入市场化的生活垃圾治理方式,其要求地方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具有较高的重视程度及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此方式在我国东部地区已广泛采用,是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一种有效模式和途径,可为有条件的地区提供借鉴。
3四川省雅安市“户/村收集、乡/镇收运、县/市处理”传统模式
四川省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形以山地为主。雅安市天全县辖15个乡镇,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2012年天全县总人口15万人,全县生产总值41.97亿元。芦山县辖5镇4乡46个村(社区),面积1166平方公里,2014年末常住人口11.95万,生产总值29.44亿元。
笔者2015年对雅安市天全县和芦山县的8个村庄进行走访调研,各村庄在田野、村头、道路沿线、村内空地、河流、沟渠等区域基本无陈年积存垃圾、临时性垃圾堆放点和漂浮垃圾,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有机垃圾分类处理,且基本没有直接焚烧垃圾和简易填埋的现象,农村环境整治已达到了预期成效(图3)。其主要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如下:
图3 雅安市农村环境治理效果图
(1)户/村收集:
模式1:村里无垃圾池、垃圾房等较大垃圾收集设施,每户村民门口放置垃圾小桶,并以十余户为单位设置容量约20L左右大桶,进行全村垃圾收集。
模式2:每户村民在家门口放置垃圾小桶,在村口设置一处或两处垃圾收集点,由保洁员将垃圾运到收集点。
(2)乡/镇收运:
乡/镇配置生活垃圾清运车,定期对村庄进行收运,运到垃圾压缩转运站和垃圾处理终端处理设施。
(3)垃圾终端处理:
村里的生活垃圾由乡镇负责运至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4)垃圾分类与物资回收体系:
村民可自觉分类,将生活垃圾分为高值废品、可降解垃圾及其他垃圾,可降解垃圾在村内自行处理。村内设有物资回收站,村民把高值废品卖给回收人员,或者直接交给保洁人员。
(5)宣传与管理:
村里在告示栏内张贴村规民约及门前三包责任书,村民相互监督,建立奖惩机制,增强了村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雅安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基本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来源于省级财政的专项资金,一部分来源县、乡财政直接拨付,一部分由村民缴纳,每人每年15元左右,且缴费比率较高。
四川省是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显著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首个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的省份。大部分地区均处于山地,中等的经济发展水平,其客观因素不利于本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但是,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设立了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并有效拓展社会融资渠道,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提供先决条件。其次,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各种方式方法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村民自发进行垃圾分类,减少生活垃圾外运量。四川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为其相似特征的地域提供借鉴。
4吉林省白山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吉林省白山市位于长白山西侧,是东北东部重要的节点城市和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主城区人口总和超过62万,占白山全市人口45.6%,城镇化率为68%,远高于吉林全省城镇化水平。2013年,白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73.6亿元。
2014年前,白山市浑江区六道江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主要由“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最美乡村”申报等一系列公益活动推动,这期间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根本问题还未能解决。2012年前,该镇及村里的垃圾由市环卫处统一清运及处理,从2012年起,镇里的垃圾处理由环卫处转移到了爱卫会,且爱卫会只负责镇中2个街道的垃圾清运工作,不再负责农村垃圾清运。目前,各村根据各自情况每年付给爱卫会一定的清运费,爱卫会根据具体情况每个星期进行2~3次农村垃圾清运工作,清运垃圾送到市填埋场统一处理。对收运不能覆盖的偏远地区,则由村民自行掩埋和焚烧处理。
据调研情况,六道江镇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国家转移支付、占地补偿、土地流转、租赁、资产盘活和企业赞助等方式,根村集体收入扣除村委会成员工资后,如有结余基本用于日常支出、纯公益事业和村办公经费,已所剩无几。至于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依靠村集体经济已力不从心。
白山市浑江区农村垃圾治理基本上采取“村收运+市处理”的处理模式。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着费用不足、设施不健全、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随着当地经济转型,财政收入暂时有所下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更加凸显。白山市地处东北平原,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还需进一步提升,应加大省市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补贴力度,提升村民环保意识,积极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从根本上减少垃圾量的产生。
肆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反思
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和管理背景条件均与城市有显著差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可趋同,而农村生活垃圾受地域特点、经济发展、当地人们生活方式及政策措施等因素影响差异显著,因此,农村生活垃圾管理需要区别对待,根据差异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
本文从经济发展情况、地理位置、政策措施及村民环保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了山东、四川和吉林等三个不同区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与成效,对比不同区域在各相关因素的具有情况,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良好及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但不是必要条件,当地政府的政策措施及采用适合本区域的治理模式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先决条件。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需地方政府各部门协同配合,明确责任分工,应由县(市、区)统一组织制定治理专项规划、逐步建立并完善规章制度。地方政府应拓宽资金渠道,在经济水平逐年提高的基础上,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拨付总额,适度开展垃圾处理收费,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农村生活垃圾应以分类管理为核心,鼓励垃圾资源再利用,引导、鼓励农民通过源头分类、就地消纳,降低转运成本,减小终端处理压力,提高回收利用水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应根据区域具体情况,采用“城乡一体化”“户/村收集、乡/镇收运、县/市处理”等适合当地情况的治理体系。
原标题: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与相关因素分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