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漫步在山东章丘的村里乡间,村民屋前整齐划一的分类垃圾桶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探问后才知道,原来,一场垃圾分类革命已然在章丘大地蔓延。
今年以来,在章丘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章丘市环境卫生管护中心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将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作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点工作,先后在枣园朱各务、绣惠施家崖、双山西沟头等20个村居实行生活垃圾村户分类,让垃圾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农村居住环境和群众环卫意识发生了根本转变。
小桶各有其用
枣园朱各务村2015年10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以来,这个原本就美丽的村庄发生了更加喜人的变化。村民郑宗新告诉记者:“村里发了3个小垃圾桶,告诉我们哪类垃圾放哪个桶里,这对提高我们的环境意识有很大帮助。”
垃圾分类试点以来,章丘市环境卫生管护中心为朱各务村每户村民配发了炉渣炉灰、餐厨垃圾、其他生活垃圾3个专用收集桶,用新购置的专用车收集炉渣炉灰、收集村民家中的餐厨垃圾。餐厨垃圾根据季节特点,选择发酵制肥或运送至市餐厨垃圾生物处理中心处置。
垃圾减量五六成
据悉,村户分类是章丘市环境卫生管护中心试点推广的“三类三级”分类方式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三类”:针对农村垃圾特点,分成炉渣炉灰、餐厨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三大类,由村民分别收集。“三级”:一级为村(户)分类。在试点村,按每户配发1个生活垃圾桶、1个炉渣桶和1个餐厨垃圾桶的标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减小源头产生量。二级为镇(站)分类。依托农村6处垃圾转运站,购置专业设施,将村户未分类或分类不完全的垃圾再次进行筛分,筛分出来的灰渣等实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直接进入市垃圾场,减消中间清运量。三级为市(场)分类。将进入填埋场的垃圾进行最后分类,分离出的塑料、纸张、金属等回收再利用,炉灰、渣土、砖石等无机物倾倒至建筑垃圾场,或与山体恢复、土地整理相结合,减少末端处置量。
通过“三类三级”分类,最后运到焚烧发电厂的垃圾不到40%,垃圾减量达到了50%~60%。这种收集处理方式的变革,为农村垃圾收运处置提供了样板。
村里有了分类垃圾房
从244省道拐入村口,路边便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分类垃圾房,这个小房子分成了炉渣炉灰、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管理室6小间,每个房门上都贴有垃圾分类常识,原先露天放置的垃圾箱现在整齐地摆放在对应的房间里。
记者观察到,村民在家里就已经有意识地把不同垃圾分开装。“这样倒垃圾的时候就简单多了”。家住附近的张大爷告诉记者,环卫车每天都来清运,有了这个房子,垃圾产生的异味大大减少了。
小习惯带来大转变
在华家村村路两边,很难见到垃圾和杂物堆,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放慢了脚步。
要让农民接受垃圾分类知识,必须简单易行。于是章丘市环境卫生管护中心就教给大家一个土法子——将垃圾分成“可烂的”厨余垃圾和“不可烂的”生活垃圾及大家都认识的炉渣炉灰。采访中,村民的满足感让记者感触颇多:“塑料袋满天飞、处处可见的‘三大堆’没有了,俺村比城市还要干净。”垃圾分类不仅带动了村容村貌提升,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更重要是促成了村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今天的参与者是明天的受益者
如今的华家村,上至老人下至孩子,都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村庄靓了,村民的心里也舒坦了。
最终的受益者,一定是今天的参与者。章丘市环境卫生管护中心主任安峰说:“我们很有信心在更多的村居实施垃圾分类,只要镇街支持,村居申请,环卫验收合格后都会先试行。我们计划用2~3年时间在农村全面铺开,实现高水平全覆盖。同时,我们将按照先农村后城市的顺序,从新建小区开始试点,逐步在市区推广。通过垃圾分类,筑牢全民环保意识的基础,促进群众文明素质提升。”
原标题:章丘垃圾分类: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