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绿色金融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在中国的倡议下,绿色金融第一次进入G20议程。在G20领导人杭州峰会的公报中,各国领导人一致强调,为支持在环境可持续前提下的全球发展,有必要扩大绿色投融资。但也承认,绿色金融的发展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政府机构与私人部门一起提出应对措施。“增强金融体系动员私人资本开展绿色投资的能力”成为公报多次强调的关键表述。
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较为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金融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核心要素。在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改革发展处于攻坚阶段的中国,需要强有力的绿色金融政策,才能促发金融系统的“绿色化”,破解转型发展的绿色命题。
意见表示,中国政府将进一步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基金、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鼓励发展碳金融市场等举措。通过政策设计,中国正逐步实现金融体系“绿色化”。此外,还在积极考虑建立单独的绿色基金或绿色银行,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发展。
综观全球绿色金融治理,尚无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拥有如此完备的绿色金融政策设计。毋庸置疑,中国的绿色金融政策正在领跑全球。近年,各领域的具体实践也足以证明中国具备主导全球绿色金融治理变革的能力。
窥一斑而知全豹。在绿色债券领域,2016年前7月,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已经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同期发行绿色债券的40%左右。作为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领跑者之一,兴业银行2016年初发行了我国境内首单绿色金融债,获得2倍超额认购。9月2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与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等合作的“气候债券指数”发布,成为全球首只气候债指数。
在研究领域,9月,中央财经大学成立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这也是国内首家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型、国际化研究院。
与此同时,中国的民间资本力量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绿色金融的实践之中。蚂蚁金服作为中国推动绿色金融创新的企业,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个人碳账户平台,推出了“蚂蚁森林”计划。9月5日,蚂蚁金服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其他国家的互联网金融领军企业,成立全球首个金融科技企业绿色金融联盟。这项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主导的全球实践,将集纳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公众参与,为全球的绿色金融治理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绿色金融治理更多通过“自上而下”的模式。在政策设定、政令统一、法律框架、制度与机构建设等方面,中国取得的成绩绝非一日之功。在此过程中,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相较中国,国际更多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西方国家的绿色产业发展已颇为可观,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集聚。但“自下而上”也一定程度造成国际市场绿色金融发展难以形成合力的局面。
事实上,构建一个完善的绿色金融治理体系,需要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起来。将绿色金融政策落地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基层主体的实践中去,是未来中国绿色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如何推动基层实践主体主动变革,凝聚政、研、学、产、投、融、媒等力量合理有效融入基层绿色金融的实践中去,并最终反哺于更高层面的绿色金融发展,将成为中国进一步引领全球绿色金融治理的关键。
延伸阅读:
G20看重的绿色金融绿在哪儿:投融资能产生环境效益
原标题:绿色金融:全球投资新风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