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推动民间资本投资PPP项目的工作部署,促进民间投资平稳增长,10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全国工商联经济部共同在京召开2016民营企业PPP投资项目推介会。本文是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首席专家王守清教授的演讲整理稿件。
演讲的题目是《民营企业投资PPP项目的操作要点和风险控制》,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当然重点还是从民营企业的角度说一下。
PPP的项目重要成功因素非常多,国际上类似的研究也很多,我这边罗列了一下。政治稳定,我们国家没有问题。愿意民企做,也没有问题。对项目有迫切需求,经济要发展、生活水平要提高,我们有大量的基础设施的需要,遵纪守法,如果说不足可能主要在这个方面。对项目的要求要明确,经济上要可行,企业上财务要可行。如果是跟政府收费,政府要有财政承受力。投资者必须有经验,民营企业可能在大型项目的时候他的技术不行,但是在小项目,比如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方面,比央企更厉害。可行的融资和担保方案。最重要的还是公平分担的问题。还有一个,因为是长期性,所以还要考虑将来,不能光考虑现在,要考虑技术的生命。PPP形式不是有多深奥,关键是涉及的面太广,可能在初期的时候我们没有复合型人才,那就要发挥咨询公司的作用,包括律师。
过去几年我和我的团队发表了5篇文章,专门从民营企业的角度分析参与PPP项目的经验。
也有一些劣势,同时也面临很多的机会。现在整个中央都在力推PPP,可以说是一个准的国策,但是我们也碰到一些危险。结合SWOT重点的说说看,我们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考虑,如果我们打算参与PPP。
这是我说的6篇文章,都是中文的,英文的看不懂无所谓,因为主要是根据这一篇扩充出来的。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中国PPP智库里全都有现成的。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刚才天义主任已经说了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仅是个国内趋势,其实也是个国际趋势。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它的发展路径,和政府的整个项目交互模式变化是有关系的。这个变化一个是功能性企业化,因为政府把越来越多的事情,全元产业链越来越交给企业去干。所以这是项目交互模式的变化。因为越来越多的事情交给企业去干,相应的政府必须把对项目的控制权让渡给企业,这个我们叫实质性企业化。对项目的管控总体在发生变化。
回想一下建国以后到现在我们一步一步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是计划经济,政府大包大揽提供公共产品。改革开放以后,政企分家,国营企业替政府去提供公共产品。到1994年我们出台了《公司法》,按照《公司法》,不管国企、民企、央企、外企大家都是平等的。现在我们到了第三步,政府或者政府通过他直接管控的国营企业跟外企、民企,当然在中国很特殊,还包括国营企业,特别是央企,也包括已经和政府脱钩的国营企业,这实际上就是政企合作,当然这是狭义的政企合作。
西方国家现在有些国家到了第四步,不管怎么样,它就是一个趋势。所以对我们的企业来说,大企业从战略上必须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去延伸,如果你不参与PPP,你慢慢就会被边缘化。对一些小企业,我觉得你就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到精致,我们不去主导投资,但是我们可以给投资者做分包或者参一点小股。
延伸阅读:
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山东数量最多 河北投资额最高
参与PPP宏观考虑主要有六个方面,一个是法律法规方面,这几年出了四、五十个文件,应该说政策环境越来越好。二是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可行性比传统的可行性要广义得多,特别是要注意社会可行性。刚才天义主任也说了,如果老百姓上街游行你这个项目是不可持续的,还有光订合同也不行,合同要可实行,还有配套,政府该提供的配套,你自己做好了,这个项目也是没办法运营的。还有可融资性,一个是投资者必须感兴趣,他们有能力筹到钱,另外要说服金融机构、基金和保险去放贷。可融资性可能是民营企业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但是慢慢的会好转,尤其是今年开始,因为实体经济不好,银行放贷不出去,所以他们现在也在放下身段在考虑PPP。还要考虑可负担性。如果政府支付要考虑政府的财政承担能力,如果是老百姓支付,更多的要考虑客户的支付意愿。还有可交付性,作为投资者必须有管控全过程、全方位的能力,这叫集成,很多时候是集成在起作用。
清学PPP研究中心成立半年到现在做了很多事情,主要是在做转型集成,集成是投资者主导的。另外,相关的所有的手续流程能够及时的办下来。还有一个,做出来的东西提供的是公共产品给老百姓,所以必须有严格的监管。
有一点遗憾,目前政府在监管方面可能意识不够,没有那么重视。因为如果没有监管,肯定就没有质量和服务的提高,可能将来就会出问题。有一些企业,包括野蛮企业超低价中标可能就是利用了政策的不同将来他在质量和服务上面去做文章。
结合这些方面,我们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要做PPP,规划一下,五个选择。首先是选择政府,就是我们去哪里做。我个人觉得看经济发展,不是看现在的趋势,更重要的是看将来。就像80年代中期,中国第一轮搞BOT,很多港澳台的人最后都成了暴利,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比如说高速公路车流量增长非常快,当初谈的时候可能一天只有2万辆,但是后来实际上是10万辆,当时合同签的不好,所以是超额暴利。
还有政府的信用要好,一个不守信用的地方政府是没有人敢投资的,政府要有契约精神,市场化高。当然这也是一个悖论,越是这样好的地方项目越难拿到。还要考虑区域特点与战略,中国分成几个大区域,可能最适合于做的,最不怕政府违约的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再就是中部,比较糟糕的是西南、西北,最糟糕的是东北。
另外有些地方虽然是西部,经济不好、信用不好,但是中央从全国一盘棋有考虑,可能有转移支付。这个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为什么像新疆经济不好,但是所有的企业家在新疆跑马圈地,我觉得他更在乎的是中央将来的转移支付。
还有要选择项目。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毕竟有你的不足,应该优先选经营性的项目。至于定价、调价是政策来决定的,没有问题。从技术上来解决,因为我们重点是跟政府去谈影子价格,比如6块钱,政府决定收2块钱,政府要补贴4块钱。政府收5块钱,就补贴1块钱。如果政府收8块钱,投资者多收入的2块钱就得还给政府。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千万不要纠结我跟政府谈今年收多少钱,明年收多少钱,这个在全世界都没有办法谈,所以影子价格的概念非常重要。
另外考虑准经营项目和公益项目,准经营项目和公益项目需要政府的财政将来的投入。我们投资不是投眼前,是投将来,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是在走下坡,这种地方是比较可怕的,我们更应该看到增长性的行业,就像嫁人要嫁绩优股,类似这个概念。
还有程序必须合规。因为这是一个长期合同,短期合同你可以蒙一下,但是长期合同谁都会变化,政府的政策也要变化,合规非常重要。如果政府没有钱可以考虑补偿性的支援,当然过去中国的土地可以作为补偿,现在不太好弄了,你可以考虑商业价值。挖掘它的商业价值。
这是我最近加进去的,我们重点应该去做轻资产的,地铁不要去碰,因为投资太大。我们和央企不一样,我们更重要应该去考虑运营要求比较高的,这就可以发挥企业钱少但是效率高、经验丰富的作用。另外看前景。按照这些看起来,基本上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国内民营企业也在做PPP?第一,他要是上市公司。第二,他选的项目是比较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单个的环保项目、生态、园林、医疗、养老,还有文化。我认为这些运营是非常重的,而投资并不是非常大。央企工程公司更喜欢的是地铁,因为投资非常大,运营特别广,我们在这方面可以跟他结合,可以参个小股,5%,跟央企说好运营我来帮你做。
再接下来是选择模式,因为PPP没有定式。最极端的就是完全政府主导,另外一个极端是完全市场主导,我们在中间可以找到一个点,其实这个点就是风险分担的问题和各方参与的程度深厚的问题。另外我们要特别重视事前,以前民营企业在前期可能不太重视,更多的是拍脑袋。所以前期的尽职调查,评估项目、策划项目、谈判,考虑行业的特点,考虑市场将来的发展,还有政策的走势。我们可以打擦边球,但是千万不要打现在是擦边球,将来可能会被禁止的,我们可以打现在是擦边球,将来是合规合法的。所以对整个政策的理解非常重要。我们要正确评估政府的需求,有些需求你要了以后将来可能要完蛋。我们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应该找谁去合作?我们的回报要降低。过去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房地产商业牟利也已经过去了,有些政府给了支持,有些担保不是融资性担保,当然这是合规的,融资性担保是不合规的。当然我们可以买一些保险,我们的保险市场不像西方那么发达,但是慢慢会好的。
延伸阅读:
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山东数量最多 河北投资额最高
再接下来是选择合作伙伴。原来我们叫做傍大款,和大企业合作,我参个小股。其实北京很多项目都是这么干的,在新政策出来之前。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拾遗补缺,央企不做的我们来做。另外是抱团的概念,优势互补。抱团民营企业之间也可以去抱团,但抱团不是同质同类企业。我们有一个民间协会,这个协会都是污水处理行业,有的更擅长前端,有的更擅长后端,比如垃圾处理有收、有分解、有运输、有处理,我们这种产业链上的抱团可能更有意义。民营企业如果协会能够起到作用,那是非常好的。
第一个项目和第二个项目本质不同,第一个项目建议民营企业还是要请咨询,请咨询的时候不能太重视选哪个机构,更重要的是给你做咨询的人跟比例。我找清华一个老师讲课,肯定他讲PPP不会比我讲的好。更重要的是看这个人真实的经验,而不是看他的宣传,所以这个时候更多的是个人经验。
另外我们要开始重视培养人才,央企的优点除了融资和自己资金实力,央企还有很多人,因为人更强调稳定性。如果民企里头能自己培养出复合型人才,这很重要。原来发过一个公众号推过一篇文章,叫学习路径,你必须经过这几个环节你才能学透。不是说随便一个项目就可以去做了,交易成本是非常高的。有过统计,不管是对政府还是投资者,第一个项目交易成本会比第二个至少高一倍,第二个可能就会比第三个高1/3,第三个比第四个可能高1/4。所以一般从第三个、第四个项目,交易成本就已经基本上稳定下来了。所以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第一个一定要请咨询。
复合型人才是短缺的,过去没有任何一个大学开这门课,我是第一个把它当成一个完全的课程给研究生讲课的。我们现在怎么办?就是靠自己的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自学的能力。谁给你讲也不可能给你讲透。另外,我们要培养一种发现问题的能力。每个项目不管是做承包还是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如果我们知道这个项目有风险根本不可怕,因为我们可以交给有控制力的人,可以找有控制力的人合作伙伴,最可怕的是我没有想到有这个风险。所以短期的项目我们凭经验是可以预测到的,但是长期项目过去没干过,很多的思维、很多的知识是有问题的,我们最重要的是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我讲课也说,发现问题第一你必须有理论。有了理论,有一种思维,有一种方法论,你就会分析。第二,你有经验。刚开始没有经验,我们就可以找咨询,通过一个、两个去研究问题。第三,我们必须去看案例。你想通过自己做项目来积累经验,这是永远来不及的,而且代价太高。第四,我们可以真正去做一个项目。这可以提高我们的能力。
刚才提到发现问题,其实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这个也就是我过去20年前总结出来的。虽然现在可能会有一点点变化,但是这个清单已经相当的详细。
我的PPP智库里所有这些都会公布,讲稿也会公布。金融机构和基金来说更多的不是去考虑项目的类型,更多的是从风险本身去分类。
另外我们可以按阶段去考虑,还可以按层次去考虑。做项目的人,具体做事情的人,老是把眼睛盯到项目和公司层面,这是不够的,因为决定项目成功往往是国家层面的风险,比如说金融危机,比如说政策的变化,比如说行业里出了一个新的技术、一个新的竞争对手,风险还有其他的分类。有的可以买保险,但是并不是保险都可以买。有些风险是不可以买保险的,我们尽量去分担。有的风险有人有控制力,谁有控制力谁去承担,有的风险谁都没有控制力我们必须共担。
项目融资可以实现有限追求,这是一个结构,金融机构是可以做到有限追求的。发改委法规司就这个问题专门做了研讨,通过结构的设计把项目相关人捆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律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有很多的风险,PPP里面用到最多的是四个原则:一个是控制力。有的风险谁比较有控制力,那就看谁的控制风险最低,然后风险和回报必须平衡,每一方风险必须有一个上限,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合同,是一个不完备的合同。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奖的就是从这个地方取得贡献的。一定要有上下限,可以用定性指标来定,更多的是用财政指标定量指标来定,超过上下限可以重新谈判,实施调节机制,包括调降机制。这是动态调节机制的事例,武汉的污水处理厂,笼统的去谈调节系数是没法谈,所以要做成本构成分析,发现它跟东西相关,单独的去谈就比较容易的。
还有上下限的概念,比如高速公路,一个车流量就是保证高级债务偿还的,接下来就是刺激债务偿还和还给投资者。如果车流量达到一个上限,政府拒绝支付或者老百姓拒绝支付,因为再支付的话投资者就暴利了,而且老百姓满意度就下降,因为堵车了。
有的时候政府可能可以兜个底,兜底是兜需求,保证你不亏本,但是不保证你赚钱。所以对投资者来说风险管控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用这个矩阵表去说明,对特定的一个风险,我们去判断有没有管控能力,或者我通过努力能够实现所需要的管控能力,或者我不管怎么样努力都不可能实现。这样我们就可以,有管控能力可以承担风险,也可以承担部分风险,也可以转移风险。如果我们有管控能力,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要承担风险,风险分担就是靠合同来实现的。
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山东数量最多 河北投资额最高
原标题:【专家解读】王守清:不参与PPP将会被边缘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