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这个有很多好处。”吴闻说,“是,我看过他们的设备了……自动化处理垃圾,用溶液消解,大规模提取材质……清洁,成本也低……您能不能考虑一下?”
吴闻的声音不高,但老刀清楚地听见“处理垃圾”的字眼,不由自主凑上前去。
白发老人的表情相当复杂,他等吴闻说完,过了一会儿才问:“你确定溶液无污染?”
吴闻有点犹豫:“现在还是有一点……不过很快就能减低到最低。”
老刀离得很近了。
白发老人摇了摇头,眼睛盯着吴闻:“事情哪是那么简单的,你这个项目要是上马了,大规模一改造,又不需要工人,现在那些劳动力怎么办,上千万垃圾工失业怎么办?”
白发老人说完转过身,又返回会场。吴闻呆愣愣地站在原地。一个从始至终跟着老人的秘书模样的人走到吴闻身旁,同情地说:“您回去好好吃饭吧。别想了。其实您应该明白这道理,就业的事是顶天的事。您以为这种技术以前就没人做吗?”
——摘自《北京折叠》
2016年8月15日,中国作家郝景芳凭借作品《北京折叠》荣获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雨果奖”,迅速引起全国关注,激起强烈反响。不仅仅是因为“雨果奖”素有科幻小说界诺贝尔奖的称号,还是因为小说涉及了许多社会问题,但是我们关注的却是垃圾处理和资源化。
小说发生在一个处于第三世界的垃圾处置工人——老刀身上,其命运可能是垃圾处置行业今后发展的缩影,因此引发了垃圾处置行业的广泛讨论。
在小说中,全自动垃圾处理系统仿佛是一个会吞食人类的怪物,与第三世界的“老刀”们水火不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北京市的垃圾已经完全可以使用全自动垃圾处理系统来处理。但是矛盾在于,一经采用自动化的垃圾处理设备,第三世界中2000万和老刀一样垃圾工将面临失业、贫困危机,甚至失去存在价值。
至此,行业人士也提出疑问:先进的垃圾资源化技术的出现,究竟会对人类产生何种影响?
技术
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就业
文学创作往往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担心高科技产品会替代劳动力,由此而来的失业问题很可能会造成大量人口失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就曾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砸毁机器运动。虽然这一观念早被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成果所驳倒,但直至今天,依然有人在散布这样的焦虑——新技术设备的发明,会摧毁无数穷人的就业机会。
但事实上,与这种担忧相反,事实一再表明,科技的进步,不是缩小,而恰恰扩大了就业。
首先,一些新技术的出现能够将人力资源从原本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并促使这些资源投入到其他更有效率的生产领域,是社会进步的发展趋势之一。
举例来说,大型吊机的发明,“淘汰”了那些饱受劳力之苦的搬运工——他们改行去做更轻松的吊机操作工;打印机的发明,“淘汰”原先从事繁重雕刻工作的雕版工人——他们改行去做打字员。在垃圾处置行业,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同样存在。某种节约成本的自动垃圾处理方式,肯定会淘汰掉人力“垃圾工”,这和吊机淘汰掉搬运工、打印机淘汰掉雕版工人之间没有本质区别。而且“淘汰”并不意味要将垃圾工“折叠”“消失”,他们也将会和其他“被淘汰”的职业一样,寻求更好的出路。
其次,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产品的产量,降低了产品价格,消费者手中有限的资金能够得到更多元化的利用,选择和需求会更趋多元化,从而促进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
而生产与服务领域愈分愈细,个性化服务或专门知识的市场需求越广阔,而这些是那些贯彻大批量、规模生产原理的自动机器永远不可能替代人工的,相反只会愈加强化知识分工的趋势,从而导致更多的人力资源需求。
由此可见,先进垃圾资源化技术同样随着选择和需求的多元化,进一步细化分工,非但不会把劳动人民淘汰出局,还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社会就业,包括劳动分工种类的丰富和细化、就业岗位数量的不断增加。
资源化
更进一步做大资源“蛋糕”
中央领导人曾用“蛋糕”打比喻,强调要千方百计把“蛋糕”做大,以利于全国人民都能分得一块较大的“蛋糕”。
回归《北京折叠》这个故事本身,试想为什么要将北京折叠?折叠有什么意义?本质来说其实是资源的稀缺越来越不能满足北京这块土地上所有人的正常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折叠,缩短一部分人的活动时间来减少对于资源的消耗。试想,如果资源足够多,其实是不是就不必滋生“折叠”之事,就不必缩短人类的活动时间?
《北京折叠》中并没有否定资源化对于做大资源蛋糕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就目前而言,垃圾资源化技术其实是实现做大资源蛋糕的最佳办法。其一,目前,很多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危机,不论是建筑垃圾还是生活垃圾,大量占用了城市宝贵的空间。通过将堆积成山的垃圾通过资源化的途径消耗殆尽,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空间资源。
其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目前,很多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危机,通过资源化,将垃圾变成再生资源,实际上扩大了资源来源。以建筑垃圾资源化为例,北京联绿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已经能将建筑垃圾进行百分之百资源化,绿色建材再生产品9大系列50余种,涉及建材、农业等诸多行业,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为各个行业提供资源的来源。
但是,如果按照《北京折叠》故事情节的继续发展。科技进步势必将会一层层地替代人工,现在替代的是第三世界,将来就可能替代第二空间,最终仅仅剩下最高层的少数人坐享多数的资源。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也是多数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郝景芳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对于小说中的情节设定说出了自己的思考,她说:“在《北京折叠》这部小说中,我提出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也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显然并非最好的结果,但也并非最坏的。我个人不希望我的小说成真,我真诚地希望未来会更加光明。”
但其实,通过对于技术以及资源化技术的双重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有些新技术能够实现产业升级,细化社会分工,带来更高级就业机会;而资源化是扩大资源的最佳途径。我们也不妨提出对于未来的一种可能性: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技术的革新,又要重视资源化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可循环发展。
让我们一起翘首以盼!
原标题:世界不会被垃圾资源化“折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